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内外传承傣族文化

2020-02-22 13:38潘玉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课堂教学

潘玉美

【摘 要】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笔者首先对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傣族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关键词】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

文化是教育发展之源,教育是文化传承之流。文化通过教育的传播得以传承和创造,而教育通过吸取文化的精华,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养料。因此,如何将优秀的傣族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是当下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老师是傣族,学校结合实际,基于实践,在活动中创建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特色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以“一校一特色”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课堂内外活动为主阵地,以民族文化和学校文化教育为切口,以傣族传统节日为契机,搭建平台,让傣族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在校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傣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作为云南的老师们,特别是生活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边上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身边这份难得的、宝贵的傣族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与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以家乡资源为基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主渠道,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使傣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

本课题通过傣族文化进校园这一案例,综合运用教育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傣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傣族基础教育特色。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从以下方面具体阐述:

一、了解和弘扬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傣族是一个“水的民族”和最早的“稻作民族”。傣族人民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一)语言文化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民讲究礼仪、热情好客,无论男女老少,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不讲脏话。

(二)节日文化

傣族的节日别有情趣,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这几天被视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

(三)饮食文化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菜肴口感酸辣、清淡開胃,选料也很独特,常就地采摘,除了云南当地品种繁多的菜蔬外,珍贵的菌类、不少菜苔、花、草、虫等都能入菜。傣族风味菜笑迎八方友人,孔雀宴、手抓饭、香茅草烤鱼、火烧干巴、棕包炒肉、酸笋煮鱼、撒撇(有柠檬撒和苦撒两种)、香竹饭等都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特色菜肴,“泼水粑粑”更是备受青睐。傣族菜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人健康、绿色观念的料理,尤其是它的烹调方法,几乎不使用味精,而且少油,只是添加了大量的野生植物,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经常享用傣族菜不但可以调整体重,对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景色优美,路边鲜花盛开,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沿着一路木棉花,走进小粒咖啡的前世今生,追忆潞江坝咖啡历史文化变迁,可品可饮、可学可吃,感受艺术与咖啡的激烈碰撞;菜园里、院场边,种着蔬菜、番茄、无筋豆;火龙果、蛋黄果、释迦果、青枣、香蕉等应季水果琳琅满目、长势喜人。我最喜欢的是夏季的水果,青芒果酸脆爽口,黄芒果酸甜诱人,荔枝肉晶莹剔透、甜而不腻,桂圆更是甜甜蜜蜜、老少皆宜。

千百年的古榕树、古芒果树、古木棉花树、凤尾竹下,看鱼儿欢快戏水,听声声蝉鸣;冬春赏木棉,夏秋吃水果,全年可品尝地道的傣族美食。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不得不让人想到歌中所唱:“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

(四)传统艺术

傣族人个个能歌善舞,在劳作之余以歌舞解乏,再欢庆之时以歌舞助兴。“孔雀舞”、“葫芦丝”、“剪纸”是他们的传统艺术。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泉边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傣族舞蹈有严格的程式、要求和固定的步法,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五)民居建筑

傣族大都近水而居,寺塔和竹楼、竹桥是傣族人民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比较古老的竹楼全部都是以竹子和茅草做建筑材料,屋里的家具也以竹制品为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是用竹子制成的,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实用美观。

(六)服饰文化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男子的服饰朴实大方,女子服饰多以丝绸、细花布为主,凸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和民间习俗。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傣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和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中都有编订。作为课堂教学者,必须对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巧妙地融入傣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人格得到塑造。

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时,先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视频,生动形象地给孩子们呈现了泼水节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的盛大场面,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读促悟,理解文中的“吉祥如意”,感悟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真正意义是彼此之间的美好祝福。孩子们从“看”到“读”再到“悟”,似乎自己也处在了那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各个班级开展主题鲜明的学习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吃和玩最让人欲罢不能,那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配上让人垂涎欲滴的傣族美食,怎一个美字了得;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可是有内涵的,一起来交流交流咱们课外收集的傣族知识吧。不管什么形式,也不管什么主题,都让我们每一个人接受了傣族文化的熏陶。

三、在课外活动中弘扬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有效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和黑板报,弘扬傣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浓郁的静态文化中感受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笔者所在学校精心创编了富有民族风情的“傣族舞蹈大课间”,将傣族舞蹈的特点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广播操元素,并指派教师予以排练指导,保证师生“人人参与,个个都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赶圩归来阿哩哩》等著名的傣族歌曲在葫芦丝的伴奏下,优美的旋律响彻校园,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了傣族歌舞的永恒魅力;放学时候的音乐是《金孔雀轻轻地跳》,音乐一响,全体师生都会轻声跟着哼唱,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好不惬意;在广场舞风靡全球的时代背景下,傣族舞蹈也不甘落后,每个周末都有一群喜欢傣族舞蹈的人们在广场上唱啊、跳啊,看!老師们也加入了舞蹈的队伍,尽情地感受着傣族歌舞的魅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重视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泼水节”活动又是学校一大特色。泼水节在学校篮球场举行,球场两侧的大缸里盛满了清凉的水,全体师生穿上傣族服饰,在远道而来的傣族人民的带领下一起领略傣族节日的浓厚氛围。尤其是2019年的泼水节,还邀请到了保山市傣族协会的很多表演队伍来和师生欢庆节日,在双语(汉语和傣语)主持下零距离了解那淡雅美丽的傣族服饰、热情好客的礼仪文化和五颜六色的象脚鼓,欣赏那婀娜多姿的傣族舞蹈,品尝那醇香美味的泼水粑粑,置身于那互相泼水的欢快场面,人们尽情地唱啊!跳啊!泼啊!学校通过校园泼水节活动拉近师生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让孩子们在学习书本知识放松之余,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学校还在一年一度的“文体节”活动中开展“文艺表演”、“书画展览”等活动,给师生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研究活动已接近尾声,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步伐永远不会止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将永远走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路上,将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注入学生心田。

参考文献:

[1]周幼华.导游基础知识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02

[2]李婷婷.五十六个民族的风土人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2011.05

[3]杜善学.民族长治[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03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兰城湾子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课堂教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