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那海南铜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20-02-26 12:05赵磊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5期
关键词:斜长花岗测区

赵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三队 伊宁 835000)

1 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伊犁亚板块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的南部。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是在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火山—沉积盆地,呈东西走向的狭长条带状,以产铜、铅锌、金多金属矿为主,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区内火山活动频繁,火山活动相对集中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其中早石炭世火山活动规模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岩性以中性岩为主,间杂酸性岩,以裂隙式海相喷发为特征,严格的受东西向构造控制;晚石炭世火山岩主要为一套陆相—浅海相碎屑岩,属喷溢产物,其间夹有少量爆发相成分。

铜多金属矿化发育于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岩体内的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中,以浸染状孔雀石化为主要特征。斑岩中发育北西向石英脉和细网脉,铜矿化强烈。而岩体的分布严格的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石英(细网)脉受次级北西向断裂控制,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区内构造以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为主,褶皱主要为恰普恰勒复式向斜构造,组成复式褶皱的主要地层为大哈拉军山组和阿克沙克组,其上不整合分布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亦形成同心向斜;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与褶皱构造伴生的是一系列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多出现在复式褶皱带内向斜与背斜邻接的部位,是区域最醒目的线性构造,以伊什基里克基底断裂为区内的主干断裂,近东西走向,控制了区内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矿产的空间分布。其次级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对比,岩浆演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分布的花岗斑岩属正常系列;与成矿有关的热液蚀变发育强烈,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围岩蚀变范围广,空间上具一定的蚀变分带现象。由斑岩体中心向外,大致分为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

区内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普遍,矿点众多,并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分布有切特木斯铜矿、苦尔萨依铜多金属矿、小红纳海铜矿、阿尔恰勒铅锌矿二十余处矿床(点),它们均产于早石炭世火山岩地层,并与小岩体关系密切,表现为铜(钼)-金矿化组合或铅锌矿化组合。

工区内的主要地层-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是区域上重要的金、铜矿赋矿层位,具有较为丰富的成矿物质,可能为较好的矿源层,显示出一定的层位控矿特征;区内侵入岩发育,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中铜多金属矿化发育,以往的矿点调研工作中发现小红那海两侧的侵入岩体中铜矿化普遍发育,以浸染状孔雀石矿化为主要产出特征。该期次岩浆岩在工作区出露广泛,且浸染状、细脉状孔雀石普遍存在,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区域内的铜多金属矿化多形成于主断裂的近侧。工作区南部存在一条近东西向断裂Ⅰ-4,全长14千米,西段与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交汇,工区恰近于构造交汇部位,构造成矿条件有利。因为侵入岩体中含铜较高,可能为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苦尔萨依铜矿就是产在该断裂南部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因此推测区内具有寻找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热液型富铜矿。

2 矿区地化综合异常特征

根据化探土壤异常在矿区共圈定出3 个综合异常:

H-1号综合异常未闭合向测区东部延伸至测区外,异常规格化面金属量值(NAP)为8.11,H-1是该测区以Cu-Mo-Ag-Bi 异常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其中Cu 的NAP 值为0.81,Cu、Ag、Mo、Bi 等异常峰值高异常强度大,具明显的异内浓度带及三级浓度分带特征。Cu 异常峰值为299.39×10-6、Ag 异常峰值为2321×10-9。综合异常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的安山岩和英安岩,出露面积相对较小,其余为侵入岩,在地表工作中发现斜长花岗斑岩中有星点状、薄膜状孔雀石矿化;该异常位于地层和岩体的接触部位,而且地表发现矿化现象,因此推测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H-2 号综合异常位于H1 和H3 综合异常之间,综合异常面积约1.08 平方千米,呈不规则面状展布。异常规格化面金属量值(NAP)为10.85,H-2是该测区以Cu-Ag-Mo-Bi-W 异常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其中Ag 的NAP 值为1.38,Cu、Bi、Mo、Ag、W 等元素异常峰值高异常强度大,具明显的异内浓度带及三级浓度分带特征。Cu异常峰值为356.52×10-6。该综合异常中无地层出露,出露岩性均为侵入岩,测区南东方向位于测区以外不远即是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与华力西中期侵入岩的接触部位,异常区靠近接触带。大哈拉军山组是一套含有丰富成矿物质的地层,岩浆的多期次侵入活动造成了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因此该异常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

H-3号综合异常未闭合向测区东部延伸至测区外,呈不规则面状展布。异常规格化面金属量值(NAP)为8.69,H-3 是该测区以Cu-Ag-Mo-Bi-W-Pb异常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其中Cu 的NAP 值为0.78,Ag 为0.74,Cu 异常峰值为218.26×10-6、Ag 异常峰值为1127×10-9。该综合异常区内无地层出露,出露岩性均为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斑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异常的形成推测为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引起。

3 成矿规律

红那海南铜银矿区出现斜长花岗斑岩岩浆侵入,与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比,岩体应该是形成于石炭纪的碰撞过程;区域性东西向深断裂控制着斜长花岗斑岩及矿化的产出,是成矿流体(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运移、混合和循环的通道;晚古生代,早泥盆世随着伊犁洋的关闭,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一带转入挤压抬升造山阶段,形成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的伊什基里克成矿带。矿化形成于板内裂谷拉张作用环境。此时,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岩浆来源于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而成矿成岩时代判断,该矿化的形成时间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时间相当。近东西向深断裂可能是以深部岩浆热液为主的成矿流体运移、混合和循环的通道。最后,富集铜的成矿流体在斜长花岗斑岩深部及浅部形成铜矿化,因此,该矿化可能具有深源中浅成的特点。

矿化多分布于斜长花岗斑岩中或者与黑云母花岗斑岩的接触带上,矿石以孔雀石、黄铜矿为主,铜矿化均与岩体的侵入有关;斜长花岗斑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中富含成矿元素,说明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浆分异有关,岩体是成矿母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斜长花岗斑岩体;斜长花岗斑岩不同程度地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总之,铜矿化与斜长花岗斑岩体的关系密切,矿化的分布、规模、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化时代均受斜长花岗斑岩体控制。

猜你喜欢
斜长花岗测区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万众一心战疫情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矿田岩浆岩源区特征及锆石U-Pb年龄分析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吉林省桦甸县老金厂太古宙麻粒岩中的斜长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随枣北部桐柏杂岩表壳岩特征、成因及时代探讨
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