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与治理”专题研究

2020-02-25 23:03高永久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牧区边境

高永久

[主持人语]陆地边境是极具特殊内涵的边疆前沿,在国家地区间承载着愈来愈重要的超脱于边界区分的综合性功能。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约2.28万公里,沿线分布着140个陆地边境县,亦即具象化意义上的陆上“边境地区”,兼具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等多重属性,有着极为丰富的地缘政治意义和社会治理需求。新时代,“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路使得如何通过边境治理维护国家统一、实现边防巩固、确保边境安全、促进边疆发展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可以说,边境治理的质量效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实现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边境治理研究涵括在边疆治理研究大框架中,对边境地区异质性的治理要素、任务、问题、方案、模式等内容研究的特殊聚焦有所欠缺。事实上,边境治理涵盖的可研究内容更具特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兴边富民”行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举措赋予陆地边境地区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内涵,特别是“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更为明确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都从更高站位看待边境治理工作,要求“加强边境地区建设”,以及我国边境地区在中央地区政策支持与资源汇聚下取得的显著治理成就,都代表着我国边境治理研究迎来新的机遇。因此,从多个视角切入,探究边境区块治理的不同侧面也就更具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期“边境与治理”栏目选登的4篇文章,均是从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角度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相关治理要素及政策方案展开讨论,其中3篇文章更是着眼于边境牧区这一边境地区更为特殊的治理场域铺开阐述。具体来讲有以下内容:

高永久、冯辉、时鸣泽的《西部边境牧区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水平与政策研究——基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的区际差异》一文,通过丰富的研究资料,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这三个自治区的边境牧区区际差异性的发展状况和重点治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路径,是对边境治理中经济社会政治要素的关注。

张昆的《生态政策视阈下的边境牧民生计与适应策略——基于东乌珠穆沁旗的调查研究》一文,采取人类学的深度访谈及参与观察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草原生态政策下边境农牧民多样化的生计与适应策略,对牧区特殊性、牧民主体性、牧区生态保护政策的执行提出了建议,是对边境治理生态要素的关注。

饶映雪和杨吉鑫的《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困境及治理研究——以广西凭祥、东兴两市为例》一文,系统地探讨了边境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边境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和治理的困境、机制与规划方案,是对边境治理经济要素的关注。

宋姗姗和柳建文的《乡村文艺队伍建设与我国边境牧区的公共文化治理》一文,从边境牧区乡村文艺队伍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入手,探讨了边境牧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治理的有效路径,是对边境治理文化要素的关注。

以上四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聚焦于边境地区和边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新时代边境治理研究的特点,其研究方法、视角、思路都有学术借鉴之处。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牧区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严阵以待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