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研究

2020-02-25 15:3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艺术

程 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202)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网络实现普及化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多方面影响。现阶段新媒体已经逐渐延伸到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并将传统的“静态视觉形象”打破,初步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艺术的有机结合。由此本文将对基于新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背景,对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及未来形势展开进一步论述。

1.概念简述

1.1 视觉传达艺术概念

视觉传达艺术主要是指通过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播的设计形式。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它以视觉设计为核心,传统的视觉传达技术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视传达设计方法不断创新,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视觉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融合了社会环境中的新元素,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比如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就融合了现代数字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传达手段、新的表现途径,它具有创意启发和借鉴的双重作用。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积极影响是:视觉导向功能、促进感知和记忆、强化视觉冲击力以及有利于受众对信息的"过滤"。 但也存在着被动点选的不足、版面受限和技术受限。 多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主要体现在信息设计和交互性设计两个方面。 多媒体为艺术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为传统艺术表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2 新媒体艺术概念

新媒体艺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衍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下最常使用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绘画、雕塑等,而新媒体艺术则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方式将艺术价值最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媒介相关的设备都可以被直接应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例如利用激光技术绘制程图像,利用传真机输送图像,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艺术创造的局限性。 新媒体艺术的种类较多,且交涉范围较广,正逐渐受到大众欢迎,并被应用到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它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computer graph)。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

2.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创新性不足

信息社会, 人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这种碎片式的文字信息也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信息的接收,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今, 视觉传达设计的出现就对信息整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人们可以通过高效简练的图形语言获得所需,而目前视觉传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其原因在于设计人员在进行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基本是按照传统的设计流程实施设计的,基本每种行业都有其惯性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方法,行业里利用同一种素材,同一种行业设计手法的设计作品屡见不鲜,虽然能够将资源重复利用,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但设计出的内容往往缺乏新意,几近雷同。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导致视觉传达作品的风格类似,表达内容相似,无法使视觉设计作品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与突出,造成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创新性不强。

2.2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市场接受性不足缺乏对受众的需求的了解

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品质的评判标准,是既要保证作品创新也要保证其表现方式可被市场接受。比如设计人员基于某种灵感构思完成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但受众对这个作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市场反响差,那么针对这个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者商业价值的实际意义就无从谈起。 通过对诸多作品的调查和了解可知,我国视觉传达作品中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向占据较大比重, 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因此设计人员要能够自主进行判断,判断其意向是否能够满足受众与市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较多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尽人意不被市场接受的直接原因都与作者本身有着直接关系。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设计脱离现实支撑,使受众对作品无法形成正向认知,接受性较低。 这种问题的直接体现在作品制作与专家评定都是受到肯定的,但一旦投入市场,其反馈效果较差。 而又因为缺乏准确系统的市场评价体系导致作者无法及时收到信息反馈,无法及时修改与调整。

2.3 视觉传达设计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不足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 设计方法与呈现方式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设计人员在作品的框架中,添加新的知识内容,保证整体内容的完整性。但某些情况下设计人员能力有限,导致设计完成的作品缺少实质内容,或者内容太杂,主题表示不清。除此之外,还存在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并未制定好方案的情况,无法规划主题与内容的主次地位,从而使设计出的作品空洞,整体设计较为失败。 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的进步,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除了要求设计人员要有较强的创造与创新意识外,必须具备能够将多种知识与技术融入视觉设计的能力。新技术的应用是机遇也是挑战。

3.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新媒体艺术有效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作品创新设计

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有效从“静态”转换到“动态”,应是每一位设计人员应高度思考的问题。 为保证作品的创新性,首要任务是保证设计人员思想的创新。 在进行作品设计环节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相关的设计方案, 并保证设计内容的动态性;能够运用新型的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表述,进一步增强视觉传达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内容更加多样化。“创新”不应只局限于形式上,还要注重从理念上进行创新。 新媒体艺术下应更强调以人为主体,使视觉传达作品更具“人性”。 例如,可口可乐在新加坡的校园中设置了一台名为“拥抱贩卖机”,在红色面板中设计了两个单词――Hug Me,消费者只需要走到贩卖机前给予其一个大大的拥抱, 便能享受贩卖服务。用户在此种设计理念下,大部分都会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接受。在新媒体时代下,这种营销活动也能够准确地体现出可口可乐的“快乐”情感与品牌主张。

3.2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作品接受性

基于上述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接受性不足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进行解决,要能够实现“新媒体+工作模式”的优化,既保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动态方法,又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边做边查,使作品富有现实意义。 不同阶段的作品要满足不同阶段受众的需要,因此要注重作品创作过程中按照一定阶段进行实践调查,通过对客户体验的把握,使设计者更直接的了解受众感受,并能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对设计作品进行完善。 同时由于受众对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的接触形式更多,因此对作品接受的针对性更强,通过对受众现实需求的把握,创作人员可合理进行判断与取舍,能够使作品更富接受性。

3.3 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作品内容

新媒体技术应用在视觉传达作品中时,能够使作品内容表现更加丰富,使观赏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作品的主题,在特定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促使视觉传达设计内容更具有多样化与灵动感。例如,纽约针对TNT 悬疑剧“Perception”的宣传,为保证其内容被更多受众有效接受,即从多维度视角出发进行场景转换设计,意在激发参与者的感官。 通过数千个模拟像素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单色显示屏,使受众关注度大大提升,其亮点在于无人经过时所显示的图像为新剧宣传相关内容,但当有人经过时则会显示出对应的时空影子,并且模拟的像素图像还能根据当下的实际场景情况进行移动。而画面上所出现的文字由于被打散则又会发出一种特殊的音效,也会吸引人们,这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新技术的设计优势。

4.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促使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内容不断丰富,设计形式也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且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快。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设计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不断融合创新理念,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视觉识别形象更加具体、多元。 为此新媒体艺术的应用,是侧重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动态视觉效果的传达,在广告、出版物等静态载体上大大提高了其表现性和互动性,使受众更有效更快速的融入这些新艺术。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选取的内容受到限制,缺少动态化,由于可融入的元素较少,表现手法较为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下,融入新型艺术设计理念,既能够保证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也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的传输范围逐渐扩大,同时也在印证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 只有进一步突破传输方式带来的限制,利用新媒体技术下网络技术与信息相融合的方式,才能促使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多样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够保证艺术作品更具有主观性,使大众群体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魅力。 新媒体艺术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全新的理念,促使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创造性的表现力更加生动,观赏者能够通过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表达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艺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纸的艺术
主要内容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