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下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
——以滴滴顺风车事件为例

2020-02-25 15:34吴晓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顺风滴滴车主

吴晓蓓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41)

0.前言

共享经济是指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实现人、财、物的使用权共同分享,使其效益最大化,有效减少各种资源浪费。 共享经济实现条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资源提供者、需求者和共享平台三者同时存在。它是一种全民参与、全资源共享的新型资源使用方式。 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服装、餐饮、住宿、交通出行工具(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甚至游艇)、其他任何闲散物品等等,目前我国比较多的也是最早出现的是共享单车。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闲散资源的前期投入成本可以算作沉没成本,忽略不计,免除了使用者的前期购买成本;从社会角度来说,提供者来源于社会大众,可以是任何有能力有意愿提供共享资源的人或物品;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共享经济中的每个实体都可以是被雇佣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是雇主,也可以实施人员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简而言之,共享经济的出现让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人员的薪酬组成多样化,给大量闲置人力资源带来全新的就业机会,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生活中。 比如,滴滴公司旗下的顺风车业务就是将闲置的私家车加以利用,在工作之余甚至上下班途中都可以顺路接乘客, 既缓解交通压力又给私家车主创收,一举两得。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 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 年9 月9 日由 “滴滴打车”更名而来。[1]滴滴出行颠覆传统打车模式,通过滴滴APP 软件,司机不需要路边等客,乘客也不需要站在路边等待拦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下单接单,将移动技术和实业商品完美对接,节约等待成本,提高出行效率。 2015 年6 月1 日,推出滴滴顺风车业务,进一步推进共享经济,且定价较低。 顺风车又称为搭便车、拼车,起源于上世纪中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丰富、自然环境恶化,本着和谐社会、节约资源的原则,近几年风靡我国。滴滴出行利用顺风车特性,广泛整合社会这个大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社会中所有使用滴滴顺风车的顾客,就是雇主。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经济时代下的顺风车实行的是半契约式管理模式。 面对大量司机和顾客,管理起来难度更大,且更加复杂。

1.滴滴顺风车特点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用人单位与雇员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劳动关系。共享经济下,一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人都可以看做员工,从顺风车的角度来说,只要司机与乘客共同使用顺风车软件,一个下单、一个接单,提供相应的服务,那么,司机就成为临时性的员工,或者称之为业务承包者,需要遵循顺风车的相关规定,服务完成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收入。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滴滴顺风车业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方面的特点:

1.1 员工招聘

滴滴顺风车的员工招聘比传统形式简单快捷。 首先,汽车符合基本要求,比如品牌、使用年限等方面;车主证件合法有效。 司机通过平台上传所有的证件材料,审核通过,即可成为顺风车主,可以接单。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正常车龄、可以正常驾驶的私家车主都可能成为顺风车车主,极大地扩大了顺风车用人范围。

1.2 员工培训

滴滴平台有相应的文件发给顺风车主,要求他们在上传资料的同时阅读文件并同意,以此作为员工培训的方式。 这些文件包括企业文化、突发情况处理、服务意识等方面,培训的内容比较全面,可是没有专门设置培训时间,提出培训要求,其培训结果可想而知。

1.3 员工考核

滴滴顺风车有专门关于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的考核标准,所有接入平台的车主都要接受乘客的投诉建议,乘客对顺风车主的每一条评价都会成为车主晋升(这里是指获得更多物质奖励)的依据。滴滴平台规定,顺风车一天只能接单4 次,大多数车主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会趋向选择路途较远的线路, 对于路程较近的乘客使用顺风车多有不便。并且顺风车相比较专车或者快车,需要提前预约,无法满足时间要求紧急的乘客。

1.4 薪酬福利

人力资源管理中, 薪资福利对大多数员工来说的吸引力最大,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也会特别关注员工对薪酬福利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滴滴平台对顺风车车主采取的管理形式非常灵活自由,造成员工的福利基本来源于乘客下单、司机接单,根据路程远近给出相应的车费,平台从中抽取10%的车费作为中介费,滴滴平台相当于一个大的数据池,给乘客和顺风车司机搭建互动的桥梁。 顺风车主没有刻意为乘客改变原有路线,只是上下班途中、出面办事时顺便搭乘客,类似于拼车,所以滴滴平台没有其他额外的福利给顺风车司机。

1.5 职业生涯规划

绝大部分顺风车司机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在本职工作中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从事的顺风车业务只是举手之劳,就如同“顺风车”这个名字一样,顺便搭乘客一截路程,赚取油费而已。但是,滴滴平台对表现较好的顺风车司机有奖励,鼓励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乘客。 乘客根据乘车体验给司机相应的评价,评价越高分数越高,平台会优先给评价高的司机派单,司机可以获得的劳务费用也更多。

由于顺风车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出租车的不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方式,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今越来越多人出行会选择提前预约顺风车,节省打车费用,也方便自己。与此同时,也愈加凸显顺风车管理上存在的弊端,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发生在2018 年5 月6 日晚,一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事件。

