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体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3 16:59
英语教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体学英语翻译语言学

刘 楠 邵 华

一、研究背景

文体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修辞学。近代,西方国家对文体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止于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在这一阶段,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文体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西方文体学的发展。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50年代末,文体学研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文体学主要以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效果。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是文体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等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文体研究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诞生了不少文体学家,形成各种不同的文体学流派(胡壮麟、刘世生 2000)。

在我国,文体学研究主要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版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王佐良、程雨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文体学学者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及时将现代文体学引进国内,由此推进了国内文体学研究,使得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与世界发展基本保持同步(祝一舒 2018)。进入21世纪,文体学以其跨学科的优势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其与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体现了文体学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就外语教学而言,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文体学究其本质,是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文体学分析方法,能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得体地交流,包括书面语体交流(刘世生 1992;葛莎莎、祁文慧 2019)。下面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四个维度对文体进行分析,探讨文体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二、文体学理论研究现状

文体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时的修辞学中就有所提及。关于文体学,学者观点不一,概括起来有两种较有代表性:一是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奠基者巴依认为文学语言属于美学范畴,是小说家或诗人对语言的个人再创作,与日常生活中随意产生的话语有严格的区别,因此巴依将文学文体排除在外,研究范围只局限于口语(胡壮麟、刘世生 2000)。二是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他认为文体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在他看来,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尽管各位学者对于文体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文体的“表达方式说”“外衣说”,还是“行为方式说”与“选择说”(秦秀白1988),文体学所取得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语言学,语言学是文体学的方法论基础。简单来说,文体学是一门文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运用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吉馨、肖飞 2019)。

三、文体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文体分析时,通常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四个方面描述、分析文本,以帮助学生了解特定环境下语言的文体特征、社会功能等。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描述与分析,探究文本的文体特征及文本的语用意图,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真正内涵,提高翻译质量(辛楠、鲍志坤 2019)。

(一)语音方面

语音作为语言的基础,是文体研究的最基本要素。从文体学的语音层面引导学生分析语音的文体特征,有助于他们掌握文本的特点,理解和欣赏语言的音乐美,使译文的处理更加贴切,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通常人们对于不同长度的语音会产生不同的联想:长元音可以放慢文本,如诗或散文的节奏,短元音则给人一种急促感;重读音节的规律性出现则形成了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这些在翻译中都有所体现。如押头韵Pride and Prejudice,翻译为“傲慢与偏见”;再如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小诗The Span of Life(《人生一瞬》)中的内容:The old dog barks backwards without getting up.I can remember when he was a pup.每行四音步,基本上以“轻—轻—重”构成,因此语速较快,既给人匆匆之感,又有利于表现这只狗小时候的灵活;按通常发音,头一行自old起连续四个音节重读,且这些音节首尾的辅音粗重有力,无法一带而过,从而干扰了语速与节奏,让人读来费力又无可奈何,就像有气无力的老犬想站起来却力不从心,只能无奈地趴在地上叫;第二句的辅音大多柔和轻快,而整齐的“轻—轻—重”节奏更让诗句读来轻快流畅,使两行诗的意义与给人的听觉印象之间有着呼应关系;back犹如bark的回声,加强了听觉效果。考虑到文本中特有的语音特征,将译文处理为“这老犬只转头叫了叫,没站起。它幼时那模样,还在我记忆里”。译文中两行“韵体译文”以三字顿建行,每行四顿,与原作格律相应。其中第一行“老犬只转”四字都是第三声,且多数声母发音时唇部周围肌肉较紧张,使该行前半部分读来佶屈聱牙以至干扰语速;而第二行读来轻松自如等。可以说,译文全面反映了原作音义结合的特点。

(二)词汇方面

不同的文体在选词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而词汇的选择与文本的类型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从文体与选词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将语篇中的词汇与语篇风格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不同的情景语境对词汇选择的重要性。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学科、专业(文本文体)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情况下,词义的选择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的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如labor在医学中指的是“生产”,face在机械工程中指的是“面罩”等。另外,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选择也有正式或非正式、书面语或口语之别,例如,在商业信函或公开演讲中须使用正式语,在科技文体中经常使用科技术语(包括缩略词),而日常用语中最常见的则是口语化表达、俚语等(吴云龙 2007;葛莎莎、祁文慧 2018)。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译出佳作。

(三)句法方面

句子作为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最小语言单位,其形式主要受它所表达的实际内容和交际需要影响。在教学中,应从句法结构和句子排列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点,从而提高翻译水平。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由人的理性、语法和逻辑所管治;与之相对,“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主要由人的悟性和表达需要所管治。英语作为一门形合语言,更加具有逻辑性,句与句之间常常使用表示因果、目的、转折等关系的连接词(周莉、刘芸 2018)。而汉语中,句与句之间则比较随意,注重意合;同时,省略和倒装也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章璐、王富银 2019)。省略结构能有效避免重复,突出文本重点,具有言简、直白的特点。倒装结构用以强调句子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语义重点突出。学生在翻译时,要注重对各种句型结构的分析理解,学会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更高效的翻译。

(四)语篇方面

塞尔斯·穆尔西亚曾指出,在英语中,语法很少脱离语篇而独立存在,由此可以看出语篇分析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语篇(discourse)是指文本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英语语篇常受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而汉语语篇传神写意,言简意赅,重意会而轻法则。语篇分析与文体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语篇内容不同,相应地,其组织结构也不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即使是相同的文体,其在句子的连续性、句群排列、段落形式及语篇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信与请柬的结构大相径庭,社论与新闻报道的结构也不一样。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有时由于内容的需要,会同时出现口语体、正式语体,甚至还有诗歌、散文文体等(伍静、肖飞 2019)。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的文体分析时,首先要对语篇进行篇章文体类型划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译文进行处理。

结语

研究表明,文体学的中心问题是“适合性”问题,而翻译正是译文对原文的一种“适合性”转换(祝一舒 2018)。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将文体学知识融入翻译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源语语音、词汇、句法及篇章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翻译水平。

猜你喜欢
文体学英语翻译语言学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