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枝枯病防治方法分析

2020-02-24 09:51王佳建韩冰葛迎春
防护林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枯病松树树体

王佳建,韩冰,葛迎春

(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黑龙江 哈尔滨 150324)

松树枝枯病的发生与松树生长、日照、风和虫害等都具有紧密的关系,且病原菌孢子还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在防治松树枝枯病时,应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及诱因,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防治方法,以进一步增强松树的抗病性。

1 松树枝枯病的特点

松树枝枯病作为一种常见松树病害,其对于赤松、黑松及油松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如在辽宁章古台地区主要危害樟子松[1]。一般情况下会在2~10年生的枝条和树干上发病,先从侧枝开始,小树则从顶梢开始发病,发病表现较为多样。染病后的树枝上的针叶色泽会发生改变,当针叶变成红褐色时,枝干病皮会收缩起皱,针叶掉落,叶痕处易出现膨胀现象。小枝发病后易干枯死掉,发病部位有灰白色胶状物质流出,黏着在树干周围并变成棕褐色,受害部位还会出现大量裂纹,树皮也会开裂。

2 松树枝枯病的发病规律

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铁锈薄盘菌,多发生于4年以上的树枝和干皮上。一般在秋季感染树体,第二年春天3月发病,4月中旬染病的树枝干皮下会有囊盘产生。随着囊盘的成熟会散发出大量的孢子,随风散播并在水湿条件下再次萌发。另外,一些立地条件不佳及土壤肥力较差环境下生长的松树,由于长势较弱,抗病能力较差,再加之旱涝、大风、高温及冻害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感染枝枯病的概率增加。[2]

3 诱发枝枯病的原因分析

3.1 土壤营养不足

立地条件不佳,发病的概率较高。特别在土壤营养和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松树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会加快,导致发病。

3.2 树种单一

目前松树林分多为人工纯林,由于树种过于单一,易导致病虫害发生。虽然人工造林时也会考虑到物种多样性问题,但一些引进的树种适应性不强,成林效果达不到预期。道路及园林中人为活动较多,易导致松树出现伤口,使其感染病原菌的概率增加。

3.3 气候、虫害影响

松树在生长过程中受风害、冻害和干旱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松树出现物理性伤害。一些树龄相对较大的林木更易出现芽枝霉的孢子堆,使其他病菌感染的概率增加。一些枝枯病相对严重的林木,还会发生松干蚧等,将其有效的根除干净,对枯枝病的防治会带来较好的成效。[3]

4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4.1 加强抚育管理,增施有机肥

加强抚育管理和增施有机肥,能够为松树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进行有效的补充,增强树势和提高树体的抗病力。可在树周围进行开穴施肥,也可以在树体周围挖环形沟,并在沟穴中施加有机肥,用土培好。对于坡地,可以在树根下坡挖半圆的鱼鳞坑施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枝枯病发病期间,不宜对苗木进行调运或是移植。

4.2 切断传染源

由于病原菌通过风力分散进行传播,对感染枝枯病的松树,需要对其附近的松树个体进行修枝或择伐。病情严重时要将其伐除,同时彻底清除一些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销毁,可有效切断传染源。当林分过密时,须合理疏伐,增强透光度,使树木保持良好的长势。在起苗、假植、定植及调运时,需要做好保护,避免水分过度蒸发,降低苗木染病的机会。

4.3 营造混交林

通过营造混交林可提高树木自身抵抗能力,有效防治枯枝病,保持林木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还能够预防其他病虫害。另外,在选择树种时,避免使用抗病性低的品种。

4.4 建立防风带

松树在生长过程中受风害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将阔叶乔土栽植在松树林的周围,以此来实现对松树的有效保护,使松树能够规避风害。对松树枝枯病的防治,通过种植阔叶树种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手段,即使在皆伐迹地上,也需要设置防风带,降低枝枯病对松树的危害。

4.5 药剂防治

采用喷洒、注射及涂抹化学药剂等方式预防松枝枯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要与病情程度相结合,合理确定治理方法和用量。一般选择在每年的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进行防治,是枝枯病囊盘开始形成并成熟的时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7中下旬至8月下旬为雨季,温度较高,囊盘分生孢子四处传播,这时通过喷洒药剂对于病菌的灭杀具有较好的效果。进行药剂防治时,不宜连续使用同一药剂,要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出现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4]。

5 结语

枝枯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具体防治时需要根据发病症状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合各种因素,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宜严格进行操作,确保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松树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枯病松树树体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松树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松树
李树枝枯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