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脂方加减与血脂康胶囊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比较

2020-02-26 02:43杨丽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

杨丽萍

(偃师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90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控制病情进展[1]。血脂康胶囊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积聚”“湿阻”“痞满”“肋痛”“肝着”等范畴,以湿热型较为常见。自拟消脂方加减是由茯苓、荷叶、郁金等多种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之效。本研究比较自拟消脂方加减与血脂康胶囊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偃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女21例,男32例;年龄17~65岁,平均(34.77±5.54)岁;病程0.5~5.2 a,平均(2.51±0.49)a;病情程度为轻度16例,中度28例,重度9例。B组:女20例,男33例;年龄19~64岁,平均(35.29±5.47)岁;病程0.5~5.0 a,平均(2.46±0.52)a;病情程度为轻度15例,中度27例,重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2];(2)符合中医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3];(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属于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性等其他类型脂肪肝者;(2)存在严重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者;(3)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4)存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者;(5)伴有药物禁忌或过敏者;(6)依从性差者;(7)伴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A组 进行饮食指导、合理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9),每次0.6 g,每日3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2B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脂方加减。药方组成:荷叶30 g,白术20 g,茯苓18 g,郁金、竹叶、赤芍各15 g,泽兰10 g,随症加减,水煎取汁,每剂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 mL。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复常或下降幅度≥80%为基本治愈;血脂水平下降幅度≥50%为显效;血脂水平下降幅度≥30%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A组基本治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32%(43/53);B组基本治愈24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3%(51/53)。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4,P=0.014<0.05)。

2.2 血脂B组治疗前TG、TC水平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TG、TC水平较治疗前低,B组TG、TC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A组干预后比较,bP<0.05;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

3 讨论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与高脂血症、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肥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医疗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逐渐呈现明显优势。血脂康胶囊是红曲醇提取物经由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中成制剂,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的作用,还可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肝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提示与血脂康胶囊比较,自拟消脂方加减的疗效更显著。中医理论认为,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湿热内蕴,主张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之法作为基本治疗原则。自拟消脂方加减药方中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清心凉血之效;荷叶具有清暑利湿、升阳止血之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尿的作用;竹叶可生津利尿、清热泻火;茯苓可利水消肿、健脾渗湿;泽兰具有行水消肿、活血化瘀之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之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自拟消脂方加减对降低血脂的效果较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低TG、TC水平的作用,茯苓、白术可经特有生物学通路发挥药理效应,降低血脂水平[4]。

综上可知,与血脂康胶囊比较,自拟消脂方加减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猜你喜欢
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