事件起因:2018.5.10,一则“失联两天,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消息引发关注。遇害空姐在5 月6 日晚上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害,作案人员就是该顺风车司机。 5 月10 日晚, 滴滴悬赏100 万捉拿凶手,5 月12 日凌晨,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 经查证打捞出的尸体DNA 样本与案发现场收集的嫌疑人刘某人DNA 样本分型一致。 滴滴表示,在所有安全事故中,不管是法律规定的赔偿还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人道主义援助,这都是滴滴的安全赔付机制。同时表示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2]鉴于事件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广泛、影响恶劣,滴滴公司11 日下午通过官方微博宣布,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具体整改措施如下:全面审查顺风车司机,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出现的人和证不符情况;取消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 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杜绝私换账号;暂停22 点—6 点期间的顺风车业务,接单在22 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 点的订单, 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准确地说,每天从18 点开始,顺风车平台对乘客自动提醒时间,提高乘客乘车安全意识。同时,在显著位置上标识紧急求助功能,乘客可一键拨打110,120,122 及滴滴24 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2.滴滴顺风车存在的问题

由此看出,作为一家商业化运营的企业,滴滴公司对此事的处理态度值得肯定,包括事件的后续跟踪和解决也是积极的态度。但是,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待此事件,可以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招募车主时资格审核不严格,特别对车主本人性格、道德等方面没有任何审查,造成的结果是车主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招聘包含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条件设立、招聘信息传播、人员筛选考核、录用等过程,然而这些过程在招聘顺风车司机时根本没有体现,于是,大批兼职司机纷纷加入顺风车行列,车主素质良莠不齐,发生空姐被害事件也就见怪不怪。

其次,基本忽略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员工素质,使员工的能力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弥补与组织要求的差距。 滴滴打车从2012 年9月9 日正式在北京上线,迅速融入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过多轮融资,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成为当今国内首屈一指的专项打车平台。 未来发展目标是,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生态系统。 公司的宏韬伟略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在滴滴公司大刀阔斧地发展的同时,依赖大批滴滴司机的加入,可以说,没有社会上这么多的兼职车主,就没有滴滴公司的飞跃发展。 反观滴滴公司对顺风车司机的培训,基本忽略不计,顺风车司机的技能和素质在加入滴滴平台后没有明显改善,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滴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滴滴司机,个别司机极差的表现也使公众对滴滴公司产生质疑。

再次,在考核和薪酬上,滴滴公司将两者紧密结合,实现绩效和收益挂钩。顺风车车费比快车、专车便宜,很多乘客也是看中这一点选择乘坐顺风车。 乘客需要提前至少15 分钟下单,如有顺风车主接单,乘客到地方后会支付相应车费, 滴滴公司从中提取10%左右的费用,剩下的大约90%车费归顺风车司机。如果车主在服务乘客过程中能礼貌友好、沟通顺畅等,乘客给予相应好评,这些评价会形成信用记录在顺风车车主的资料里面,对后面的乘客是否继续选择该车主服务有直接影响作用。 作为回馈,滴滴平台会优先推荐表现良好的顺风车司机和有需要的乘客,增加车主接好单的几率,这个过程是滴滴公司将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结合最好的地方,也是勉励车主努力工作、服务乘客的重要方式。

最后,在职业生涯上,几乎没有专职顺风车司机,因为顺风车特点决定了车主只是顺路接单,滴滴公司也限制顺风车每天接单数量。 与快车、专车相比,顺风车的车费便宜很多,路途越远越能体现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顺风车的初衷是为了缓解交通、节能环保、服务社会,车主如果仅仅依靠每天几单顺风车车费,基本无法满足生活开支,这种兼职、临时性的特点,使得车主永远不可能依赖顺风车而生活。 所以,滴滴公司对车主没有长久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员晋升机制,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无法形成对车主的长期激励效果,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形成。

3.解决方案

针对顺风车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首先,招募车主时,不能只看技能和车况,还要考核其道德修养,建议与公安系统联网,方便查询个人信用记录和犯罪记录,杜绝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其次,开展多渠道、多种方式的车主培训机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滴滴软件平台上传教学资料,要求车主学习必要的技能课程和道德训练,完成学时后获得相应分数,在派单和红包奖励上予以更多优惠;完善公司平台客服系统,认真处理客户投诉,尽量不冤枉车主、不偏袒顾客,提升滴滴公司计算机运行水平,形成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与车主收入挂钩;虽然滴滴公司没有提供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但是可以减免顺风车主需要缴纳的税务,尽量给车主更大优惠。

总之,不可否认,顺风车的初衷是好的,也确实满足相当用户的出行需求,之所以出现问题,有滴滴公司平台自身的管理不当以及系统设置不充分,作为乘客也要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 据悉,日前,滴滴公司官方宣布,根据用户出行的需求,滴滴公司已经恢复顺风车夜间接单模式,要求车主和乘客必须为性别方可合乘出行。可以看出,滴滴公司一直为该事件总结教训,逐步完善安全细则。 相信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化,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会日益凸显,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社会资源更加高效利用。

猜你喜欢
顺风滴滴车主
“滴滴”上的叮咛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滴滴断臂求生?
爱情顺风车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梦不是反的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滴滴Uber 大战
百名车主评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