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0-02-25 13:26
山西农经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农民农村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指标。农村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中最突出的难点,应研究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和困境,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1]。

1 影响和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国家进行税费改革和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但农村与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全国城镇人口约为8.3 亿,农村人口约为5.64 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超过33 280 元,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勉强超过13 06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9 250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勉强超过14 610 元。从人口数量来看,城镇居民人口数量是农村居民人口数量的1.47 倍;从消费水平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2.548 倍;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687 倍。农业经济创收难、增收难,城乡二元化结构不合理,致使农村体育事业难以实现高速发展[2]。

1.2 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推进农村体育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农民参与体育和锻炼身体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逐渐从贫困走向富裕,但绝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滞后,严重缺乏体育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这是农村体育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结构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滞后,严重挫伤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足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农村文化建设慢

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群众的体育观念。尽管国家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科教文卫事业,但许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愿意将财政资源投入文化体育建设中。在许多农村地区,体育文化活动变成了“走形式”,文化体育设施陈旧、老化、破损、荒废,使思想观念保守的农民群众逐渐丧失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农民群众丧失体育观念,当地政府也就更缺乏动力开展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进而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1.4 青壮年人口流动的影响

1982 年,我国放松户籍管制,不再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此,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 年进城务工农民总数超过了2.9 亿,超过农村居民总数的51.4%。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亿万农村青壮年的命运,提高了农村青壮年的经济收入。但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的长年流动,却使农村体育事业丧失了体育活动主体,致使农村地区很难组织起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和专业运动队,也很难组织大规模的体育赛事。

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出农村,在农村地区留下的是1 亿留守儿童、4 000 多万留守老人、1 亿留守妇女(由于妇女有“三八”妇女节,儿童有“六一”儿童节,老人有“九九”重阳节,因此民间将农村留守人员称为“386199 部队”)。农村留守人员包揽农活、照顾田间、照顾老小,在许多地方,年幼的留守儿童还要照顾无法行走的留守老人,几乎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一些留守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1.5 全民体育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全国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大多数农民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农民群众甚至存在“天天干活就是锻炼”和“体育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等错误观点。农民在结束一天重体力劳动后,宁可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一些农村及相关组织机构没有开展好体育宣传工作,导致农民群众无法更新体育观念,不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2 发展农村体育的建议与对策

虽然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要认识到农民群众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而且现在农村居民依然有强烈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在许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妇女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散步1~2 h)。因此,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如何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2.1 统筹发展城乡体育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却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在个别地方,一些居民的身体素质甚至出现了下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城乡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来统筹发展城乡体育事业。必须制定城乡统筹兼顾的体育发展的政策,将提升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文化教育水平作为基本目标,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

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吸引城镇资金进行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包括田径场、跳水游泳馆、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实现城乡体育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2.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如利用空余场地进行文娱活动、租借放映室进行影像文化宣传、投入资金发展运动操场和运动器械等,能起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要积极呼吁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集资,农村也要时刻关注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挖掘其潜能创造更多经济来源,巩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成果。

政府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识,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文化体育服务在农村的覆盖率,将农民体育健身作为长期的工程,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4]。

2.3 健全农村体育法制建设

要推进立法工作,使农村体育工作有法律作为保障。要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和农村经济向着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可通过立法来保障农村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提高农村体育事业管理水平,加强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2.4 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长期以来,许多人存在着封闭型的体育观念,他们习惯性地认为体育运动是举重、跑步、铁人三项赛、三大球三小球、体操等,还习惯性地认为体育运动是专业运动员的事。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世界上一切体育活动都来自于民间,世界上许多体育活动都来自于农村地区,如风靡全球的飞去来器运动便起源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狩猎活动。应积极发掘我国农村地区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要结合农村传统文化,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例如开展舞龙舞狮比赛、赛龙舟比赛、风筝比赛等(舞龙舞狮、赛龙舟、风筝都是国家正式承认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农民群众在享乐欢乐中锻炼身体。

(2)许多农村地区有习武传统,武术也是一种重要的体育项目。各地政府可以充分发掘当地的武术文化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妇女练习武术,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传承了当地武术文化,还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防身自卫能力。

(3)政府应主动向留守老人宣传体育运动的益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升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有效预防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各级政府可以组织留守老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健康气功(如易筋经、六字诀、五禽劲、八段锦、太极养生杖、十二功法等)。将留守老人组织起来进行体育活动,可以防治各种老年慢性疾病,还可以帮助留守老人打破孤独感、寂寞感,提高自信心、自尊心。

(4)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根据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传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例如靠近江河的农村,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游泳活动;地处山区的农村,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登山比赛、攀岩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可以组织滑雪比赛,南方沿海地区的农村可以组织冲浪比赛。

3 结束语

加强农村体育建设,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农村教育和体育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农村特色体育文化宣传,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