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平台思政

(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1)

0.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国民生活氛围形成了重要影响。无形中改变了国民的工作、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并且,国民逐渐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加,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均离不开网络。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是使用网路最多的群体,其品德、思想等层面均会受到网络以及多元化信息的影响,致使高校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高校思政教育受网络影响,思政教育的作用被减弱,知识主流思想对大学生指引功能减轻。因此,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强化正向文化以及思想对大学生三观等层面的影响与指引,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探究的课题。

1.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1 思政教学环境丰富

网络时代到来,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量最多的群体,并得到与全球共同进步发展,映现自身能力的空间。同时,大学生的获得知识、三观取向、政治思想、人际交流以及个人行为等均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体现出新特征。网络具备突破空间与时间的制约,消除主体便捷的特征。网络虽能推进线上距离,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心理健康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网络不但对学生供应了休闲、文娱、宣泄的平台,也供应了多样化的诱导学生形成病态心理以及网络违法的平台。伴随网络时代来临,高校思政教育舆论的限制力量以及强制灌输知识与思想的优点逐渐缺失。高校思政教育规范和指引难度逐渐加强,教育环境的丰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供应了新的难题与机遇。

1.2 思政教学主体显著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学主体显著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大学生的主体性。网络时代使思政教育手段变通,教师要想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就要发扬自身对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探究网络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高效路径。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蕴含的大量信息,为大学生供应了自主选择地机会。原有的思政教育中,大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关系相对古板,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注入式教学理念,导致大学生被动性增强。在网络时代,传统社会重视的身份差距、性别差异以及权力高低等因素均被弱化,每个人均可探寻沟通对象以及公平、平等地表达自身意见。这会推翻社会推行的等级理念以及权威思想,最大程度提高国民正确认知个体权利以及个体尊严。网络时代,思政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地位平等,有助于减轻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排斥心理,优化师生关系。同时,利用引导教育代替说教式教育,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成果。

1.3 思政教学资源立体

传统高校思政教学的教育资源大多源于政策与理论。同时,由于思政教育资源有限以及教学内容滞后,致使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不足,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网络背景下,教师或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便利的传授以及获得海量实时信息。深入了解国际文化、思想、政治以及生活的同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进行师生间的思想探讨。这一背景下,国界、性别等因素均被跨越,教学资源以及传输路径趋向立体化,落实了高校思政教学与网络平台的相辅相成。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这所学校,学习名师思想、思政教育案例以及教学音频等。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较易接受的音频、图文等多元化手段呈现思政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三观、思想、个人行为等全面影响。因而,网络时代环境下,学生取得思政教学资源逐渐迈进立体化和动态化,教学成效也显著强化。

1.4 思政教学方式多样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突破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间及场所的制约,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进行思政教学与学习,拓宽思政教育路径的同时,为大学生供应了更便利的学习平台。同时,思政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也多样化。不但可以开设线上师生交流谈心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收集优质思政学习资源,观看思政教学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对思政知识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布置思政作业,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网络时代,不但减少教师思政教学工作量,还高效优化思政教育资源的宣传效率。特别是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资源,大学生接受程度较高,灵活的音频、图文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助于思政教学趣味性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优化效果显著。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以及品行具有积极影响。

2.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平台信息对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影响

国际化背景下,网络冲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一背景下,信息沟通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应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多元文化交汇以及融通,表现出纵横交错、多元交汇的情况。传统主流文化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观念受到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遭到外来文化、三观、政治思想的冲撞。虽然网络没有被灌上为社会政治体系的标志,但网络平台信息的传输技巧与方式拥有较大发扬空间。因此,其他发达国家运用其自身经济上风,以及其信息传输德尔影响力与主导性,迁潜移默化的传输其主流思想、生活方式、国家文化以及价值理念。导致网络中的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以及繁杂性。大学阶段的学生,其三观还未稳定,网络中繁杂的信息与多元思想对,导致大学生对祖国主流文化与思想的认同感逐渐降低,甚至产生疑惑与否认。这一现状,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反向影响。

2.2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相对落后

互联网具有平等、交流、互动等特征。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不再是传统的网民被动接收、网络单向传播,而是趋向交流互动、多向传输,通过多个维度全方位占领。使网民间可以自由、民主、平等的交流互动。然而,陈旧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教师是思政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处在客体地位。这一关系使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拥有控制课堂以及教学内容的权利以及绝对的话语权。这一教学体系中,教师权威性较强,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然而在交流互动性以及平等性较强的网络平台中,师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关系趋近同质化,师生主客体联系逐渐模糊。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仍利用陈旧的思政教学方法,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对革新思政教学方法忽视,导致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落后,大学生接触新知识以及新思想的机会较少。这一思政教学体系,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较大,也阻碍了思政教学发展和创新。

