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探析

2020-02-28 03:32袁青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产品

◎袁青

一、引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不论是大小企业,均需要通过标准化的建立,保证企业良好发展。企业通过标准化的建立,全面实现统一的标准流程,使企业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得到有效对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建立,形成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保证技术标准有一个共同遵循,以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全面推广,这样,许多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化,确保多头绪工作系统化、简单化,使企业一切活动保持正常秩序。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标准化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管理人员口头上重视标准化建设,但实际并不懂什么是标准化,也没有科学的协调和组织标准化建立,在管理工作中,离“标准化”越来越远。我国特别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部分,要充分重视企业的发展与建设。可以说,从国家层面看,是极为关心和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但是中小企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中小企业自身努力。

二、标准化概念及标准化作用

1.标准化定义。

标准化就是一个企业的标准,是以技术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通用准则,在这个标准之下,形成有效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标准等。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的途径,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一种对应活动。

2.标准化作用。

一是标准化能够完善流程。标准化是活动过程,在这个整个过程中,主要包括标准制定、发布、实施等一系列的过程。标准好不好用,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标准完善不完善,也需要在使用中解决,通过全面的实践,实现标准化符合企业发展目标,慢慢发现标准化中的不合理性,使标准缺陷或不合理之处得以快速完善,从而,通过有效有持续改进和修订完善,达到企业标准。二是标准是为了建立规范。标准是一个活动的标准,是所有行为的规范性示范,通过文字表述形成规范文件,让人们在行为中遵循文件精神,文件可以让需要的人们共同使用,包括国内和国际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重复使用,保证行为一致。三是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化是一个周期,是一个长时间的活动,标准化是各行业的标准,涉及面广,对于企业来讲,主要以产品质量为目标,控制产品的一个全过程,保证了标准的可靠、兼容、互换、防护、安全、测试等,使标准更加适应企业产品特征。

三、中小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缺乏企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要置身市场,才能保证快速发展,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标准化的建立,也不懂得什么是标准化,影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标准化是基础学问,高等院校并未把标准化当作基础课程进行讲解,只有商科教育院校才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高校毕业生并没学过标准化的专业知识,进入企业管理层后,并不重视标准化的建立。

2.分管人员不了解企业标准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各个岗位的责任不同,其标准也不同,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来讲,分管人员并没有标准化的意识,许多企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对标准化工作开展“一头雾水”,摸石头过河,这样,就影响到了企业标准化的执行与落地,更谈不上科学的服务。

四、中小企业标准化创新措施

1.强化标准化意识。

要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岗位负责人入手,不断提升标准化的意识,全面提升对标准的认知,企业要全面建立起培养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只有领导层重视标准化,才能推动企业标准化执行。企业对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加社会标准化专题培训,同时,也可以进入标淮化院校进行专业培训,以此,培养自己的标准化人才,推动企业标准化创新。

2.健全标准化组织结构。

标准化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落实到位,需要更多的人去做。企业须从组织上入手,全面设立标准化机构,保证机构的完整性,不断推动企业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中小企业可以组建标准化科(室),通过标准化机构的推动,保证标准化的创新与执行,不断提高标准化人员的整体能力,确保发挥机构作用,实现企业标准化的全面完善。

3.以质量管理标准为纲。

标准化是为质量服务的,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标准,通过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对标,全面提高企业标准。中小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政策法律为依据,根据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全面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同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以管理为依托,保证从宏观上做好企业管理各项工作,发挥标准的作用。企业应以质量管理标准为主体,制定适合本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确保试验、工艺、检验更加规范。

4.贯彻“三化”。

中小企业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三化”推进,三化主要包括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这些就是对标准的精辟概括。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要拿到订单,只有把订单变为金钱,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当前,企业产品存在不同的规格、品种,随着市场的发展与创新,产品品种和规格也越来越多、数量更大,企业对产品管理控制难度随之加大。只有对同类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才能形成体系,保证整体质量符合订单要求。通过“三化”的推行,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投入成本,为企业增收增效。

5.建设企业标准件库。

随着企业生产产品门类的增多,企业管理难度也增加,为了保证繁多产品的一致性,需要企业通过标准化建立,实现产品的质量统一。同一企业产品自身特征是一致的,好的产品还能形成系列,也就是说,产品的一些部分是相同的,零部件、整件、半成品等,均可以形成一类,那么,为了减少成本,节省劳动,就需要建立标准化,根据通用特性把它们升级为企业通用件,并不断升级为企业标准件,这样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建立标准库房,对产品入库备用。

6.盯住国际市场标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也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更加密切。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在国际竞争中会处于劣势,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拓展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就要把握规律,减少损失,严格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执行国家国际标准,通过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的综合性考虑,形成企业标准,保证企业产品销路。

五、结束语

标准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提高认知,从高层做起,全面重视标准建立,树立全新的标准化理念,通过学习提升,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能力,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产品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