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研究

2020-02-25 07:31章新传金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虚数西游记主观

章新传,金威

(1.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2.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江西 上饶334000)

“主观量”指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与评价意义的量[1]。

自陈小荷首先明确提出 “主观量”这一概念并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2],“主观量”的研究已经成为汉语学界的热门话题。芜崧、刘盼研究了汉语成语中的主观量[3];李善熙对现代汉语的主观量表达手段及其来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阐述[4];罗荣华[5]407-417、彭彤彤[6]、PARK Jin-Sun(朴珍仙)[7]分别作了主观量研究综述。

郭锡良说过:“当前最需要提倡专书的语法研究和断代的语法研究。”[8]崔雪梅对《世说新语》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作过专书研究[9],本文拟对《西游记》[10]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进行专书考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基本上能够代表当时(近代)文学语言的面貌,该书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用例异常丰富,对之研究有助于管窥近代汉语以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的大致面貌。

一、直以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一)以数量词语的复叠形式表达主观量

数量词语的复叠形式又包括重叠、叠加与重复三种情况[11]。

例1:行者道:“已一一救他出去,待我们起身时送还。”[10]728

例2:头戴一条肉角,好便似千千块玛瑙攒成。[10]626

例3:诸佛共相酬,永住遥台万万秋。[10]629

例4:老者却才下拜,将唐僧请到里面,即唤老妻与女儿都来相见,具言前事,个个欢喜。[10]132

例5: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泼物。[10]452

例6: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10]703

例7:悟空! 你这猢狲,番番害我![10]862—863

例8: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10]10

例9:竹篱密密,茅屋重重。[10]169

例10: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10]5

例11:又往后再行,是一座大园子,却看不尽那丛丛菊蕊堆黄,树树枫杨挂赤。[10]126

例12: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觉的走了二百九十里。[10]271

例13:行者本是熬炼过的身体,那些些柳棍儿,只好与他拂痒,他那里做声![10]830

例14: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10]19

例15:夜合台,茉藜槛,岁岁年年生妩媚。[10]764

例16:挨门儿搜寻,吆吆喝喝,一重又一重,一处又一处,把那三百里地,草都踏光了,那见个妖精?[10]773

复叠又可以分为重叠(属于词法范畴现象,如例1~13)、叠加(属于跨词法与句法范畴现象,如例14、例15)和重复(属于句法现象,如例16)三种现象。

复叠中的重叠方式,绝大多数采用 “AA”式,如例1~7、例9~11、例13,个别采用 “ABAB”式,如例12,或者采用 “一AA”式,如例8。复叠中的叠加方式均为 “AABB”式,如例14、例15。

复叠材料有数词,如例1~3、例14;有量词,如例4~9、例11、例13、例15;有具有量词功能的名词,如例10、例11;有数量词语,如例12、例16。

复叠的语法意义包括:1.所有的/每一,如例4~7、例10~11;2.多量,如例2~3、例8~9、例12、例14~15;3.少量,如例13;4.逐一,如例1;5.定量反复,如例16。其中,1和2表示主观大量,3表示主观小量,而4和5则一般不反映量,本文置而不论。

(二)以某些特殊的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1.“量+名”结构

该结构中量词含大量义还是含小量义,决定着该结构表示主观大量还是表示主观小量。

例17:他身无寸铁,只是把个塵尾遮架。[10]244

例18:请在翠岩前聊坐片时,待菩萨出来,自有道理。[10]466。

例19: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10]898

例17中的 “寸”、例18中的 “片”等量词含小量义,置诸名词前,组成 “量+名”结构,表示主观小量,例17、例18中的 “寸铁”“片时”极言铁制武器之少、时间之短。例19中的 “群”是个集合量词,含有大量义,置诸名词前,组成 “量+名”结构,表示主观大量,“群生”是指众多的人。

2.“一+名”结构/“一+量(+的/之)+名”结构

若结构中的 “一”含有 “满/全/整”义,则该结构表示主观大量;若结构中的 “一”是最小的正整数,则该结构表示主观小量。

例20: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10]75

例21:不然,将这一山之怪,碎劈其尸。[10]614

例22:四面山光连接,一林鸟雀喧哗。[10]801

例23:那厢因你欲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10]832

例24:长老一身水衣,战战兢兢地道……[10]910

例25:昨日与那猴王战了一场,止捉得他虎豹狮象之类,更未捉他一个猴精。[10]50

例26:不期那涧里有条孽龙,在彼成精,他把我的马,连鞍辔一口吞之。[10]146

例27:怎么一只手使棒支吾?[10]619

例20~24中的 “一+名”结构/“一+量(+的/之)+名”结构均表主观大量。例20中的 “一宵”就是 “一整个晚上”;余例类推。例25~27“一+名”结构/“一+量(+的/之)+名”结构均表示主观小量。例25中 “一个猴精”言明猴精数量极少;余例类推。

“一+名+不+动”这一熟语性结构表示极力往小处说,表达主观小量,如:

