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2020-02-26 02:43孙发起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阑尾炎

孙发起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110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阑尾炎类型,病情严重、复杂,患者可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需及时给予有效措施治疗[1]。目前,阑尾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疗效较好。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切口感染,延迟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术后康复进程。碘伏是一种消毒杀菌剂,具有快速杀菌作用。负压球引流管属于新型引流方式,有助于改善引流情况。本研究探讨5 g·L-1的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抽签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女22例,男24例;年龄18~70岁,平均(41.38±6.13)岁;发病时间3~52 h,平均(18.27±3.14)h;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1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5例。观察组:女21例,男25例;年龄18~69岁,平均(40.52±5.88)岁;发病时间3~50 h,平均(17.43±3.60)h;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6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具备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单纯性、穿孔性或坏疽性等其他类型阑尾炎;(2)存在手术禁忌;(3)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4)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5)无法耐受手术;(6)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证或过敏。

1.3 切口处理方法对照组:术中注意保护切口,腹膜缝合后采用生理盐水、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切口。观察组:术中保护好切口,腹膜缝合后采用5 g·L-1的碘伏溶液浸洗切口,时间为3~5 min,采用无菌纱布将碘伏溶液吸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引流管放置位置;若患者身体肥胖、皮下脂肪较厚,则置于脂肪层,若皮下脂肪较薄,则置于肌层,于切口下端另戳口将引流管引出,外接负压球,术后根据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通常为1~2 d。常规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1)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感染例数/总例数×100%。(2)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

2 结果

2.1 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22%(7/46)、4.35%(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1,P=0.160>0.05)。

2.2 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3 讨论

阑尾炎术后感染主要与阑尾炎病理类型,无菌操作不当,局部组织血供较差,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细菌污染,引流不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感染风险较低,若穿孔或化脓,则难以完全避免阑尾区切口细菌污染,加之部分患者存在引流不畅等现象,导致术后感染风险显著提高。因此,预防细菌污染和保障引流通畅是防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关键所在。

碘伏属于无定型复合物,主要是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络合助溶剂而制成的含碘消毒杀菌剂,具有稳定性好、无毒、广谱、高效等特点,且对皮肤无黄染、刺激等。碘伏溶液可于水中逐步解聚、溶解,接触黏膜后可释放游离碘,结合菌蛋白氨基,加速其变性、坏死,从而发挥灭菌作用,且对芽孢、真菌、细菌等多种病菌均具有快速杀灭效果,无耐药菌株,效果佳[2]。将5 g·L-1的碘伏溶液用于手术切口冲洗中,可直接接触污染切口细菌,于短时间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从而迅速杀死切口残留细菌,发挥预防感染作用,还可保障切口洁净,降低脂肪液化风险,有助于加快切口愈合,促进术后康复[3]。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4]。切口负压引流是目前临床主要引流模式,可及时引出创面内部渗血、渗液,防止因渗血、渗液滞留而致的细菌繁殖。持续负压吸引可显著提高引流效率,从而达到快速消除水肿、残腔的目的,有助于预防切口感染,改善局部循环,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切口愈合。负压球引流管具有以下优势:此类引流管通常为单面多微小侧孔,可有效防止肉芽长入,减少或避免堵孔现象,从而保证引流通畅;质地相对柔软,可避免压迫器官或切口周围组织;管内侧壁带有纵向引流槽,可防止出现受压现象;单向负压可防止负压球囊内容物倒流,从而避免产生逆行感染;硅胶管刺激性较小,与组织相容性好;负压球呈透明白色,且带有刻度,观察、记录引流液及管理较为方便;球囊负压主动引流可达到彻底引流的目的,负压贴合力可加快细小淋巴管及血管闭合,切断渗液来源,还可利用大气压将死腔消灭,从而加快切口愈合[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5 g·L-1的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可加快切口愈合及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可知,5 g·L-1的碘伏溶液冲洗切口后放置负压球引流管,可有效减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化脓性阑尾阑尾炎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