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专业化管理研究
——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探索

2020-02-25 21:2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教师队伍管理系统

(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025)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吹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的集结号。[1]同时,教育部等五部门也于当年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推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并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让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及时分享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使培训管理更科学,让教师学习更高效成为当下亟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研究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支持教育宏观决策、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满足教师培训管理和服务需求为核心,建立了一批流程化、业务型的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主要围绕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评价管理、培训证书管理、培训师资管理等设置。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教师继续教育统筹管理和教师学习活动动态监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措施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依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迟,尤其在教师培训管理上,在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的整体投入比例相对不足,以及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导致教师培训管理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在组织管理、技术保障以及人员要求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宏伟蓝图,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有力支撑,其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深入分析当前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的当下,技术问题不再是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教师培训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以及缺乏统筹规划、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等“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才是造成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短板”的主要根源。而这些“短板”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认识没有深化。大数据时代,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信息技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刻影响上还认识不足。教师培训工作思想仍然停留在轮流派训、专家讲授、教师听课、获得纸质凭证以作教师职务职称晋升依据的任务完成意识上。随着师资培养经费投入比例的提高,教师获得参训的机会也随之增多,部分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将完成参训教师选派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没有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研究各培训项目的培训目的、教师选送层次,更没有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缺乏思想深化的技术革新必定削弱其应有的效用。

2.信息化建设前瞻性不足。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教师培养目标“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实用主义占主导。在“互联网+”概念大背景的推动下,教师培训领域也试图紧跟时代大潮,“快”字当先,各种教育管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解决了部分传统工作方式中“局部需求”“手工繁琐”和“任务急”的问题,可是能真正用于支撑实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鲜见。

3.信息数据采集和运用规划性不强。教师培训信息数据的采集缺乏统筹规划,“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是项目存在种类繁多、名称多样,看似丰富,实则混乱的问题;其次是数据采集缺乏选择性、规范性和逻辑性,随意性强,常常有用就增项,无用不减项,在数据采集中求“大”求“多”,不求“效”。第三是数据的利用率不高,数据“查询”作用目的性强,但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弱,没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将可视化的数据利用科学设计转化为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结果,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4.机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严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培训管理带来了一定便捷和效率,但满足于业务应用的管理平台,往往是各自为战的管理平台,数据“走不出”学校和有关教师发展机构,更走不进县、市、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县、市、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间的数据都无法互通互认互用,形成了较大的数据壁垒,给教师培训的系统规划和统筹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5.网络数据安全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数据采集的途径更多,用途也更为复杂,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也随之浮现。在教师培训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重建设轻安全、重硬件轻软件、重数据采集轻数据维护等粗放式管理模式仍比较普遍。在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筹建过程中,对系统网络安全级别不太重视,也往往忽视了对承建方的资质审核以及对信息保密的要求,使得大量的教师信息和特定知识产权信息泄露,被用于营利性用途或其他用途,损害了当事人或部门的合法权益,带来了一定隐患。

三、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前已有很多省份在研究开发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以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甘肃、新疆为代表的建设成效明显,但也各有不足。综合研究,要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进一步考虑好以下几点:

1.系统使用对象及其关注要点

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授课教师、学校、教师是教师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培训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他们在对教师培训进行投入的同时,更期待能有满意的产出。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基于为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授课教师、学校、教师等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学校对培训项目设置管理、培训报名、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等系列培训活动的全面动态监管,并能根据系统数据采集,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各类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教育主管部门教师教育政策出台以及培训项目研制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改善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规划性不足、数据采集不完整不规范、过程管理繁琐、互动性不强以及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

为此,首先应了解各使用对象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上需要关注的要点有哪些,根据关注点设置栏目,结合栏目评测反馈情况进行更有效地改进,将更好地促进整个教师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让系统各使用方“得益”,获得各使用方支持,使教师培训更有效率,获得更好效果。

(1)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师培训活动的规划者、组织协调者和监督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点主要是培训项目设置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育方针和课改精神,培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落实,对参训教师的管理是否规范、服务是否到位,培训机构培训保障是否有力,培训任务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等。[3]

(2)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整个教师培训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其关注点是近3-5 年或至少当年度的培训规划情况,培训经费保障情况,调训安排落实情况,组织协调到位情况,专家遴选情况,课程执行情况以及培训的评价评估情况等。

(3)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是教师培训质量的核心,可以是培训机构选派的专任教师,也可以是机构外聘请的各类型名师,为参训教师提供授课与指导。其主要关注点在授课要求是什么,授课时间地点如何安排,授课对象层次等如何,教学设备设施是否有保障以及与如何与学员进行教学互动等。

(4)学校。学校是教师培训活动的支持者,更是期望受益者。其主要关注点在学校是否有参训名额,培训项目有哪些,如何选派合适教师参训,教师培训成果如何等。

(5)教师。教师是培训活动和培训制度设计的服务对象。其主要关注点在是否被选派参训,培训主题是否对接需求,课程安排有哪些,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训前要做什么准备,训中要完成什么任务,训后要如何提升等。

2.系统功能设置及其着力点

(1)统筹规划功能。该功能主要针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重点应该在政策发布、机构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师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根据参训教师反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培训内容与工作所需不对应,很多培训流于形式、重复培训现象严重,存在摊派式培训等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不断加大对反馈数据的研究和调研力度,在教师培训项目设置上应有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分层次、分梯队、分时段稳步推进,这样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在本级本校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分批选送、以老带新、提质增效,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体教师队伍的提升。在可预期的将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县、市、省由下至上负责,和省、市、县由上统下管理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统筹规划、上下联动、分层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师教育政策落实和培训机构的经费使用更加高效。

(2)流程管理功能。该功能的服务对象重点在培训机构(项目团队)和参训教师上。结合传统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系统性过程管理难、实时培训信息获取难、精准评价难、有效数据反馈难、资源生成与共享难等问题,在构建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时,需要将培训管理各环节的“规范化”“精细化”“及时性”“成果化”等纳入考虑范畴,具体如下:

一要促进培训管理“规范化”。一个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要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流程复杂,管理人员在传统培训管理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需要借助系统的流程“提醒”,帮助管理人员有条不紊、规范化地开展培训工作。

二要助力培训过程“精细化”。在满足“规范化”的基础上,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让培训项目规划更科学、培训需求调研更高效、培训方案制定更精准、培训课程设置更聚焦、培训团队结构更合理、培训组织协调更顺畅。

三要保障数据反馈“及时性”。培训活动通常时间紧凑,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人员多,部门间的信息报送、人员间的沟通协作等往往环环相扣,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多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既让培训信息数据统计的覆盖面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信息呈现的及时性也大打折扣,更无法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在制定政策措施时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参考依据。

四要帮助培训资源“成果化”。传统培训管理模式中,诸如方案研制、课程设置、师资聘请、互动点评、研讨心得等宝贵的培训资源是离散的,如无法快速分析提炼为成果,培训结束也意味着资源的搁置和浪费。我们要借助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汇集培训过程中的教案研制、交流活动、小组研讨、心得分享等有效活动资源,提炼成果,生成精品并加以推广应用。

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教师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要将教师培训业务型管理和服务社会相结合,让教师培训规划有依据、落实有流程、分析有数据、服务有保障、监督有平台。同时,政府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规范引导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共同构建良好的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生态环境,助力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教师队伍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