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方政治传统

(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0.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重点分为两类,即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存在根本性差异。思想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国家传统文化历经时间考验,可起到端正学生价值观、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国人都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因此,无论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角度来看,或从传承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思政教育工作都应与传统文化结合。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本以及教学思路中,包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即为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多数内容虽源于古代时期,但文化内涵在当前仍存在应用价值。当前,年轻人很难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到现代文化体系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这一事实。并且,仍有部分年轻人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过时,无法正确的看待和学习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转变思想的功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承担起宣传传统文化的责任。

1.2 做好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可满足社会需要

大学生拥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可成为国家发展的带领者和创新者。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学生仅具有高质量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国家及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家国责任感,更要具有岗位责任意识,能够在各个行业中发光发热。当前多数学生虽然已经建立长期学习习惯,但“责任感”尚未成型。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渗透传统文化时,传统文化将发挥思想教育作用,令学生明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当学生同时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能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时,大学生发展形态将更加符合社会需求[1]。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重点

2.1 家国责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责任始终为最崇高的理念,国家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而在当代,国家同样是最核心的词汇,应被每个人尊重和信任。我国饱经历史风霜,每一步以发展为主的道路,都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的。当代大学生虽然热爱国家,但他们对于爱国这一概念并未深入理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国家复兴的情感共鸣并未被有效激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可将传统文化作为媒介,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克己奉公”等思想,激活年轻人爱国的情感共鸣[2]。

2.2 家庭责任文化

家庭是社会运转的基本单位,维护小家的和谐,才能真正维护大家的和谐。当前部分学生在家庭中生活时,存在不尊重长辈和小辈的现象。例如,过度向父母索要钱财,辱骂父母或伤害父母。这些现象的发生概率较小,但的确正在发生。思政教育人员应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家庭责任感。扭转学生忽略家庭,仅重视自身的现象。

2.3 个人素养文化

当前社会中,的确存在一些偏负面的社交文化。例如行业潜规则,行业回扣等等。这些负面的社交文化充斥着大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令大学生对社会和工作环境,形成了负面印象。一旦校方未能及时挖掘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改良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看法。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将成为行业潜规则的附和者。因此,校方应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尊严等内涵,对学生进行警示和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3.1 以环境为主

3.1.1 学校环境

高校学子进入大学环境后,学习和生活等行为将持续围绕校园环境开展。学生在校园环境内停留的时间,远远超出学生进入社会和回归家庭的时间。因此,校园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众多元素中,作用最大的核心因素。针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将学校环境作为优先渗透途径,以校园文化、学习风气和教师素养作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其一,校方应清查校内文化环境,破除校内现有的“社会气息”,令大学校园重回单纯状态。校方可使用标语、横幅等内容,宣传传统文化,令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持续性印象。其二,校方可在院系内重整学习风气,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并利用传统文化调动大学生的责任感,如时刻宣扬“振兴中华”等标语,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爱国为国的情感。其三,校方应重新端正教师素养,务必利用强制性手段,要求每位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用覆盖性的传统文化教学语言,完善渗透中华传统思想文化[3]。

3.1.2 家庭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思政教师担负着转变和坚定学生政治思想的责任。而家庭环境也能够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因此教师也应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取得联系后,应要求家长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家庭的相处模式。当学生完成阶段学业后回到家中,父母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这一行为,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令学生在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中感受亲情,重建自信。

3.2 以学习为主

3.2.1 思政课程渗透

思想政治课程属于高校必修课之一,教师可将必修课作为重点渗透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思想文化。首先,教师可整理具有代表价值的传统文化,例如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再将文化渗透至课程内部,与课程原本的教学体系融合。传统文化可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妥善应用也可提升课堂趣味性价值。其次,当代大学生家国责任感相对较强,教师可使用古代爱国人物的故事,与当代国家发展形式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家国责任感可被有效激活,继而建立坚定的伟大复兴责任感意识。最后,教师应单独提炼几节课时,要求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国家政治或社会发展发表意见。

3.2.2 选修课程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人们发展时所积累的思想结晶,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承者。要令大学生们潜在的奋斗精神被完善激发,校方必须增加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思政教育工作团队可开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直接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吸引学生选课。课内以宣讲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为辅。具体,可利用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实例,令学生明确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祖冲之不断创新,计算出相对精准的圆周率,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当代大学生并不缺少能力和朝气,他们仅仅缺少对前进方向的探索能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做好指路工作,帮助学生确认思想行进方向。

3.2.3 社会实践渗透

理论讲解能够令学生建立观念,相对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但无法令学生理论与实际生活关联。针对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设立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真正在实践中理解传统文化。例如,校方可与当地博物馆、图书馆取得联系,当博物馆内展出传统文化相关展品时,高校将派出学生团队,作为临时讲解员参与工作。准备过程中,学生将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在旁进行拓展教育,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观念融合,令学生产生记忆印象。讲解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在绘声绘色的宣讲中,既帮助更多的人理解传统文化,坚定政治思想和家国责任感。也能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者[4]。

3.3 以团队为主

首先,校方应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团队,该团队专门负责校内教育活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讲座和研究性会议等。部分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兴趣,或对讲座存在兴趣的学生。将自发参与相关讲座,与教师团队一起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其次,教师需要做到言行一致,工作与生活中均需宣传传统文化,在各个教学领域内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渗透的整体效率。

4.结语

综上,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内涵,望文中所述内容,可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改良思路。

猜你喜欢
校方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