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初探
——以“学术英语读写”课程为例

2020-02-23 16:59
英语教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学术思政

缪 蓬

一、“课程思政”改革要求的提出及实践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独特战线(何红娟 2017)。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思政工作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高锡文 2017)。“课程思政”的概念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也自此逐步展开。2014年,针对“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上海市选取部分高校,尝试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2016年,全国范围内多个省份开始效仿。习近平(2017)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纳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影响力从地方辐射向全国。

“课程思政”概念一经提出,国内学人讨论热烈,其中不乏对具体课程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经验。例如,秦厚荣、徐海蓉(2019)介绍了南京大学数学系通过丰富数学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触点”,构建大学数学课程的新型多元课程体系,建立“一课两厅一报告”的课程思政平台,将“三全育人”贯穿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举措。柯翌娜(2019)提出,保险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理论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曾玲晖、张等(2019)从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素养、洁身自好、法律意识等五个角度梳理了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指出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夏嵩、王艺霖等(2020)尝试将工程伦理因素融入桥梁设计课程,探究思政教育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融合,论证课程思政对工科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意义。杨祥全(2020)则对体育课程的多方面思政优势加以论述,彰显了“以体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语类课程方面,夏文红、何芳(2019)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既能激活传统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的内涵。陈雪贞(2019)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结合福建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对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加以探索。时宇娇(2019)从政法类院校特点和公共英语课课程特点两个视角切入,探究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政法类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实现途径。崔戈(2020)则对大连理工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示范课建设、教学指南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加以介绍,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现有的关于外语教育课程思政的讨论,对“学术英语”课程的关注度不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确立了学术英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李韬、赵雯2019),关于“学术英语”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的探究应引发更多关注。

2019年,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上海理工大学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下面将立足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术英语”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初探,挖掘将思政的“盐”溶于“学术英语”课程之“汤”的实现途径。

二、“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概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为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为期一个学期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旨在培养他们的实际学术技能,增强他们的学术素养,优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课程采用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手段,将主干教材、自编讲义、课堂教学及课程网站有机结合。课程选用刘芹主编、上海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理工英语读写教程》作为主干教材,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主题单元重点讲解,着重培养他们的科技语篇阅读技能,并以课程组成员自编讲义为基础,对学术文体、论文选题、摘要、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献引用、研究方法、引言、结论与讨论及学术规范等学术英语写作主题进行讲授,同时利用“学术英语”课程网站促进课堂外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目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已基本覆盖全校近50%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本课程每周4学时,共计3学分。

三、“学术英语读写”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落实“学术英语”系列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兼具挑战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是颇具挑战的议题,既不能忽视“学术英语”课程所具备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变为功能单一的“语言课程”,又要避免过分强调“学术英语”课程的思政成分,将英语课上成“思政课”;另一方面,能否将思政教育合理、有效地融入“学术英语”系列课程的教学,能否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结合,关系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具有紧迫性的。

要想将“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打造成引领正确政治方向、契合学生实际需求、具备完善教学体系及过硬教学质量的“金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课程建设,促进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势必要梳理该类课程所包含的思政资源。全球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关系、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如何坚守学术诚信、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如何更好地与西方世界对话、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等,都与“学术英语”课程息息相关。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授课经验,对“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所具备的思政元素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梳理。

(一)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课堂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拓宽视野,逐步具备国际视野,为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中西方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是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中着重传授英语学术文献阅读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和应用文献的基本技能,对学术研究形成初步概念。课程应引导学生关心与科学研究相关的时事热点,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关注国家在科研方面的突破和进展,尤其是同自身专业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掌握最新动态,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学界也听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学界对中国学者的态度并不是一致地褒奖,也有批评和偏见。“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世界如何看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应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加以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探索,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其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

(二)提高道德素养,强调学术诚信

“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是学术诚信教育的第一课,这门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道德层面的教育和引导。“学术英语读写”课程专设“学术规范”专题,结合“文献引用”“文献综述”等与之相关的主题,在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同时,突出并强调树立牢固的学术诚信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抄袭现象加以介绍,并辅以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诚信不仅包含杜绝抄袭,还包括杜绝伪造数据、篡改数据等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对这些现象的警示应放在课程前期,学术诚信教育应从头抓起,并贯穿课程始末。

(三)提升思辨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学术英语读写”课程的重点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逐步形成。“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对批判性论证的讲解内容包含定义与功能、方法及应用、论点的类型、立论方法、论据的应用等,旨在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其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并将理论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将其培养成有是非观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有为青年。例如,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对“科学伦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明确学术人的社会责任。

(四)优化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术写作习惯的第一课。良好学术写作习惯的养成从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开始,其内容包含字体、字号、标点的使用等,是写作中最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恰恰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术英语读写”也是课后作业量较大的一门课程,一个学期有不少于5次的写作任务,故而课程纪律也尤为重要,对作业的迟交、缺交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其后果。同时,除作业制度外,请假制度也需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从而引导学生优化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他们未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上文对自“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提出后不同专业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实践进行了简要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加以梳理。“学术英语读写”课程的“课程思政”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学术诚信教育、批判性思维培养和学习习惯培养等四个方面实现,这四个实现途径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和优化。“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学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