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阅读推进策略初探

2020-02-23 05:13
语文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科读书语文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

尽管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引起民众及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不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书目局限,不同学段读什么,缺乏有效指导;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家长及部分师资水平有限,指导有心无力;缺乏统筹和体系,大多侧重于语文书本阅读或停留在书目的推荐上;功利主义阻挠,再加上电子设备和游戏的诱惑与干扰,学生阅读的时空严重受限……

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事情,还涉及学校育人理念、教育哲学落地的大问题。阅读,不仅涉及对语文或文学的阅读,更涉及所有学科、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注重全过程的阅读,即全科阅读。

因此,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读得更好?这些问题成为本课题组推进全科阅读思考的重点。

一、读什么,给学生选好书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为基础蓝本,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发挥语数外理化生等全部学科组的力量,编辑《悦读阅美——义务教育阶段全科阅读指南》,分6个学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科学的阅读菜单。

小学每学段一本、初中每学年一本,既是学本(主要为学生使用服务),也是教本(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

内容上,分文学、人文、科学三类;板块上,分为共读经典、同品诗文、携游书海。以小学高段为例,“共读经典”板块,师生共读文学类的《青铜葵花》《童年》《史记》《小橘灯》《汤姆索亚历险记》《斑羚飞渡》《论语》,英语类的《迪士尼英语分级读物》,人文类的《孔子的故事》《中外艺术家故事》以及科学类的《数学精灵希里克》等。“同品诗文”板块,要求品读、背诵与教材、课标配套的相关古诗文。“携游书海”板块,引领、推荐、指导学生阅读文学类的《城南旧事》《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我要做好孩子》《捣蛋鬼日记》,人文类的《林肯传》《在音乐中成长》,科学类的《身边的科学》《马小跳玩数学》《大自然的艺术》等。

书目以汉语书籍为主,辅以英文教材,以及报刊、影视剧、电视节目等音视频,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附相关链接、小贴士: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关于读书的故事、名言、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相关音视频等。

每册体例:前言——学段阅读目标;目录——配合具体推进措施,单元式;正文——推荐书目及指导。

二、怎么读,教会学生方法与技巧

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有着不同类别和层次。如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速读与跳读,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结构与归纳中心思想,做阅读笔记方法,勾划重点,批注,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画思维导图,等等。

全科阅读涉及不同学科、诸多文体。因此,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类别的文本就必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学类文本与科技类、艺术类文本以及休闲娱乐性文本就有明显的不同;阅读《朝花夕拾》与阅读《西游记》、泰戈尔的《飞鸟集》也不同,更不用说单篇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了,即使同一本散文集中的不同篇目,阅读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必须教会学生忽略字词障碍;阅读《二十四孝图》,让学生学会搜索,查询链接“二十四孝”的相关信息;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概括相关情节,提炼人物形象;阅读《五猖会》,让学生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开展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女性等专题阅读。

《课标》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在全科阅读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带领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怎么读,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1.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学生可以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讨论,可以教师导读,可以在教室或阅览室、图书馆。

2.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从空间上予以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布置长廊、过道、宣传栏,为每个班级添置书柜,建设班级图书角,为师生努力创建优雅的阅读环境,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

3.让藏书丰富起来。争取学校财力支持,各学科教师参与确定图书采购书目,定期购置图书,充实更新学校藏书,为全科阅读的推进提供物质资源。

4.让图书“漂”起来。开展图书漂流,班级、学校范围内分享藏书,分享心得,播撒书香。

5.启用“阅读存折”,建立课外阅读档案袋,记录阅读经历,加强过程性督促和评价。

6.开展亲子共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影响并指导家长读书,鼓励亲子分享、沟通,建设书香家庭。

7.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写作,让学生享受读书和写作,乐于、善于表达和交流;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思辨性;进而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8.开展跨学科融合阅读。向初中生推荐阅读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作者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枯燥的数理化知识,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理化学习的兴趣,理解数理化理论知识,是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进而拓展链接梁衡先生的系列散文。

9.创设多元平台,展示读书风采。通过读书会、手抄报、橱窗、校刊、校园广播、推荐发表、“读书之星”评选、话剧表演、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等多种渠道,为学生的阅读成果创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获得高峰体验。

10.借助测评、测试等评价手段,是过程性的督导和检测,能消除学生及家长的焦虑,达成应试的目的。

总之,全科阅读的推进,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开展全科、全员、全程式的阅读,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提高阅读素养,培养阅读习惯”(《课标》),从而让阅读实现从单一的语文学科走向全学科、从学生的被动走向自觉与个性化、从教育手段走向教育目的、从学科学习走向健全人格的塑造。

猜你喜欢
全科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我们一起读书吧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读书为了什么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