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在定向师范生培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探究

2020-02-23 07:09江立员李红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长征

江立员,李红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高安330800)

一、长征精神在定向师范生培育中的价值

(一)强化定向师范生献身教育的从教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长征的胜利就是理想信念的胜利。长征精神蕴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抓住这个核心点[1]。本文围绕“师范生对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看法”话题,以本校定向师范生为调研对象,发放调研问卷1061 份,回收有效调研问卷985 份。

表1 师范生对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看法调研表

从以上调研结果分析可知,多数定向师范生选读师范并非出于兴趣,虽然他们均签署了定向就业协议,但坚守农村教育战线的信念并不牢固。但绝大多数定向师范生看重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也希望自己成为好老师。基于这一背景,如果借助于长征精神核心点的宣讲,解决他们“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疑惑,重建他们健康的精神家园,有助于巩固其坚守农村教育战线的职业信念。

(二)培育定向师范生实事求是的从教作风

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四渡赤水、黎平转兵、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实事求是的精神。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处理了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定向师范生从教农村小学,接受调查的定向师范生中,76.7%的人表示自己不太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86.8%的人坦诚自己在校期间不太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他们忽略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比如复式教学的开课、缺乏浓郁的教学氛围、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留守儿童是教育的主体等等。用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来培育从教作风,就是要养成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做事准则,求学期间,既要关注国内外具有共同性的小学教育理论,也要掌握农村小学的教学技巧。

(三)造就定向师范生团结协作的从教情怀

团结协作是长征精神的基石。长征精神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生死相依的团结协作精神。长征途中,官兵思想上心心相印、政治上和衷共济、生活上相互扶持,把战友当作亲人兄弟,形成了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战斗集体[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所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

用长征精神来培育定向师范生团结协作的从教情怀,有利于他们开展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一方面,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他们对幼儿最好的言传身教示范;另一方面,团结协作的情怀更有利于他们沟通同行、协同家长、亲近学生,更何况在农村小学存在诸多生活困难,只有擅长团结当地的人们,取得当地百姓的理解和帮助,才能化不利为有利。78.6%的师范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团结,乐于协作。

(四)坚定定向师范生不怕艰苦的从教意志

不怕艰苦是长征精神的根本。长征史就是一部英雄的苦难辉煌史。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敌军围剿;风雪飞舞,沼泽遍地,伤病缠身,饥肠辘辘,无数的艰难险阻处处可见、随时能遇[3]。但为了救国救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4]。有学者认为:艰苦卓绝是长征精神的表征,百折不挠是长征精神的底蕴[5]。“艰难苦困,玉汝于成”,正是有了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长征才取得最终胜利。本课题组以“动摇坚守农村教育战线的因素”为话题进行了以下调研:

表2 动摇师范生坚守农村教育战线的因素调研表

定向师范生定位在农村,相比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生活与工作条件都较为艰苦。生活条件的简陋、教育教学环境的缺失都会影响到定向师范生坚守农村小学教育战线的意志,用长征精神来培育他们不怕艰难的从教意志,能强化其顽强拼搏的品格,坚定其热爱农村教育的信念。

二、在定向师范生中弘扬长征精神的途径

(一)营造传承长征文化的校内学习氛围

1.让长征文化走进校园。第一,开辟文化长廊,宣传长征精神。在校园文化长廊中,以图文介绍为载体,以长征历史、长征路线、长征中感人的故事为内容,介绍长征知识,宣讲长征精神。第二,开设网络专栏,提升宣传效应。专栏以图文介绍、视频材料为载体,上传展示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书籍、影视片以及诗词文等,用详实和生动的史料深入解读和宣讲长征的光辉历程。第三,开展系列活动,强化弘扬效能。定期召开“长征”主题活动,例如,举办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可有计划地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听一次长征专题报告会、唱一首长征歌、观看一部长征影视片、读一本长征书、开一场长征座谈会、写一篇长征学习心得等等,以活动强化认识。

2.让长征文化走上讲台。首先,通过“两课”传承长征精神。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不怕艰难等主题也是“两课”教学的知识点。结合“两课”教学知识点,借助于丰富感人的长征素材,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分享长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现实意义。然后,借助“两校”传承长征精神,团校与党校也是高师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党、团课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将长征精神与农村小学教育列为研讨的主题,用长征精神来强化定向师范生从教的信念与意志。

(二)构建践行长征精神的校外实践体系

长征精神的弘扬途径,除了要营造良好的校内学习氛围外,还要注意策划校外实践活动。只有注重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理性认知与感性体悟相交融,长征精神的弘扬才能取得实效。

观瞻长征教育基地。著名的长征教育基地如江西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广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等,可组织定向师范生前去参观,充分发挥长征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体验一段长征路。高师院校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借助于党、团校的平台,每学年组织一次“红色体验游”——“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生活”活动。借助于长征路上的实地体验,让定向师范生身临其境,实地感悟,强化其不忘教育的初心,坚定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时代使命。

祭拜红军先烈,访问红军后人。可充分利用长征出发日、长征会师日、长征胜利纪念日或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或祭拜红军先烈,或访问红军后人。通过访问红军后人,倾听其祖辈感人故事,再现恢宏的历史画卷,以时代的视角真切领会红军精神的内涵。

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到农村小学开展以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请红军后人作报告,或讲述长征故事,或布置长征文化宣传栏等;鼓励定向师范生拍摄以“新长征”为主题的微电影,用年轻人的视野和感受去解读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6]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基础,而长征精神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小学教师,定向师范生更应该了解长征历史,践行长征精神。

猜你喜欢
定向师范生长征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爷爷的长征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