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航空维修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0-02-25 21:2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航空器福州福建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福建的航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航空维修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航空运输业也稳步推进。随着福州机场的扩容与厦门第二机场的建设,福建的航空产业必将引来更大的跨越。但是,福建的航空职业教育,尤其是航空维修职业教育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无法满足行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2019 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在对我国飞机维修人员的执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福建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应该响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瞄准我国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契机实现快速发展。

一、福建航空维修职业教育的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为适应厦门市飞机维修业的发展,厦门大学从专科起步复办了航空类专业,现已发展成为涵盖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航空航天学院,培养航空航天领域从本科、研究生直至博士后的研究型人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黎明职业大学设立了航空维修类专业,开展航空维修领域职业人才的培养,其中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黎明职业大学各设立了一个航空维修类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两个航空维修类专业。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中欧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荷兰)和福州隆祥航空产业园有限公司通过深入校企合作,在股权上实行混合所有制,共同投入办学资源举办中欧航空学院,按照产业学院的模式进行办学,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和福州长乐临空产业园校区共同打造航空教育培训基地,为福建省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双方的约定,航空维修类专业第一学年放在校内办学,第二、三学年放在隆祥航空产业园办学(产业园具备办学条件后),企业方提供学生宿舍。2019 年列入招生计划的有两个专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与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

对照福建航空产业的发展需求与其他先进省份的发展经验,福建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难以适应福建航空产业的发展需要。福建有两家航空运输企业,以厦门和福州为基地的航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完全可以支撑福建民航运输市场的高速发展。福建的航空工业体系与布局正在优化,运输航空器维修业已经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通用航空器维修业也处于快速起步阶段,航空制造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厦门与福州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航空产业与临空指向型产业正在向机场周边集聚。这一切均对航空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对航空维修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福建的航空维修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其对相关维修人才的需求必然也居于全国前列,但是福建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却极为薄弱,没有培养高层次(本科及以上)航空维修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与专业(厦大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专科层次的也不多,其他的航空类人才的培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与福建航空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平衡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地域布局上。福建航空教育在整体上存在专业类型少的问题,仅设有航空制造维修类专业与空乘专业,缺乏飞行类与航空运输类专业。在航空制造与维修领域,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刚刚起步,本科层次的几乎没有。在地域分布上,厦门的航空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其他地区严重滞后。

三是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天津、广东、陕西、江苏、浙江、辽宁、四川、江西、湖南等省(直辖市)均设有航空类的高等学校。与这些省份(直辖市)相比,福建明显是落后了,既没有独立设置的航空类高等学校,航空类专业的布点也不如兄弟省份。

二、发展航空维修职业教育是福建航空产业的迫切要求

1.福建作为航空维修大省的需要。福建民用航空维修业发达,“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民航飞机维修基地,具备了飞机结构维修、老龄客机改货机、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辅助动力系统、航电系统的维修能力,并且能为飞机发动机和零部件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务”。[1]2016 年,福建民用航空产品产值(包含航空维修)居全国第4 位,仅次于天津、广东与陕西。[2]“2016 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为121.06 亿元,首次成为超百亿元产业链;2017 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更是达到132.6 亿元,同比增长9.14%,约占国内1/4,其中超过80%为境外业务。”[3]福州的航空维修业蓬勃发展,2016 年12 月厦航正式启用位于福州长乐基地的新机库,该机库可同时容纳1 架波音787 和2 架波音737 飞机进行检修,可以满足787 飞机各类维修需要,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单体飞机维修机库;建设中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包括福州空港飞机维修基地,建成后可以为更多的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维修服务;位于福州临空经济区内的福建隆祥航空产业园正积极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通用航空器维修中心,该园引进荷兰的航空资本与通用航空维修资源。

2.福建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福建的运输航空业发展势头良好,居于全国前列水平。福建拥有2 家航空运输企业——厦航与福航。以2016 年的总周转量衡量,在全国50 家民用航空公司中,厦航列第7 位,福航列第35 位。[4]厦门正在成为拥有双机场的城市,福州机场正在建设第二条跑道。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航空运输管理类人才与飞行人才,也需要大量航空维修人才。

3.传承福建航空教育光荣历史的需要。福建既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也是航空教育的发祥地。“我国的航空高等工程教育,可追溯到20 世纪初。1918 年3-4 月期间,北洋政府在福州马尾海军学校内附设一所飞潜学校,设立了飞机制造科,学制3 年,其程度与普通大学相当。”[5]1925 年留学法国的飞行家陈国梁就在厦门开展飞行培训,并于1928 年在厦门市郊五通乡正式设立航校,这既是中国最早的飞行培训也是中国民办航空教育的发源。[6]因此,无论是响应福建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还是重拾福建航空教育的光荣,福建均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航空教育,再现历史的辉煌。

4.海峡两岸航空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台湾航空业基础良好,推动两岸航空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航空维修、管理与飞行人才的共同培养,有助于培育两岸共同的航空市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目前高职开设的飞机维修专业或多或少均受到147 部规章的影响,有的学校甚至已经设立了经过民航部门审定的147 培训机构,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与基本技能培训能力。在开展147 培训的这些学校中,大部分开展的是基本技能培训,极个别正在尝试开展基础培训。院校中的147 培训面对的主要是在校学习的飞机维修专业学生,有个别学校开展了针对社会人员的147 培训。即便是面对在校生开展的147 培训,也仅有部分学生参与,并没有涵盖全部的学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培训需要较多的学时,面对在校生开展此类培训较为困难,按照《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2)的规定,无论是机械专业还是电子专业,维修基础培训的时间均在2000 小时左右,而三年制高职的教学时间仅约为2500 个小时;二是费用的原因,目前基本技能培训的费用在8000 元以上,而基础培训的费用则高达数万元,学生可能无法或不愿承担;三是目前航空公司与飞机维修企业在招聘机务岗位的新员工时并未要求必须参加过147 培训,仅部分企业要求必须参加过基本技能培训,这也是目前部分设有147 培训机构的学校开展基本技能培训的原因。

