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角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解析

2020-02-25 15:34戴晶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油画美学色彩

戴晶晶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0.引言

1.写意油画创作的基本要素

中国写意源于美学文化。 就其历史追溯,写意美学历经千年发展已达到鼎盛时期,进入20 世纪,写意画艺术大师层层辈出,不乏写意派集大成者。 细数中国写意美学发展历程,写意美学嫣然成为了一代美学风向标。艺术历史的文化积淀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写意画的成熟推动了画论体系的不断前进。 中国画论自古以来辨识充满生机、活力与智慧,自始至终为人不称赞,妙其神气怡情。

1.1 油画创作原理的意义

油画艺术原理影响评价审美标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原理符合审美评价标准,不纠其画法和派别,艺术原理具有相通性。是否掌握艺术原理,是区别艺术家和工匠的内在因素,也是评判艺术作品的拙劣程度的内在因素。油画艺术原理的标准很多,从其诞生、发展到鼎盛都与审美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同艺术的骨骼,掌握着大局,成为艺术发展最坚实的臂膀。

1.2 写意油画的基本要素

第一,写意油画要素的对比性。 对比性是指相反特征的强化和对照,对比之下美成画。例如:油画色彩的互补色、色彩亮度区间、饱和度之间的对此,其中涉及明暗、节奏性、横竖对比等方面,其突出了油画创作中的主体形象表现力,了解这些写意油画的基本要素,能从写意油画诞生的源泉,为油画写意的方法延伸、推演寻找新的路径。在风景写意油画创作中,如花草、植被、房屋、山河湖海,画像画细导致的毫无特征的平平描摹。而在细微中找到微妙关系,形成细微的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趣、耐看和精彩的油画表象。对此,油画绘画的写意始于对比,表达纯粹而明确[1]。

第二,删繁入简的简化手法。艺术家在油画写生中,能有机组成一幅完整形象的油画是有限的,未入其画的物象影响了对其观赏效果和价值,油画写生用眼睛过滤视野中的景象,简化手法是必不可少的。油画创作的简化概括,参考各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明确绘画主次。 例如:《白桦林》中的树木形态无冗余,色彩概括毫无影响视觉效果,表现力机具响亮。

第三,画面关系的整体性。 画面的整体性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描绘出眼前所见所及,是一种画面整体关系的完整性,要做到画面中的色块各尽其职,相互融合,又不黯然失色。油画创作者在画面构图的初始阶段,要把握好画面冲击力对赏析者的整体感受,直到最后结尾完成阶段,要透彻新鲜感,加强写意的轻松气氛和表现力。

第四,色彩布局的关系。 相关艺术学者认为绘画的“画中关系”在于无限接近整体色彩之间的美化、调整、定位关系,整体画面融会贯通。 例如:在描绘雪景时,若不细分白色间不同的色彩倾向,很难看出高亮度的雪景角度中不同色阶也是不同的,按照不同倾向的灰度和亮度的白色有所差异,高亮度展现出的不同色阶,白色亮度对比也较为清晰。从整体上看,这一幅雪景色调立刻明亮起来,画面的关系也更加紧实、有力度[2]。

2.中国写意油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美学视角下的写意油画,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熏陶下,油画写实逐渐过渡到中国民族化的写意形式。

中国和西方绘画重视原理的表示, 而非绘画表面形式的展现,油画发展为艺术类别的一种,体现其写意性,论比中西方油画美学非常重要。 让油画艺术从中国民族元素基础上传承中国文化。 这种写意油画出现阶段性的主流文化 ,写意油画的内涵表现,线与面是主要表现特征。 其并不是油画自身对主体外形的一种如实描写、纯客观的复制形式,而是在绘画原像基础上的主观化、自我人格、情感与思想的标新,属于内心审美的创造过程。写意油画创作中,经过思维上的综合迸发和心灵上上灵魂酝酿,建立在原物象基础上的新境界。简单说,写意追求不似形式上的审美创造,中国写意观念起源于自魏晋南北朝人的“迁想妙得”发展起来的,其强调主观思想的“神似”创造;唐代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表达的是由外入内的理解与观察绘画者通过外在表象实现“意象”境界;元代倪瓒所说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同样也是主观意念的灵魂创作,创作思维不拘一格。并且,这些写意创造在中国古代绘画领域中也被判定为画质优劣的艺术标准,让文人墨客推崇备至。正如东坡诗词所云:论花贵形似,鉴于儿童邻。乃玄妙之谈耳。若夫初学,舍形似而好骛远,空言上大,而不下学,则何山川鸟兽草木之别哉?

