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学科彰显科学的本质

2020-02-22 13:46马红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电磁铁科学素养科学

马红霞

【摘 要】科学课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利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课程,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无穷奥秘与乐趣。只有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及条件,要打破常规,对症下药,课堂与实际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主动学习,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真正地彰显科学的本质,让科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内容:

小学科学总目标中说到:“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课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然而,兴趣和能力二者的关系不可分割,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个关键的问题。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我们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成长自我的平台,所以,我们的课堂不仅要看“教”,而且更要看“学”,以生为本的课堂才是精彩的。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利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课程,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无穷奥秘与乐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动口、动脑的情况下,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让科学课不再成为纸上谈兵。科学教育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在动手中去发现体验感悟,其实“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直接经验是有限的,对于大自然的认识更为不足,而自然课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大自然,直接观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事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形成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绝大多数儿童对电视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甚至百看不厌,而且对其情节的记忆尤为牢固。因此,我們会自然想到,科学教学如果也能创造那样一种情景的话,同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四季星空的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就是认识星座和寻找星座,深夜陪学生观察夜空又不现实,所以,我们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情绪非常高涨。这期间,教师加以恰当指导,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了解,清楚地看到主要星座的形状和位置,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里便留下了痕迹。在互助学习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突出重点,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潜在于学生求知欲望中的,而学习难点则往往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大障碍。因此,只有解决好教学中的难点,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才能引起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在《探索宇宙》的教学中,学生对浩瀚的宇宙根本一无所知,却又充满神秘感,如果只是单一的讲解或是图片的呈现,都不会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所以,通过播放宇宙的视频,从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到地球,美丽而神秘,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调动了课堂氛围,为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我们的探究与发现中。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却又不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唯一,不是全部,所以,让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科学的奥秘,才能发现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关于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电磁铁应用于哪些领域?电磁铁的发现与发展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课堂的拓展内容。研究小组根据多种实验材料,动手实验操作后,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度进行拓展延伸,出示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上对电磁铁有所认识与了解。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深入生活,寻找兴趣

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这不大百科全书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通过对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通过日常观察,了解食物霉变的原因,并想办法避免霉变;还可以请教家长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科学可以让生活更便捷。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他们变废为宝,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就会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服务于科学教学的习惯,更重要的价值是这样的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条件,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

只有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及条件,要打破常规,对症下药,课堂与实际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主动学习,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我们的科学学科真正地彰显科学的本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让科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 罗星凯

[3]《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刘默耕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莘县莘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电磁铁科学素养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自制电磁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活学活用电磁继电器
科学拔牙
创新更需结合实际
电磁蜂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