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突破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2020-02-22 00:57孙忠慧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学习效率小学数学

孙忠慧

【摘 要】本文根据思维定势的作用,结合小学数学低段学习特点,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定势;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一、思维定势的涵义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①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消极的引导作用。②

二、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速问题解决

(1)思维“惯性”,自发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是人的一种特别本能和内驱力的表现。③在数学学习中,这种“惯性”体现尤为明显。

(2)合理“转化”,加速解决问题

定势思维对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生能够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通过将新问题旧问题特征的比较,抓住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将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心理准备。

2.消极影响,误导问题解决

当学生仅凭已有知识经验去判断与解答问题,忽视了隐藏条件和信息,即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学生却用相同属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影响解题的准确率。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突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自主避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

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得到克服。因此,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但由于其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等特点,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必然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常造成干扰。

(二)加强对比练习,及时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

(三)利用学生错例,持续消除思维定势的持久性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知识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学生的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馈给学生。

(四)强调方法多样性,突破思维定势的顽固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一是抓住主要矛盾,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二是从解题的不同方法去启发学生,突破固定不变的解题模式和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即利用发散思维去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这种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可以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④因此,利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可以突破思维定势的禁锢。

如,我们在讲解人民币的比较多少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问题本身,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或自由发挥,或小组合作,动脑筋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用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突破这样的问题。坚持这样做,不仅可以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及时反馈信息,强化正确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如果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学会观察与倾听,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上面的2个题中,第二次出现的题,出现了干扰项“给你16元钱”,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這个条件就认为是问你“给你16元钱,还剩多少元?”想当然地进行计算,导致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这样的题目进行比较,指出题中的不同之处,强调正确地解题策略。

(六)逆向思维训练,加强解题正确率

逆向思维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⑤当反复思考某个间题陷入困境时,逆向思维能使人茅塞顿开。小学数学中对问题的检验往往离不开思维的逆向性,但小学生确很少用到这个方法,体会不到逆向思考的益处,更想不到用这个方法来检验问题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逆向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逆向思考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这种检验问题的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措施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2]王黛;冷希圣.论思维定势对编辑活动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5年06期

[3]付俊英.论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5期

[4]李玉峰;陈细田.侦查思维定势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邱江.有关顿悟问题解决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王雪梅.数学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注释:

①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②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③郑青岳.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1995.9.

④王雪梅,吴立宝.数学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⑤郑青岳.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1995.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学习效率小学数学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