在中国当代油画空间结构上,借鉴西方艺术体系的“面”,对其创造加工,将其原有形式的致密、严谨转化成单纯、间接和概括性的物象压缩表现形式,简单化了物体对比变化落差和结构,素描和光影变化稍有减弱。 再用平面穿插和叠加形式,体现出面花空间层次与变化节奏。例如:中国当代油画著名画家白羽平先生的作品,其油画作品表现出基本物象的明暗变化、大块固有色的平涂,在每一层细节中引入不同叠加的色块,用一种概括、简洁、和谐统一的画面传达效果,并且用阔达、硬朗的气度生动的描绘出西北地区黄土风沙地貌,或者沿海地区的泛海湖光,也或是南部热带地区的竹木滴雨和山林水泽,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著名画家王克举绘画作品,同样适用大块色调构图。他习惯于在绘画创作中, 对物象形体本身进行代销细节的概括化、简明化处理,将物象表现得尤为精致,同时利用块面色彩的交叉变化整体塑造,具有极强的装饰表现力,风格显著,个性鲜明。 他所描绘的黄土高原景象,不同地貌变化千奇,纵横交错,山丘起伏变化多样,在描绘多变的额自然景观现象时,他用个性化物象表现力将不同区域的制备、建筑和山地在其自然环境下,显像得极为完美。 在表现技巧上,用大小不一、长短不一的平面色块,借助于对比、色块叠加和色彩穿插,凸显出油画艺术作品的节奏变化与空间层次感,王克举的油画作品因此也被称之为“民族化”的代表[3]。

插秧节省用工费。机械插秧用工0.13-0.05个/亩,人工插秧每亩用4个工,每个工费100元,亩工费400元,提高效率11.5-30倍,每亩可节约工时费350元以上。

在色彩基调上,中国民族油画的兴起,符合中国民族的文化审美标准和艺术鉴赏习惯。 民族化的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受到传统水墨画色彩及装饰特点,运用色彩变化过程中,有意识的在原物象基础上降低色纯度和对比度 ,增加保护度和灰色基调比例,形成一种“淡化”色彩的艺术效果。 油画色彩的这种写实主义绘画方式是用色规律的再创造,写意方面的表达带也有一点写实成分,例如:光源调换对原物象色彩的明暗影响,其中不乏有主观臆造和夸张的艺术表现成分,用单色的大色块地构建空间画面关系。 运用这些色彩手段,可以从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或深或浅的看见传统水墨色彩的影子,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渗透。 油画在中国艺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色彩表现面貌。 另外,油画在中国艺术发展中,“民族化” 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就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支持。

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发展探索中,色彩表现、线面构图、块色搭配、明暗相间等艺术风格,都是展现中国油画意识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实际研究中需要艺术家不断锤炼研究,只有如此,才能让中国当代“民族化”油画发展更加完善和丰富。

3.民族元素在中国当代写意油画中的体现

中国当代美学领域中,中国油画形成独特的哲学观、思想、民族文化和审美观的美学体系,以协议油画为代表,又称意象油画。油画创作者在当代写意精神弘扬上,逐渐将目光投向中国画原色,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1 留白

中国油画构图的留白是主要审美形式之一, 在留白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兴趣研究。 留白并非没有,而是一种线条、形体、色彩的同质,是油画创作的一部分。 在自由虚拟的思维景象中,或是天空或是江水,联想万事万物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可以是无形的,又或是藏境的有形,“笔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正是对这种手法的形象表达。 又如黄宾虹所说:看画不但要看画的有形之处,还要看到画中的空白之处。 中国画格外重视留白,在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较为擅长使用留白技巧。 进而对油画的意象之景营造别样的深远韵味,在悠远的深沉中朦然出一种喜悦。 既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紧张感,又让人捉摸不透的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构图观念,为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提供了新的思想方向。

3.2 笔墨民族风

中国美学视角下的绘画大量使用笔墨勾勒造型。中国画笔锋讲究抑扬顿挫、方圆、转折,体现出物质的质感。正所谓“勾线十八描”,相对于墨,更多使用点、擦、染交互的一种浓淡、干湿的互相交汇,渲染和谐气氛和塑造形体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技巧融于油画创作,建立在优化材料的可塑性基础上,表现灵活性很强。在天然矿物的油画原料山,采用平涂的颜料敷色法,光影变化忽现忽弱。 中国当代油画中大量引入了中国写意、含蓄的笔锋表现力,例如:朱乃正先生的油画创作《雷林雾峰》正是如此,在发挥出油画材料自身特性中,饱和大量“墨”的层林尽染、酣畅淋漓,体现出中国美学的大胆写意和泼墨感。 并且,油画的肌理笔触与中国画的画骨手法相结合, 画法利用中国当代民族元素,大量使用用笔技巧,虚实结合、长短结合的笔锋,用丰富的民族意象表现形式,又体现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画作的意境和形式上民族风让人眼前一亮。

