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分析

2020-02-26 03: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牙周牙周炎负性

吴 喆 王 涛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驻马店 463000;2.驻马店市中医院口腔科 驻马店 463000)

临床慢性牙周炎疾病中疼痛属于降低依从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有效镇痛属于重要的管理环节。痛觉感受和心理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口腔医学疼痛管理过程中心理调节属于主要内容,虽然镇痛药物可改善其临床体验,但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选择合理方式进行管理[1~2]。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评估心理暗示治疗,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资料收集指标即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本医院参与收入的6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参考随机法区分为参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参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8~47岁,平均年龄(38.22±3.23)岁;实验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38.65±3.55)岁。对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信息实施比对,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全口患牙双侧超过2颗及以上的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4的患者,且存在明确探诊出血现象;(2)年龄均超过18岁;(3)患者及其家属表明认可此次治疗计划;(4)治疗方案提交医学伦理会被认可。

排除标准:(1)将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排除;(2)将存在精神病史患者排除;(3)将近期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排除。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本院的常规超声洁治处理,治疗中不进行暗示,且予以基础的牙周健康宣传教育。

实验组开展本院的心理暗示治疗:(1)语言暗示法:操作人员在开始操作前应该面带微笑,以和蔼的语气开展自我介绍;治疗中需要及时和患者交流,交谈患者生活和工作等,依据转移注意力方法降低患者的不适感;(2)玩具转移法:操作予以患者5cm直径的质软且有弹性的球形玩具,及时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可采取握球方式将不适缓解。

1.3 观察指标

分析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疼痛情况、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CAL(临床牙周附着丧失)、PD(牙周探诊深度)、BOP(探诊出血)。

1.4 评估标准

(1)负性情绪:选取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评价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价,数值越低显示存在越好的心理状态。

(2)CAL:测量牙周袋深度后当探针尖朝着牙根面进行退出时,对釉牙骨质界进行定位获取釉牙骨质界到龈缘之间的距离,附着丧失数据即为袋深度和距离之差;PD:依据牙周探针对患牙牙龈缘到袋底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选取每牙的颊侧中央、近中颊侧、近中舌侧、舌侧中央、远中颊侧、远中舌侧等6个位点进行测量,各进行2次测量,选取平均值;BOP:牙周探诊后如果患者在30s之内发生出血现象,显示阳性,探诊过程中需要对探诊压力进行注意,防止结果失准,以阳性位点数占据的比例作为总体计算数值。

(3)疼痛情况:选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分,数值越高,显示存在越严重的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6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输入至SPSS19.0 计算软件包中处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疼痛情况、负性情绪、CAL、PD、BOP),行t检验,以P<0.05表明数据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疼痛情况

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数值,P<0.05,数据指标之间差异显著。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疼痛情况计算分析

2.2 分析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负性情绪

治疗前参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实验组,P>0.05,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参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实验组,P<0.05,数据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负性情绪计算分析

2.3 分析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CAL、PD、BOP

实验组CAL、PD、BOP与参照组数据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CAL、PD、BOP计算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中还没有获得明确的心理暗示镇痛机制,以往分析发现,痛觉敏感度极有可能和注意力存在一定关系,所以心理暗示治疗可依据言语等模式将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提升痛阀,因此疼痛阀门说属于主要影响牙科疼痛的负面心理原因。如果牙周炎患者始终处于比较紧张和焦虑的状态[3],会提升大脑唤醒水平,激活脑干网状结构,进而将大脑皮质对痛觉敏感性提升。针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超声波洁治存在比较高的疼痛敏感度,一般可能和本质敏感疼痛存在一定联系,治疗将会因冷热刺激或者仪器械刺激降低患者依从度,同时治疗中可能存在牙龈出血、过长张口时间、咽部刺激等因素,促使患者过度害怕洁牙,使其形成不良健康行为[4]。如果患者机体始终处于焦虑情况,下丘脑、肾上腺以及垂体分泌不断增加,产生神经内分泌反应,最终导致产生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抑制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对牙周组织的修复、吸收牙槽骨带来影响,加重患者病情;也极有可能由于外周小血管收缩对正常的牙龈血流、氧吸收能力等带来影响,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失衡。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组之间的疼痛情况、SAS评分、SDS评分符合P<0.05的数据统计学意义,证实心理暗示治疗使用之后有利于显著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疼痛。

综合以上结论,将心理暗示治疗使用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与常规超声洁治处理相比较,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牙周牙周炎负性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