例28: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10]10

例29: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善财也难舍。[10]399

例28“一尘(全)不染”表示没有收到任何污染;例29类推。

3.分数结构

相对于分母,分数结构中分子的大小往往意味着该结构表示主观大量还是小量。

例30:如今把洞中大小群猴,点将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选三,须是有能干,会变化的,都变做大王模样……[10]791

例31: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烛中。[10]804

例30中的分数结构表示主观小量,“千中选百”是指从一千个人中只挑选出100人来;该例其余分数结构意思可以类推。例31中的分数结构表述主观大量,“十门九户”是指十户就有九户;该例其余分数结构意思可以类推。

4.“四+名”结构

地有四方,年有四时,“四”有统括作用。“四+名”结构可以表达主观大量。

例32:寻着他的祖居,拿了他的家属,捉了他的四邻,却来此擒怪救师。[10]465

例33:四时受用,每日情深。[10]277

例32的 “四邻”就是所有邻居;例33“ 四时”就是一年到头。

(三)虚量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1.单用虚数型数量词语

这有四种情形。

第一,“三”及其倍数均为虚数,极言其多,夸张意味明显,表示主观大量。

例34: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10]59

例35:那怪物,九个头颅十八个眼,前前后后放毫光。[10]588

例36:他两个斗在一起,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10]58

例37:我徒弟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10]845

例34言二圣朝佛行礼很多遍。余例类推。

第二,内含 “十”“百”“千”“万”等的数量词语是数值较大的夸张性虚量,表示主观大量。

例38: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 “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本。[10]252

例39:……五百年未尝茶饭。[10]861

例40:……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10]17

例42: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10]69

例43:当天倚力打天王,挡退十万八千将。[10]768

例38极言 “他(唐僧)”修行很多世。余例类推。

第三,内含 “半”字的数量词语,如果是扩大式夸张,即可表示主观大量。

例44: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10]284

例45:这半日不见孩儿,又不见来家,叫我怎生割舍?[10]293

例46:那里消半个时辰,早望见落珈山不远。[10]466

例44“半晌”极言时间之长。余例类推。

第四,缩小式夸张性虚量词语,常见的有 “一”“半”“分毫/毫厘/纤毫”等,表示主观小量。

例47:我一人能拿几何?[10]23

例48:若道半个“不”字,叫你顷刻化为齑粉![10]36

例49:这个只为取经僧,毫厘不容缓。[10]330

例47“一人”极言人数之少。余例类推。

2.嵌数成语或类似成语结构型数量词语[5]415

汉语中某些成语或者类似成语的固定结构,往往嵌入表示虚量的数量词语,可能是往大处夸张,也可能是往小处夸张,前者表示主观大量,后者表示主观小量。

例50:千变万化,统摄阴阳。[10]111

例51:这太子即喝一声 “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10]575

例52: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10]188

例53:说你还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10]285

例50 极言变化之大。例51、52 类推。例53“一”极言其少,“十”极言其多。余如 “再三再四”“四山五岳”“千辛万苦”“四海八方”“六宫五府”“万户千门”“六街三市”“万圣千真”“三皈五戒”“千方百计”“千经万典”“千年万载”“万水千山”“五湖四海”“千军万马”“四面八方”“万载千年”“四海三江”等。

3.连用虚数型数量词语

单用夸张式虚数尚且表示主观大量或者小量,连用虚数型数量词语有叠加效果,夸张意味更浓,主观大量或主观小量表达更明显。

例54:这个的阴手棍,万千凶,绕腰惯索疾如风。[10]50

例55:如此者三四遍,俱不敢去通报。[10]660

例56: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10]119

例54“万千凶”意思是厉害得很,例55“三四遍”指很多遍,该二例虚数型数量词语连用均表主观大量;例56“一二日”极言时间之短,表示主观小量。

4.对用虚数型数量词语

虚数型数量词语分别在上下两句中对举使用,互相补衬,交相辉映,主观大量表达更完全。

例57:千株老柏,万节修篁。[10]9

例58:腰广十围,身高三丈。[10]21

例59:我有一宝瓶,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 “盂兰盆会”,如何?[10]66

例57极言 “老柏”“修篁”数量多,长得高。余例类推。

5.排用虚数型数量词语

虚数型数量词语分别在排比句中出现,气势宏大,主观大量表达酣畅淋漓。

例60: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10]352

例60排用三个 “五百年”,极言 “他(立帝货)”知道得多。

二、附以前显、中凸、后衬成分或综合成分的数量词语表主观量

(一)前显成分+数量词语

在数量词语前面添加某些成分,使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更显豁。

例6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10]3

例62:长老的几句经还未了,那呆子又吃够三碗。[10]189

例63: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10]150

例64:他那厢离此有二十里,如何就断得是他?[10]157

例61~64 数量词语前面分别添加了“了(liǎo)”“够”“不止”“有”,余如“满”“过”“至”“经”“历”“得(děi)”“能”“会”“数”“作”“成”“上”“整整”“足”“何止”“到”,等等,这些均属于李善熙所称 “达到”类词语。将其放置数量词语前,使其后的数量词语表达主观大量更加显豁。例61更明显地表示了呼唤了很多声的意思。余例类推。

