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炉渣发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0-02-25 02:14吴法光代红坤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3期
关键词:石英砂沉淀池熔体

李 强,吴法光,代红坤

(中铜东南铜业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2000)

铜精矿造铜熔炼反应过程中,熔炼渣不仅量大,而且其物理化学性质对冰铜的分离程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渣发黏时会造成与冰铜分离不清、排渣带铜,渣中铜损失增加;溜槽易粘结,炉内液面不能快速降低,因无法维持薄渣层导致热传导率降低,冰铜因温度降低而使排放更加困难;当Fe3O4高时会从冰铜和渣中析出,沉积在炉底形成炉结或粘结在侧墙形成“墙坝”,导致沉淀池有效容积减小。因此,有必要研究熔炼反应过程中渣发黏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便快速调整炉况,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1 熔炼反应机理

铜精矿、吹炼渣、渣精矿、石英砂等物料经过配料、干燥后,得到含水小于0.3%的物料与烟灰一起投进熔炼炉,与工艺氧充分接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主要包括[1,2]:水分蒸发、高价硫化物或硫酸盐分解、硫化物直接氧化、造锍反应和造渣反应。其中水分蒸发、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在反应塔内完成,造渣、造锍反应在沉淀池内完成。本文还采用Factsage 2.0 热力学软件计算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rG 与温度的关系,为熔炼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各反应△rG 如图1~3 所示。

首先,含水0.3%的入炉混合物料进入高温区后,水分迅速蒸发进入烟气。当混合物料进入高于分解反应初始温度的温区,因△rG<0kJ/mol 分解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当混合物料进入高氧势区后开始发生氧化反应,除了Fe3O4在高于1500℃以上△rG>0kJ/mol 以外,其余反应均能自发进行。其中,黄铁矿(FeS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物可能性大小顺序依次为:Fe3O4>Fe2O3>FeO>FeS;在相同温度下,FeS氧化反应△rG 远小于Cu2S,说明FeS 对氧的亲和势远高于Cu2S,故FeS 可将Cu2O 还原;FeS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物可能性大小顺序依次为:Fe3O4>Fe2O3>FeO。由图3 可知,造锍反应极易发生。而在Fe3O4还原造渣反应过程中,当有石英砂参与,可将该反应温度由1500℃的初始温度降低至1150℃。

图1 分解反应△rG

图2 氧化反应△rG

图3 造铜造渣反应△rG

2 渣粘原因和应对措施

根据熔炼反应机理查找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应的熔点,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熔炼反应过程某些物质熔点

一般熔炼渣温控制在1270~1310℃,冰铜温度1240~1280℃。对照表2所示,可知硅灰石、FeO、Fe3O4、Fe2O3、SiO2、CaO、MgO、Al2O3、ZnO熔点均高于熔体控制温度。因此,合理控制熔体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夹杂或悬浮在渣中,使渣粘度增大、渣含铜高、排放困难。此外,热负荷不够熔体温度偏低、反应塔下生料等也会导致渣发黏。

2.1 温度

熔体黏度、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密切[3]。提温可降低熔体黏度、提高流动性,措施如下:①降低烟灰加入量。②增加天然气燃烧量。③提高氧浓或氧系数。

2.2 炉内有“生料”

当出现入炉混合物料含水分高、精矿喷嘴流化器堵塞、氧料比偏低、工艺氧压力波动使氧料分布不均等因素,物料未能与氧有效反应直接落入沉淀池造成炉内出现“生料”情况,炉内因大量的、未反应的冷料导致反应塔热负荷下降,渣发黏。措施如下。

(1)分析配料单中是否存在焙烧矿,检查混合物料含水量是否偏高。

(2)检查工艺氧压力和流量、失重称给料系统给料量有无大幅波动。

(3)检查精矿喷嘴流化器有无堵塞、流化风量流量与压力有无大幅波动。

(4)适当调高氧系数,为沉淀池“生料”与氧气再次接触反应创造条件。

(5)适当提高温度,将熔体及时排出炉外。

2.3 Fe3O4 偏高

为提高冰铜品位需增加氧系数,但氧势偏高也会造成Fe3O4增多。虽然渣对Fe3O4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但生成的Fe3O4量一旦超过渣的溶解能力,便从冰铜和渣中析出,造成排渣困难。一般控制Fe3O4不超过15%,当Fe3O4高引起渣粘时,措施如下[4,5]。

(1)优化操作参数,改善混合物料反应效率。

(2)反应塔加焦粉。焦粉因着火点高,部分会在反应塔下方氧势低的条件下生成CO,无论焦粉还是CO 都是良好的还原剂,高温易将Fe3O4还原为FeO 而造渣。

(3)加生铁有助于降低Fe3O4,一般加生铁后30min 需排放熔体。

(4)适当提高SiO2含量,有助于Fe3O4反应造渣。

(5)降低氧系数,可减少Fe3O4的产生量。

(6)提高温度,及时将熔体排出炉外。

2.4 石英砂偏高

石英砂作为熔炼造渣熔剂,其粒度要适当。颗粒过大则不容易熔化;颗粒过细的则容易进人烟尘[4]。另外,加入量也要合理控制。一般渣中Fe/SiO2控制1.25~1.35。石英砂过少则不能造渣;过多则易造成固体石英砂析出。此外还会加速镁铬耐火材料的化学腐蚀。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石英砂粒度。

(2)调整石英砂加入量,提高Fe/SiO2比。

2.5 其他因素

当入炉物料含钙镁铝锌量增多时,其氧化物因熔点高夹杂或悬浮在渣中,也会造成渣发黏。因此,在配料过程中,合理控制钙镁铝锌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发现,配料要控制锌不超过3%、氧化镁和氧化钙都不超过2.5%,氧化铝不超过4%。当出现钙镁铝锌高导致渣发黏,一方面要及时调整配料单;另一方面可提高温度,将熔体及时排出炉外。

3 结论

渣发黏的原因多种多样,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出现渣发黏时,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石英砂沉淀池熔体
熔体处理对DZ483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一种矿井沉淀池清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美国南方线材公司推出商用超声波在线净化系统
一种接触导线用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T型模具变歧管半径流道的流变学设计
鸣律
污泥沉淀池改造提高离心脱水机脱泥效率分析
水处理专利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五水偏硅酸钠生产方法的部分工艺设备改进
次氯酸钠预氧化除锰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