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介入法辅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2-26 03: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自闭症同伴

汤 欣 汤 颖

(1.开封市儿童医院 开封 475000;2.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郑州 450000)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语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社会交往障碍,大多儿童还伴随有智能障碍,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家庭幸福。目前对自闭症病因尚不清晰,且没有有效治疗自闭症主要症状的药物[1]。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人际关系训练法、孤独症儿童治疗教育课程、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及药物情绪缓解。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同伴介入法辅助治疗儿童自闭症,并探讨了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闭症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患儿家属同意且获得了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儿经CCMD-3诊断符合自闭症标准,且不伴随其他疾病。使用数字表法随机把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36±1.81)岁;病程6~19个月,平均病程(9.17±2.09)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88±1.75)岁;病程5~17个月,平均病程(8.64±2.23)个月。两组患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自闭症康复治疗,包括适用于儿童自闭症等级的康复指导训练及排解不良情绪树立健康心态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对患儿进行同伴介入法辅助治疗自闭症。同伴的选取对象为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轻度自闭症患儿,这些患儿有一定社交欲望,愿意结识新朋友,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在社交方面表现的相对出色。选取16例患儿作为实验组患儿的同伴进行介入治疗,并在此之前对介入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培训、沟通目的培训、社交活动培训、心理干预培训等。目的在于让介入者激发自闭症患儿的社交欲望,教会自闭症患儿进行社交,在介入者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娱乐活动给自闭症患儿带来快乐,并给予他们治疗的信心。在此基础之上,成立医护人员组成的观察监督小组,观察介入者与自闭症儿童之间是否有不当行为并及时纠正、帮助介入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娱乐活动开展、根据患儿意愿调换介入者等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2]: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儿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使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定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DS和SAS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DS和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SDS和S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DS与SAS平均分

2.2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评分比较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自闭症病因不明,这使得自闭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自闭症发病早,对患儿的危害大,如何有效治疗自闭症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外对自闭症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具备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其中,Justin和Monica Jack 对治疗自闭症的干预行为进行了分类,根据研究的方向分为认识取向和技能取向[3]。认知取向的干预措施基于心理学知识,侧重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培养对社交行为的理解能力,在认识的基础之上,使患儿通过提升自我意识主动地提升社会能力;技能取向干预方法的理论基础源于行为主义理论,侧重于外界利用沟通技巧、情绪调动技巧、社交技巧提升患儿的社交能力,适用于低龄儿童及自闭症重症患者。同伴介入法是常用的恢复自闭症患儿社交能力的一种办法,最早出现于1977年,由 Shores 和 Strain等人提出,用于治疗儿童社会退缩行为[4],并在1979年形成研究报告,证实了同伴介入法提升自闭症患儿社会能力的有效性。该方法是给自闭症儿童找同伴,在设计好的社交情境中使双方互动,通过社交训练提升患儿的社交能力。

最初的同伴介入法是让患儿与普通儿童玩耍,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兴趣与社交能力。但由于社会能力与个人兴趣的差异性,自闭症患儿难以和普通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5~6]。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伴介入法不断做出修正,在自闭症患儿与普通儿童互动上进行改变,对普通儿童进行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增强自闭症患儿康复的信心;提高互动环节的趣味性,拉近同伴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增强患儿的社交愉悦感。随着同伴介入法不断地改变、升级,其可操作性与有效性也不断提升。

本文选取的同伴为高龄、轻度的自闭症患儿,他们具备一定社交能力,且有较强的社交意愿。与普通儿童相比较,他们有对于自闭症的切身体验,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自闭症患儿,从社交能力与沟通模式上更接近自闭症患儿,且能够为自闭症患儿的社会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不良情绪和社会能力相较治疗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实验组患儿的不良情绪指数与社会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同伴介入法辅助治疗自闭症儿童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自闭症同伴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寻找失散的同伴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