例65:只有 二十里,那望见山头的就是。[10]156

例66:未及 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10]228

例67: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10]456

例65~67中的数量词语前分别添加了 “只/止有”“未及”“略”,余如 “不上”“才”“就”“不过”“不满”“没”“方”“不够”“仅”等词语,这些均属于李善熙所称 “不过”类词语。将其放置数量词语前,使其后数量词语表达主观小量更加显豁。例65更明显地表示了距离不远的意思。

(二)数量词语插入中凸成分

在数量词语的中间插入某些成分,凸显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例68:又取出一大盘金银,用答微情。[10]834

例69: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10]206

例70:好呆进此一巨觥。[10]644

例68~70 在数量词语之间分别插入了“大”“余”“巨”,余可插入 “数(shù)”“多”“来(lái)”等词语,凸显数量词语表达主观大量。

(三)数量词语+后衬成分

在数量词语后边补以某些词语或者后缀,帮衬数量词语表达主观大量或者主观小量。

例71: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10]264

例72:那怪道:“我七岁了。”[10]379

例73:虚度四十五年矣。[10]855

例74:一连箍了三四次,他的头皮,皱也不曾皱一些儿。[10]889

例71~74分别在数量词语之后衬以 “深”(形容词)“了(le)”“矣”(语气词)“儿”(后缀),余可衬以形容性词语 “厚”“远近”“粗细”“大小”“之遥”“高”“长短”“阔”“长(cháng)”、语气词“哩”、其他词语“之外”“有余”等帮衬表达主观大量。例72表示 “我”已经不小了。余例类推。例74在数量词语 “一些”后边衬以后缀 “儿”,帮衬表示主观小量,极言程度浅。

(四)数量词语附综合成分

有时候是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多方凸显数量词语的主观量表达。

例75:老僧道:“也有万里之遥了……”[10]149

例76:三整日矣。[10]752

例77: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10]856

例75数量词语 “万里”之前有 “有”,之后有 “之遥”和 “了”,例76数量词语 “三日”之间有 “整”,之后有 “矣”,例77数量词语 “一孔”之前有 “止”,之间有“小”:均助力数量词语表示主观大量。

三、感染性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李宇明说:“因相关数量词语的感染而造成的主观量称为‘感染型主观量’。”“主观量的感染一般都是出现在两个数量词语共现的双量式中,而且多数是这两个量具有相关性。”[12]

例78: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十万八千里。[10]60

例79: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10]772

例80:他那洞前有千数小猴,你一人恐弄他不过,反为不美。[10]546

例78“一筋斗”与 “十万八千里”之间有动作与里程的关系,例79“一日”与 “一年”之间有比例关系:该二例后项数量词语表示主观大量,感染前项数量词语表示主观小量;例80“千数”与 “一人”之间有人数对比关系,前项主观大量,感染后项表示主观小量。

四、语境帮助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数量词语本身不带主观量的标记,但是特定的语境可以显示句中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

例81: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练法,会了筋斗云。[10]18

例82:怎么告诵人说这瓶装了人,一时三刻,化为脓水?[10]698

例83:上帝祖师,乃静乐国王与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觉而有孕,怀胎一十四个月,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初一午时降诞于王宫。[10]613

例81“会了筋斗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悟空 “一夜”就学会了,因此,“会了筋斗云”显示 “一夜”为主观小量。普通瓶子根本不可能将人化为脓水,但是例82中 “这瓶装了人”“(将人)化为脓水”只需 “一时三刻(钟)”,则 “这瓶子装了人”与 “化为脓水”显示 “一时三刻”为主观小量。例83单看 “一十四个月”不知其是否表达主观量,但是前边的 “怀胎”显示该 “十四个月”为主观大量。

五、余论

综合起来看,《西游记》以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有下列三大特点:

第一,数量词语表达主观大量还是小量不一定不取决于数字的大小,而取决于 “与参照量的比较量”[5]415。

关于 “参照量”,罗荣华认为有显性与隐性之分;隐性参照量有五种之多[5]412-413,可资借鉴。同样是“一+名”结构,例20表示主观大量,而例26却表示主观小量,原因在于二者的隐性参照量不同,前者为个人期待量,后者为客观实际量;同样是内含 “半”字的数量词语,例44表示主观大量,而例48却表示主观小量,原因也在于二者隐性参照量不同,前者为个人期待量,后者为物理常态量。

第二,“夸张性主观量”[12]用例特别丰富。

《西游记》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当夸张的焦点落在数量词语上时,就会因夸张而赋予数量词语以主观量的色彩”[5]414。因此,《西游记》“夸张性主观量”用例特别丰富。

第三,数量词语主观量表达法留存了古今交替阶段的一些痕迹。

王力先生将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与现代四个时期[13]。《西游记》是近代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数量词语的主观量表达法留存了古今交替阶段的一些痕迹,比如数量词语的前加成分 “至/到”、中插成分 “余、数/多”、后衬成分 “矣/哩”等古今同义词语共存任用现象就是最鲜活的例证! 由此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考察更多的文献,会发现更多的语言演进现象,从这众多的现象之中,可以追寻到语言演进的规律。

猜你喜欢
虚数西游记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全国名校高二数学综合测试(二)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