3.3 色彩民族风

中国古人所谓“墨分五色”,这也是中国画的用墨画法。 中国当代油画界将五色使用得出神入化,中国当代素色观念与墨分五色的民族思想相互融合,例如: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家洪凌《沉雪无声》作品,运用黑白灰色彩基调深沉、苍茫的雪景,在单色色阶变化中,喷涌出生命的磅礴力量,自然景观的光芒踊跃中,令人感人动心。油画的能体现出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解,尤其是在自然景观绘画中,很好的表达了对中国传统画色彩的热爱。

3.4 美学意象

美学视角的意象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表现得尤为丰富。 例如:中国画“梅、兰、菊、竹”,创作者借喻它们内在的君子情怀,抒发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中国当代油画家拿捏意象手法,不拘于透视、客观外形、色彩基调等,在中国当代油画中渗透写意性。 意象油画的形象不写实或不完整性,其充满着民资精神。 例如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印象写意绘画创作中,过滤客观对象写生,绘画中抒发了创作者的主观思维。

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创作没有对客观的原型进行强烈的冲击,而是运用雅俗的鉴赏方式突出油画作品之间的亮点。 写意油画的早期作品《仕女琵琶》意境表达上鲜明清晰,传达其内在的神韵和整体意境。 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继承和吸收的中国当代油画写意在写实的基础上,达到了“行写神”的意象境界。 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美学元素,画面个性鲜明,形式多元化,构图的空间也更加广泛。

4.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方向

写意油画形式的发展起源于西方油画艺术,流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的人物化写意技巧。 写意油画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一种简练、内涵丰富、概括性的寓意表现出来。 写意技巧在画者自创作和写生过程中就以简单与似像非像的形式展现其艺术画面效果,通过油画写意表达画者内心思想感受与理性信念。中国写意油画艺术是西方油画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民族艺术特色体现在油画中,表达出中国风或民族绘画的精神。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结合线面技巧,体现出大写意、意象形式感、挥斥方遒、笔锋张力自如,宛如中国传统绘画的物象形式。 中国当代油画中体现出线条和块面的灵活运用表现力,如中国传统水墨画变化多端、内容极具丰富完整。 构建绘画空间、语言形式的重组,进行绘画艺术传达。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体系,受到传统观念和西方艺术的影响,油画结构偏向于“线”和“民族化”。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写意油画发展日趋成熟,在多元化世界发展格局影响下, 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摆脱西方美学的框架,正在融会贯通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民族化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当代油画的特征,也是现代化经济政治、思想下的民族产物,民族自觉性的深入浅出于当代油画艺术中, 体现出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民族抵抗精神,体现对中国精神的倡导。当然,在推崇本国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并不意味是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艺术交流,应该对其理性对待,尤其是油画艺术的创作发展,正是在不同时代背景的多次回归浪潮中逐渐形成的特色美学。

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的民族化发展,需要艺术家共同实现传统美学精神的创作回归,建立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语言体系,吸收、融合各民族、各国家优秀艺术成果,打造获得世界文化艺术体系认可的一种中国艺术面貌,并逐渐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占有不倒的地位。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多的民族修饰而造成的写意油画的“负重”,中外艺术的相互促进,油画自身的相互融合、渲染,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者、文化艺术创作者、众多艺术家长期努力的使命。

5.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远远流淌的民族文化,美学艺术的闪烁光芒照样着中华儿女,同样也奠定了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油画体系的发展。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烘托出的民族性和中国东方美学视角,不断被当代油画创作者所追捧。 在油画创作中熟练使用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和笔墨的深浅韵怡,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创作空间。虽源于中国古文化和西方艺术气息,但又不失中国美学的线条、构图、意象和色彩,渗透中西融合的超脱美感。 纵观中国数百年油画发展史,其已发展成为独特的艺术视觉影响,通过油画特有的创作手法和色彩搭配,向世界各国艺术追随者传达一种中国绘画精神、艺术美学,使创作品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现代融合美感和包容表现力。

猜你喜欢
油画美学色彩
一张油画
盘中的意式美学
油画《塬下》
油画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月长又长》(油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