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来龙去脉

2020-02-25 08:18徐国梁
上海工运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徐国梁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元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这将进一步坚定中国人民实现另一个重要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小康社会作为追求的目标,并视其为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这些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

立足中国国情 提出小康目标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作出过较大的贡献,然而到近代大大落后了。毛泽东指出,其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一百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众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广大黎民百姓翘首以盼。但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从太平天国到孙中山,没有人提出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目标,唯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在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及其标准,这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小康目标。邓小平在1983年又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社会的传统愿望,又回应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后的诉求,描绘了一幅便于人民群众了解的国家发展蓝图。这一目标的提出,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未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邓小平构想的小康社会目标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部署,从而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了清晰的目标与时间表。20世纪末,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小康,第一步目标如期实现。

依据客观进程 开创新的阶段

历史的脚步跨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与时俱进,根据阶段性的变化,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任务。20世纪末,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GDP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长期困扰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我国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与文化的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依然存在。毋庸置疑,中国20世纪末的小康水平是不全面、低水平的。在此基础上,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仍需坚持不懈奋斗。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承上启下、必经的历史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并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出现的新特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如下要求:要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要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

进行新的部署 确保如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党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015年,我国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跨上新的台阶。中国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并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大关的经济体。所有这些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了部署,并领导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这个规划明确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要求。这些要求紧紧围绕“全面”这个关键词,强调了覆盖的“五位一体”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造福所有人民群众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小康。面对国际新形势与国内发展新特点,党中央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个新的发展理念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的思路,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更加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我家的小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我家的小康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小康之路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