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应用策略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叙事学字体汉字

(滁州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字体设计的叙事思维,仍然需要在传统思想中寻找突破口,以社会文化进程的动态规律,去推演可能产生的变化结果,为字体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与此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叙事思维也为现代文字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1.叙事思维的发展起源

叙事思维是叙事学中的一条分支,起源于20世纪法国。顾名思义,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中的科学规律。罗兰·巴特看待叙事学的态度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进行叙事,如绘画、电影鞥,但不包含文学作品。但实际上,叙事学仅局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小说等书面叙事作品。“叙事学”是由1969年托多罗夫(T.Todorov)所提出,在此之前人们早已开始讨论叙事,于18世纪开始人们可以从小说中充分理解叙事思维,像人们今天所讨论的叙事学,如叙事思维、视点、声音等,在早年间也有人对此进行过分析,1832年李斯特(Thomas Lister)就由“叙事视点”对小说作品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已经使用叙事学来研究如何让作品和作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80年代叙事学逐渐被传入到中国,杰姆逊于北大演讲更是让叙事学在我国开花。1986年至1992年是我国叙事学最为活跃的时期,我国本土化叙事学也具有了应有的研究成果,如陈平原撰写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罗钢《叙事学导论》、杨义的《中国叙事学》在参考西方叙事学中将中国的文学资源如《诗经》、《山海经》、《红楼梦》等进行叙事研究,既丰富了叙事学在我国的理论研究,更为中国化叙事学做出了一份贡献。

2.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概念

2.1 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特征

我国汉字本身带有一定叙事特征,这也为汉字设计时导入叙事思维带来一定便捷。不仅如此,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中蕴含的空间叙事特征也为汉字导入叙事思维带来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传说中仓颉是皇帝的史官,为外交事务建立一套交际符号《吕氏春秋·君守》曾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无论系统造字是不是由仓颉一个人完成的,但可以预见的是每一个字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所存无几的古典文字,具有先天的叙事特征,从而令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应用更为轻松。汉字中蕴含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例如我国古代狩猎到农耕期间的汉字“烝”,指的是农业时代祭祀仪式,“烝民”是指当时的百姓。《尚书·益稷》中有记载“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其中“苍”是青色、绿色组成,意指古代人民脱离狩猎生活开始以农耕为生。汉字中体现出我国古代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教”字就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中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教”字小篆由从爻、从攴、从子象形符号相结合。从这三点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教学模式的组成方式,从子,表达教学对象,从攴,体现古代人民重视教学方法,从爻,将教学所述内容记录。小篆字形中的“教”字的字形正是“学”的一部分字形,以表达古代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2 字体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汉字设计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先民在创造汉字时在形象符合中阐述了人的生育观念。例如“地”中就蕴含了一定的生殖含义。“土”意指雄性兽类,而“也”意指女阴。古代人民将雄性和雌性作为符合从而形成了“地”字,他们认为人类和土地都具备相同的生殖繁衍功能。此外,“地”字中的“土”和“也”字的结合更是万物生长所有的根基。东汉末年所著的《释名·释天》中记载了一段“土,吐也,能吐生万物”,同一时期中的《白虎通·天地》也记载了“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至祖也”。由此可见古代人民在字体设计中通过体现自我和真情实感,加以融入当代的思想观念来塑造文字。例如“害”字,在《说文·宀部》中详细记载了“伤也,从宀,从口,言从家起也。丯声”。而明代《字孪》中讲述“害,从宀属家,从口生言。言从家起,为害之原,丯虽谐声,亦取繁多,家多口舌,其害若何”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言论的重视程度,更是提醒后人要谨言慎行,以防止祸从口出。我国古代汉字设计中不仅以象形为表意,更以叙事思维为设计主体,以此来向人们表达其中的道理和寓意。事实上,我国汉字的发展和设计一直都以叙事为主,通过不断进化和产生来细叙其中道理,汉字字体中,几乎每一个字都有着很多的叙事特征,叙事思维在导入汉字字体中具有强大优势。

