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2-26 16:11母颖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西医内科

母颖

(朝天区沙河中心卫生院 四川 广元 628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加之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群体一般为年龄较大的群体,在老年中比较常见。这种疾病发病特征一般为患者长期咳嗽,痰多,气不够用,容易喘息等,慢性的疾病反复性比较高,而且时间也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那么病症就会越来越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威胁。探究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有利于解决该病症,缓解患者的病痛折磨,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12 月- 2018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其中对照组60 例中,男性有42 例,女性有18 例。年龄40 ~83 岁。实验组60 例,男性39 例,女性21 例。年龄39 ~84 岁。经对比,两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行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并辅助必要的抗生素等其他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实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采取辩证分型的方法,对于由于温度变化大,感染风寒的患者,应该采用一些阳性药物,如麻黄10g,杏仁15g,甘草15g。对于一些感染风热的患者,主要用阴性的药物,起到疏风降燥作用,可以用薄荷2.5g,菊花3g,杏仁6g,桑叶7g 治疗。对于脾虚引起的可以采用附子15g,肉桂10g,陈皮10g,半夏15g,泽泻20g,山药25g 由清水煎服,一天一剂。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三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依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分为三个判断标准,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的是患者服用药品后不良症状消失,身体的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有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某种治疗后慢性支气管炎犯病频率减少,至逐渐消失。无效:指的是患者服用药物后身体的不良症状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三个月的观察时间,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改善。对照组总有效为48 例,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总有效有56 例,总有效率为93.33%,P<0.05,见表。实验组患者进行中医方法治疗后,其咳嗽,痰多,喘息的症状大大改善,而且患者的恢复周期也明显缩短,说明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而西医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复发的概率也比较大,经该方法治疗,部分患者出现肺水肿,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而中医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目前来看,西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有重要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患者复发率也比较高。研究发现,采取中药内科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的慢性支气管炎。所以,医院要重视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的运用,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以服务患者为主,提高医院的总体治疗水平。就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以及并发症进行研究,了解中医治疗的有关方法,针对不同患病时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药物以及机械治疗的方法,改善患者的身体各部分机能,早日恢复健康。总地来说,中医治疗方法跟西医治疗方法各有千秋,在治疗过程中,要权衡利弊,了解需求是什么,中医治疗方法跟西医治疗方法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两种方法共同治疗,既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还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上有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治疗方法,患者的不适有所缓解,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西医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