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6 02:44杨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量负面胃癌

杨娜

(郸城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周口 477150)

近年来研究发现,我国胃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首发年龄有所下降[1]。临床上治疗胃癌的手段不断增多,外科手术仍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胃癌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同时手术操作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二次创伤,这些都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负面情绪在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亦会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延缓患者术后康复[2]。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73岁,平均(56.41±4.71)岁;病程8个月~3 a,平均(1.71±0.35)a。B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56.28±4.54)岁;病程6个月~4 a,平均(1.79±0.38)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2)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排除标准:(1)肿瘤远处转移;(2)周围淋巴结转移;(3)有其他恶性肿瘤;(4)重要器官功能不全;(5)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缺陷;(6)有腹部手术史;(7)有精神障碍。

1.3 护理方法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知识宣教、营养支持、用药指导、运动督促、随访等。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1)建立心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1名主任医师和心理医生任指导老师,其余护理人员为组员,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后方可参与到护理工作中。(2)缓解不良情绪: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指导患者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不要过度关注病情变化。(3)掌握谈话技巧,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但谈话不能过度直白,应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且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应详细告知其治疗计划,重点告知患者已经出现的好转、已经解决的问题等;对于性格较为乐观的患者则可如实告诉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可能达到的效果。(4)增加治疗依从性: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知识教育,多使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视频,鼓励患者和家属多参与医院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

1.4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2)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B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与A组护理后比较,b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SF-36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B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各自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与护理后A组比较,bP<0.05;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

3 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不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除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家族病史等因素均可提高胃癌发生风险[3-4]。由于胃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无明显临床症状,故许多患者入院就诊时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增加。胃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标准术式,虽然该技术已较成熟,但手术创伤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仍会诱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现有研究数据已证实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5]。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在缓解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也应当给予患者更多心理关怀。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护理工作重视的不断加深,护理工作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强化,各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心理护理是一种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且随着人们对于负面情绪认识不断加深,已在多个科室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B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低, SF-36评分较高,与骆春兰等[6]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心理护理在缓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心理护理通过各种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其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的作用[7]。本研究中心理护理可分为建设心理干预小组和执行护理干预两个主要部分,其中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技巧应用的掌握程度,而积极与患者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等针对性措施均有利于患者治疗期间保持良好情绪,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缓解胃癌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评量负面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媒体负面报道与扭亏绩效:信息传递还是监督治理?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