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

2020-02-22 13:46祝梦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祝梦茹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年龄较小,缺乏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的班主任要留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表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应对的策略,以此来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很多乡村中的留守儿童在学业、行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佳和孤僻、叛逆、自卑和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題之一。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然后以班主任的视角谈谈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对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

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学习问题一直是农村留守儿童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在小学阶段,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班上学生众多,班主任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而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而爷爷奶奶大多溺爱他们,因此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学后很少复习功课和写作业,学习成绩比较差。

2.行为习惯不佳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而爷爷奶奶由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难以担当合格的监护人,老人多数都溺爱留守儿童,有着他们的想法,百依百顺,自然而然地留守儿童变得越来越放纵,因此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撒谎、打架、逃学、沉迷网吧、游戏等,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会做出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的行为。这无论是对于班级的正常教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都埋下了隐患。

3.或多或少存在性格缺陷

在性格特点方面,由于从小不能在父母的膝下成长,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性格:一个是暴躁顽皮,主要体现在通过比较出格的行为来引起班主任和家长的注意,另一种是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内向腼腆,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变得不合群,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的倾向。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身患残疾,这部分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敏感、多疑,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敏感自卑。由于不合群,身边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有的留守儿童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二、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策略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深入了解学生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和班级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班主任是除了家庭成员外接触最频繁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任家长。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要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留守儿童,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个留守儿童和班级上的问题学生。为此,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登记记录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紧急联系人电话、父母工作单位、受教育程度、家庭其他成员的情况等等,从而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继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工作。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班主任才可能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留守儿们才更积极主动地向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各种问题,班主任才能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帮助留守儿童。农村中很多学生不怕家长,就怕班主任。这里的“怕”敬畏的成分居多,这是一种有益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本来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尽到应有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师生之间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认知。

2.班主任细心观察,关爱留守儿童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班主任不但要紧抓留守儿童的学习工作,还要留心观察班上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如果发现他们中的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疏导解决。例如,班上一个女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的生活起居一直由奶奶照顾。有一次放学后,笔者发现这位女学生迟迟留在教室里不肯回去。经过笔者的询问才知,这几天她奶奶不在家,她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里。后来,笔者和学校有关领导商量后决定,征得这个女生奶奶的同意后,暂时安排她和笔者居住。因此,她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和笔者沟通交流。

3.家校联合,发挥家长的作用

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班主任和学校的努力外,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是其他任何关系所无法取代的。父母要经常与子女、代理监护人和学校教师联系,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地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体贴。家庭关系和谐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留守儿童出现敏感、自卑和孤僻等心理问题的原因,部分在于家庭关系不和谐,与爸爸妈妈的关系比较僵硬,导致学生敏感自卑。作为父母,要主动迈出这一步,主动与子女处理好关系,学会表达对子女的关心,设法消除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从而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作为班主任,也要注意到学生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降低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送教上门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要扮演学生与家长沟通桥梁,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障碍。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年龄较小,缺乏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佳和孤僻、叛逆、自卑和不合群等。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乡村稳定与和谐,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葛梦凡.以学校为主体分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秦皇岛市海港区石岭小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08):67+69.

[2]刘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3):156-157.

[3]王向清,崔雅稚.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研究——以湖南益阳H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3):60-69.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龙窝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