2.3 网络自由对大学生品格与德行产生影响

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其平台拥有的匿名以及自由等特征被大学生群体热爱。当今,较为流行盛行的社交平台,例如,微信、新浪微博、抖音和各类直播平台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在课余时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这一现状使互联网文化的可控性以及确定性受到反向影响。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进步,致使信息传输成本减少,信息的分散与编纂均可利用匿名方法在网络平台发表,信息来源清晰度欠缺,消极信息与言论无法获取其出处。多数迷信、媚俗以及暴力等不良信息大量产生,对学生群体的品行以及道德精神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大学阶段的学生,其辨别能力已移机自控意识较为薄弱,无法准确分辨错误的思想以及行为,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三观受到冲击。甚至做出失范行为、言论放纵等行为。这一现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序展开形成不良影响。

2.4 网络虚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网络时代,将孤立的电脑终端整合成虚构的网络世界,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将多数时间投入到网络中,对思政教育以及其他学科学习逐渐忽视。网络平台亲近了国民的时空距离,却疏远了国民在生活中的心理距离。据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平台,其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与网络。严重的甚至患病,例如,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等心理病症。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高达90%的中少年患有这一心理问题。同时,大学生长期沉迷网络,对其沟通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均具有不良影响。并形成冷酷、焦躁、自闭等不消极情绪。进而诱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对大学生生活以及学习均形成反面影响。当前,大学生群体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违法行为逐渐增加,不仅是校内与室友或教师,还是校外的犯罪事件,对我国建设文明社会以及大学生的良好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持续反思这些问题,并在教育中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以及心理动态,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网络时代优化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3.1 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网络教育环境下,高校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繁杂性拥有准确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确凿重视密切融合院校实际,革新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应明晰相关领导的工作使命,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并采用针对性管理方法。革新高效思政教育管理机制。一方面,应转换传统管理决议方法,结合学生会实施决议,利用集体决议手段,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决议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性。另一方面,团委、学生部等组织,应明确职责分工,进而强化思政教师职业责任感。同时,思政教育相关管理组织应紧密关注学生动态。设计合理的管理计划。增加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层面的帮助。除此之外,高校应减轻管理层次,延伸管理范围。健全与高校革新思政教育管理机制的专业团队,保障管理规范贯彻到位。

3.2 充分发扬信息技术的优势

网络时代到来,陈旧的思政教育体系缺陷逐渐突显。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时,应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为高校思政教学供应技术支持。首先,教师可凭借网络平台有数助力,强化大学生正确思想指引。利用网络平台,结合传统教育的优势,在线上指导学生学习与正确政治思想的形成。在增阿基师生以及学生间沟通的同时,减少学生间的差距,并通过沟通,学习其他人的优秀学习方法以及共同点。其次,高校可以开发自身的互联网思政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中开设多个教育与学习板块,为学生思政学习、教师思政教学提供便利。具体而言,教师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时,可以通过电子问卷方法。通过分析学生答题结果,了解学生当下思想。进而设计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对原有的思政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在培育大学生思政正确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有序进行。

3.3 改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教育平台的创建、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是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各所高校应兼顾网络媒介,健全思政教学平台,落实教学信息与资源分享。一方面,创建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有效运用高校原有的校园官网以及校园论坛,与全国各所高校进行联网,进而落实资源重组。落实网络资源分享,各所高校共同为学生传输正能量,合作解决网络消极信息,强化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开发网络传播媒介。近年来,MOOC、微课等风行的教育平台,逐渐普及到大学生群体中,其运营机制已经成熟。高校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平台的共同应用,提升网络服务精神。由传统的教育宣传转为教育服务,进而充分使用网络媒介调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3.4 创建网络思政教育团队

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几乎形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资源或直接利用网络平台教育学生的模式。而思政教师仍然具有主导地位,其在网络思政教育具有参与、组织以及探究的作用。在网络思政教学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因此,创建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应评价思政教育背景,为网络思政教育供应理论引导。同时,注重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利用网络技术以及思政教育相关培训,模仿实践操作等融通的形式。设计明晰计划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师互联网知识填充。深化教师对网络特征、信息辨别、网络问题解决等能力的优化,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和网络深度结合,磨炼出专业能力极强、相关经验充足的教育队伍。强化教师解决网络对学生思政教育难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激情,发扬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思政教学活动中,择选出部分优秀学生,运用校园或自身媒体平台,引导优秀学生对实时热点进行转播,延伸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范围。进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正向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供应服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持续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网络时代对思政教育带来的难题与应对措施的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要求,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供应基础。本文对网络时代优化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策略深入分析,探索了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扬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创建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等措施。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网络平台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