2.3 传统艺术字体中的叙事

我国传统艺术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空间叙事,空间叙事以其独特的透视手法为设计汉字中的叙事思维提供了表达手法和理论依据。首先,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空间叙事呈现出一种体验性质,具有非常显著的精神意象和艺术特征,例如我国书法就是传统艺术中的空间叙事代表文化。书法通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身体挺直,而后一停便收,再回峰再收,以上翘下垂和方、细、圆等不尽相同的书法写作方式带给人们感官上的刺激。其次,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在空间叙事中通过力、气、势来达成一种空间状态,例如绘画可以通过线条的构成,在视觉上摒弃质量和肌理的表达,一笔一划皆为表现单元,绘画者将行笔时不同的力量和行笔转折、行笔角度、行笔轻重、手臂操控、纸笔具体、摩擦力量充分发挥和应用,从而构成绘画体系,空间叙事讲究神韵飞扬,气韵生动,重视其中细节来体现整体,从细节中可一览全景。最后,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是在超越视力所及范围,对广阔无垠的自然环境加以描述和渲染。而东西方差异便在于此,细分画布呈现出画家直观视角的视觉信息,而国画风韵以画家纵情天地的豪情为基底,自然能够在画卷中呈现出更为连续、动态、生动、多维视角的图像化空间。我国传统文化体术在空间叙事方面不仅提供了叙事思维,更在字体设计中体现出与西方字体设计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空间叙事不仅在经营手法中可以应用到字体叙事思维中,空间经营理论同样有此特点,从而为我国汉字中的叙事思维提供了参考依据。

3.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作用

3.1 通过设计传递含义

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只是叙事思维在设计方面的一部分,而不是叙事思维的所有,但它依然存在着叙事思维应有的特征。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主要是指为人们传递其中信息,将字体中的叙事表达给接受者。在字体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叙事者的角度来传递其中含义,设计出的字体是以媒介身份,而接受者在这里扮演听众的身份。字体设计在叙事思维中的创作不仅是表达其中含义,更是体现出传递精神。汉字设计中的叙事思维是将设计出的字体当做一种语言来传递,除了需要在字体设计中体现出语言表达功能,还要体现出字体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叙事者不仅要考虑基础字体设计,还要深入字体内涵,以引起读者的感官共鸣。叙事思维在字体设计中共有三个特点。首先,叙事思维来自于叙事学的衍生,注重事物和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与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字体设计叙事思维是需经过历史演变的证明,例如建筑工程中,人们需亲身来体验建筑作品,历经年代,由建筑内外,到建筑局部,通过不同气候的感受和采光的影响,从而认知建筑作品的优劣。字体设计由人们耗费心血来完成,其中蕴含着设计者的灵感和创意,还有设计者对作品中的感悟,并经过历史演变和传承在由人们进行普及。文字设计领域中融入叙事思维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建筑工程,它具有明确的建筑规则,通过设计出的作品作为沟通人们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载体,人们能够通过作品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体验,从设计者对作品的理论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设计成本的预算,一方面是环境体验的优劣。由于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起源较晚,因此通过建筑领域蕴含的叙事思维来进行借鉴。

3.2 通过字迹阐述情感

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书写出的字迹从中发现这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例如性格强硬的人写出的字显得利落、干净,且较为硬朗。而性格较弱的人写出的字迹较为柔弱且犹豫。通过一个人的字迹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有此一说。例如西汉文学家杨雄就对此有所见解“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从中可以流露出叙事思维在文字中所散发的特征,这不仅与书写人有关,更与设计者密不可分。在西方国家,通过分析笔迹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如司法鉴定、招聘等。此外,国外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字迹与心理有着一定关联,通过分析人们的字迹如力度、字体、结构、斜度、空白、风格等方向可以从中判断写者的心理环境。如1980年,几位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字迹中在下垂部分有些异常,据推断应是由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制力而导致的。1994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被诊断出罹患阿兹海默症,由此证实了心理学家的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人的字体中蕴含着及其显著的叙事思维,其特征与字体设计中的叙事思维有着同等联系。

