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对于知识型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

2020-02-28 05:00张博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知识型流动区块

◎张博

本文基于对现阶段知识型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对于人才流动,尤其是知识型人才流动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拓宽新的思路,也为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解决方案。

区块链来源于比特币,但是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可以在云端储存,随时调取,具备高度安全性的信息技术综合方案。近些年,随着比特币的涨涨跌跌,区块链也一次次的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在2019 年,国务院、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等几部委接续发文,对区块链给予支持和鼓励,从政策中可以看出区块链除了在数字货币方面大有助益之外,对于食品安全、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人才流动等多个方面也影响颇深。而国内知名招聘服务商智联招聘也表示,随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社会人才流动的方向已经产生了改变。

知识型人才的流动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点,对于知识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中主要指具备高学历或者较高的职业技能等级的,从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等非体力工作、并能在工作岗位上产生较高绩效的人。基于过往对于知识型人才的流动情况研究,我们发现,在一定比例内的知识型人才流动能够激发区域内部的人才活力,优化组织的人员结构,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但是一旦知识型人才过于频繁流动,也会损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尤其是不利于组织核心技术的保密和个人忠诚度的培养。

一、现阶段知识型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一)多方信息的不对等性

据国内研究表明,知识型人才的流动主要是源于个人需要,因为知识型人才能力高,一旦现有组织无法满足本人需求,他们就会另择别处,而且多是向着经济更为发展的地区和经济效益更好的组织和企业流动。从客观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人才流动还受到组织方利益权衡和区域政策影响。其中组织方对于知识型人才的了解程度越高,组织方获得的利益相对越多,更加容易促成人才流动。但是现阶段组织方和人才彼此了解有限。个人从公开层面上只能凭借企业官网、上市公司财报和各类媒体报导获得组织信息,而通过私下的业内交流和圈内互助等渠道获得的行业信息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组织对于人才的了解也非常有限,通过猎头公司了解或背景调查也存在资料不全面,导致人才流动不顺或流动后结果不理想等情况出现,增加组织和个人的流动成本。

(二)人事档案等其他人才信息管理区域性特征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人才流动越来越呈现跨地域甚至跨国的趋势,伴随着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税收申报、社保账户转移、公积金缴存等事宜却存在诸多牵绊,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因为各种原因也无法做好人才流动的协调服务工作。据统计,知识型人才中除就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部分大型国企的人才外,其他人人事档案多在学历学习毕业之后便疏于管理,部分人才在流动过程中,为了加速流动,便在多处建档,无端增加档案管理的复杂性。更有部分人员的档案存在遗失等情况,若其将来需要,更无从寻找,造成相关资料审核困难。社保和公积金现阶段是省级统筹,公积金跨省转移手续相对复杂,而社保除手续复杂之外还存在只能转移个人账户余额,统筹账户不能转移的问题,导致知识型人才个人利益受损。

(三)核心机密、客户资料等信息人才流动后组织获取难度大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人才流动确实可以增加组织的活力,优化人员配置,但是在现阶段的组织管理中,往往核心机密、客户资料等信息会随着高级人才的流动而造成泄露或着被侵害,组织方虽然可以通过就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等方式进行一定的限制,但是信息泄露的情况还是屡屡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知识型人才的流动。

二、区块链技术在知识型人才流动中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持作用

(一)区块链技术能够增进组织方和人才方的相互了解

区块链的一个特点是去中心、分布化,而且数据一定程度上透明,不能任意篡改,可以追踪。这些特点都意味着一旦在知识型人才流动过程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首先可以实现数据的多端口,多节点,分布式存储和调用,区块链中不存在所谓的中心和权威,所以对录入的信息方便存储和查阅。其次可以确保数据的不被任意修改和追根溯源。区块链中数据的生成都有精确的时间记录,而且能够明确录入的IP 和端口,那么就增加了随意修改数据的难度,进而可以保证区块链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三、一定程度上的透明,也强化了信息的安全性,区块链采取加密算法,每一个节点都对应为一个账户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公开,而私钥不公开,在数据的传输和获取过程中,通过公钥的传递使用来实现信息的分享,而意味着对于信息控制权的私钥则牢牢把握在信息所有者手中,这样就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对于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信任危机,则需要依赖使用者对于区块链达成的算法共识,区块链通过系统精准的算法来确认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损坏、遗失和延迟的情况,通过算法对信息进行甄别,通过甄别的信息即为真实,而反过来,算法也要求,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被记录到区块链中,这就是算法共识的规则。所以端口和节点无需自证清白,只需要按照规则上传信息,即可以形成新的信任共识。

(二)区块链技术能够多维度协助知识型人才流动

传统的人才服务机构是基于猎头或者中介方作为枢纽,连接用人方和人才。这种方式受制于中介方的专业程度限制,组织和人才双方往往做不到合理的沟通,而且可能存在中介方的个人偏好等不公平的现象。同时人才服务结构对于知识型人才的帮助也十分有限,尤其是上文中提到的人才的人事档案等资料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的转移和接续,除非是大型跨地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才能够实现。但是区块链技术避免了这种人才孤岛的现象存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知识型人才互动平台,以知识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通,知识型人才的个人信息,档案社保等情况都可以从区块链当中获取,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人才流动中的人事档案等资料转移的困难。体现了对知识型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需要规范的空间,诸如区块链应用的标准尚不统一等等问题,所以其对于知识型人才流动地影响也尚未形成规模。

国家发改委于2019 年通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明确了区块链服务属于鼓励类信息产业。2019 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政策的支持一定会带来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会扩展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基于对现阶段知识型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对于人才流动,尤其是知识型人才流动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拓宽新的思路,也为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知识型流动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流动的光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