浅谈教具与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0-02-22 13:46李文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

李文荣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引入课堂,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也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广泛使用电化教学带来的乐趣时,往往忽略了传统的教具与学具。特别是在电化设备还相对不完备的村级小学,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中,学具运用是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手段;运用教具演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学具加强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运用教具直观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运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低年级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罗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困难。这时教具与学具的运用,解决了教学中这一大难题。教具与学具的使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直观形象,再通过教师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思维、动手操作中建立了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收,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较好。

一、使用教具演示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没有感观难以建立思维。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器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象-印象-抽象-概念的思维发展。

例如: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如大三角板、五角星、张开的剪刀和折扇形成的角等,以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木条或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条,可以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在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演示,用实体来说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打下了基础。这样的直观演示,既生动形象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力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具的运用为概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基础概念是学好知识的保障,是思维的组织细胞。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教学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是进行发散思维的前提,實践证明,学具的充分运用是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运用概念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先拿出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学生认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体后,然后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进行认识观察,摸着学具指出长方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边的长短如何,角是什么角,从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接着再把正方形学具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认知,从而比较出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有四个直角,也是特殊的长方形等。

三、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

人的创造意识和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的复杂的个性品质重构,是人的客体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做,在动口中说,在动脑中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实践能力、学会创造。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抽象的理解,而具体在直观教学中得到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有盖的长方体水箱,长和宽都是6分米,高5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当学生面有难色,无从下手时,适时地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学生按一般的表面积的求法列出算式,难题得到了解决。

四、通过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模型,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在当今美国流通“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画画等。因为“你做了,你才会。”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用信任的眼光让学生自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具模型,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做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学好了数学生活中就充满了快乐。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提供上课时用,这样远比带上现成的钟面模型要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动手、对比、询问家长的过程,已经认真的学习了一次,有关要认知的数学知识基本了解清楚,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特别好。

总之,对于动作思维占相对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会忘记了,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认真做过了,才能真正理解。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而传统上的手段,教学数学常常缺乏操作活动,那么离开人的活动是没有数学的,也是学不会数学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感知,必先参与,而参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操作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白学习的目的,然后提出问题,再给他一套操作程序,那么再笨的孩子,只要他参与了、动手了、思考过了,就能理解了。运用教具学具让小学生参与进行操作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最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44.

[2]秦露霞.利用教具学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试题与研究,2019(12):175.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新村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
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微课”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