4.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运用

4.1 字体设计中需表达文字功能

文字设计是在人类视觉感知基础上建立的文化解读方式,在字体设计中运用叙事思维,必须延续古老文明的缩影和文化规律,在其特有的文字表达功能中寻找并拓宽设计思维。这种设计思维是以文字表达功能为实质内涵的发展,是借助不同的文化视域,去解读文字背后的文化发展思想。字体所衍生出的功能,是从表达意图到信息传递的功能延伸。在设计字体时,需要全面衡量叙事思维的复杂度和内化性。只有复杂度和内化性达到一种均衡发展,并有效开发出文字的表达功能之后,才能令叙事思维合理的运用到字体设计之中,并形成由图像信息到功能信息的升级,令字体设计的宏观视域回归现实应用,令叙事思维能够真正体现于字体设计的实践维度。

4.2 现代字体设计风格叙事思维

文字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表达方式还应有设计风格的参与,令文字能够服从于字体风格,不能够将字体和风格相互分离,更不能有所冲突,不然文字的整体效果就不能够表达出其中寓意。文字风格大体分为端庄秀丽、华丽高贵、格调优雅、坚固挺拔、简洁爽朗、现代感强、视觉冲击力、深沉厚重、庄严雄伟、不可动摇、欢快轻盈、生机盎然、跳跃明快等明显的风格特征。除此之外,文字设计需根据叙事思维中表达的寓意来进行设计,如女性化妆品、日用品等应以秀丽柔美、线条流畅等类型偏旁来组成。如机械类需以稳重挺拔、造型规整、富有力度、间接爽朗的偏旁和线条结构而成。儿童用品、时尚产品应以活泼有趣、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生机盎然的字体风格进行设计。像民间艺术品种类需以苍劲古朴、朴素无华、饱含古韵的怀旧型偏旁以突出其中的叙事思维。

4.3 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表达

一个字设计的优劣不仅与字体自身相关,更与其排列组合是否合理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优秀的字体排列不整,缺乏线条流畅感且拥挤杂乱,不仅会导致字体本身失去美感,更让阅读者难以投入其中寓意,从而丧失视觉传达的意义。字体设计想要具备合理的组合效果,需找出字体中相互存在的关系,让不同因素相互融入,在各自的领域中保持着特有个性,还能够在整体中相互协调,从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字体中蕴含的叙事特征不仅能够提供其中的文化意境和背景,还能够以叙事形式和叙事意义实现逻辑转化。但文字设计为了能够让整体上有所表达,需从文字设计中的风格、方向、大小等设计过程中进行相互协调,在点明文字主题的基础上相互对比,并加以协调,从而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效果。在实际阅读中,人们习惯以文字组合来提高欣赏价值,从而对此产生审美情节,让人们能够在文字结构中有兴趣的观赏,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其中文字的内在要义。因此,文字设计组合时,需慎重考虑其中每一部首和偏旁的要义,以叙事性思维进行揣摩并谨慎增添,以免破坏整个字体结构,还需让读者能够理解其意,以突出文字主体意指,并将人们的感受和思维方式周全考虑。

4.4 字体设计需具备情感传达功能

在设计者所创造出的文字视觉传达过程中,需注意其中蕴含的情感传达功能,由于文字是人们阅读时视觉必须感受的精神物质,因此文字设计中需增添一定美感,让人们在美的情境中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一个好的文字,需在设计和组合方面让视觉感受到美的存在,让人在阅读时能够留下好的心理印象。具体情感传达功能需因字意而进行组合,反之,如若一个文字与其表达含义不符,那么人们看到后一定会不解其意从而心理也会产生不愉快,更难以达到视觉效果,甚至部分观众会对此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由此势必对文字创造者的水平产生疑问。如杉崎真之助所设计的《现代版画》中,字体处理的情感传达之处在与字体大小变化和字体行距之间的宽窄变化。又如《辛亥100年》中的“辛、亥、年”都营造出了一种义无反顾的气势,其中蕴含的情感传达功能能够很好的向人们展现出百年前的辛亥时代人们不惧生死的气概。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叙事思维起源于西方国家,而我国文字设计也受此影响较深,多数都借鉴了西方设计方法和理论。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设计功能的不断进步,字体设计也因此开展深入挖掘,不仅从多方面来考量设计理念、设计含义,更采取了多重策略和想法,并探索出属于我国字体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中文字体中还蕴含着许多设计方式,叙事思维也只是其中一种。

猜你喜欢
叙事学字体汉字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字体的产生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