2020 年5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新修订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这是民航局适应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民航维修业发展的需要作出的调整,对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类专业的办学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CCAR-66R3 要求执照申请人必须参加规范化的147 课程培训之后方可申请执照,而原来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2)仅是将取得147 基础培训证书作为申请维修执照的一个选项,与航空器维修工作经历可以二选一。二是在校生通过在学期间参加执照培训在毕业时获得执照的可能性大为提升,而原来的规定虽然没有禁止在校生参加147 培训,但对于高职在校学生而言要在3 年的学习期间获得执照基本是不可能的,不仅2000 小时左右的培训时间无法达到,航空器维修经历也无法满足。CCAR-66R3 规定:理工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完成规定的航空器维修实作培训的不再要求必须具备航空器维修经历。与此同时,正在征求意见的《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规范》(AC-66-FS-002R1)[7]将涡轮飞机基础知识和实作技能最低培训时间降低为653 小时,活塞飞机也相应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的改变,147 培训机构将普遍进入院校,从而推动院校飞机维修类专业的学历教育与147 培训的结合,学生毕业时不仅将获得飞机维修专业文凭还将获得相应的飞机维修执照。未来,民航公司与飞机维修企业在招聘初级机务岗位人员时,逐步会将拥有相应的飞机维修执照作为重要条件。因此,随着新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的实施,那些无法做到育训结合的飞机维修类专业的招生将会逐渐萎缩直至停办。

为了推动147 培训机构进入院校,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在院校中设立147 培训机构,学校开展147 培训可以自行建设147 培训机构并申请民航管理部门审定,也可以考虑与现有的合格的147培训机构合作,通过一证多点办学的方式将147 培训引入学校。二是如何将学历教育的课程与执照培训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国家目前正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进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部分专业已经开始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飞机维修专业的X 证书虽然尚未推出,但是可以参照X 证书的做法,允许执照培训的课程与学习成果等价于学历教育中的部分专业课程与相应的学分,从而将执照的基础与基本技能培训纳入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维修执照。三是费用问题,校内的147 培训机构应该按照成本向学生进行收费,同时由于学生已经缴纳了学历教育的学费,与执照培训课程等价的那部分学历教育课程对应的已缴学费部分应予以折抵执照培训费用。按照征求意见的《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规范》,基础知识和实作技能培训的学时在653 小时(涡轮飞机),其培训成本初步估算约为20000 元,现在3 年制高职学生3 年的学费福建地区为18000 元,按照执照培训时间653 小时与学历教育总课时2500 小时的比例进行计算,学费中的4700 元可以用来折抵执照培训费用,学生还须自行承担约15300 元。该费用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予以解决。

四、福建省发展航空维修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是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健全福建航空维修职业教育体系。福建航空企业形态多样、质量较优,除了有大型的航空维修企业与航空运输企业外,机场运营、航空物流等企业也形成了规模,此外航空制造业与通用航空业也开始起步。如果政策引导得力,完全可以集中全省优秀航空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福建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办学,不断完善适应福建航空产业高速发展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原则,可以引导与鼓励航空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福建航空维修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实体运作,集中福建省优秀的航空维修行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共同推进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福建的太古与厦航都建有合格的147 培训机构与66 考点,如果能发动这些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运行,通过职教集团这一平台将他们现有的相关执照培训与考试资质引入设有航空维修专业的院校,必将推动福建航空维修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改革中赢得先机。

二是大力发展福建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福建是航空维修大省,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建的航空维修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航空维修技师的支撑。为了推进福建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降低企业的人员培养成本,进一步提升福建航空维修产业的竞争能力,建议设立福建省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基金,以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在校生开展飞机维修执照培训。基金主要应由政府投入,也可以发动相关航空企业积极捐款。基金的用途主要用于补贴设立飞机维修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开展147 培训与66 考试之用。这些院校的在校生如果参与飞机维修执照培训并取得执照的可以申请基金予以全额补助培训与考试费用,但必须承诺在取得执照后为福建航空维修业服务一定的年限。

三是开展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航空维修人才。福建的航空维修业主要还是承接境外委托的飞机维修业务,因此,推动飞机维修人员拥有国际承认的维修资质有助于福建航空维修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福建的航空维修职业教育可以考虑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引进FAA 或EASA 的147 培训,以培养福建航空维修业加快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对于参加FAA 或EASA 的147 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以及维修执照的,可以申请上述基金予以补助。

四是福建应在福州布局一所航空类的本科大学,大力培养高层次的航空应用型人才,主要为三类:一是航空维修类人才,二是航空运输管理类人才,三是飞行类人才。这样,既可与厦门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形成良性互补,厦门大学重在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型人才,而新设立的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有助于福建航空教育的地域平衡。此外,在福州设立一所航空类本科学校对福州、三明等地航空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猜你喜欢
航空器福州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基于ADS-B的航空器测高系统误差评估方法
论航空器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违约取回权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