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不断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2-28 06:03铜陵市铜官区人大常委会
江淮法治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选民人大常委会

铜陵市铜官区人大常委会

铜陵市铜官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的优势和功效,将其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它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在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功效。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特征和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方略, 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和国家治理中得到全面贯彻、充分体现和有效执行。铜官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推进各项工作。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区委报告常委会党组工作情况,请示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项。自觉把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确保党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参与政治的意识日益增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更广泛地组织和吸引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一是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时刻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目标,切实增强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落实 “双联” 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作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区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在镇办社区建立了9 个代表联络站,作为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的活动场地。从两区合并前的代表工作室到两区合并后的代表活动室,再到如今的代表活动站,区人大常委会为了增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不断地在摸索中前进,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不断完善。 无论是代表活动室还是联络站, 发挥作用的核心在于机制和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增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如代表联系走访选民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制度等,在制度的引导下,代表可以利用联络站这个平台开展闭会期间的小组活动、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 向选民述职、 受选民监督。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也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将代表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及时反馈答复信息,并完善议案和建议的督办、交办机制,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提升。

三是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人民群众通过与代表的联系、向代表反映意见建议,完成了间接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扩大群众的直接参与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年初征集议题过程中,除了向 “一府一委两院”征集外,还通过网站、邮箱、代表小组等向代表和群众征集监督议题,使常委会的工作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群众关切。在监督工作中,区人大常委会也更加注重问计于民,在开展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的时候,运用网络调查问卷、邀请群众参加座谈会等方式, 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 2019 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对区教育局的工作评议和对 《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都采取了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直接面向区人大代表、基层教职工、学生家长、辖区居民征求对相关部门和有关工作的意见建议,收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反馈,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归纳整理,形成整改意见,促进相关部门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期望。除了网络调查问卷,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征求意见也十分重要。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区民政局的评议,在前期调研中,召开了多层次的座谈会,邀请了民政局的服务对象和镇办社区的基层民政干部参加,多角度了解了民政局的工作。一位服务对象在结束发言后又补充说: “这样形式的座谈会非常接地气,给了我们一个直抒胸臆的平台,反映了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政治参与,使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也是所有人大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把握好立法、普法、执法检查和司法监督等每一个环节,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和各项治理。

一是行使好立法权。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高质量的立法引领推动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

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除了对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开展普法活动。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下,扎实开展 “江淮普法行”、国家宪法日等普法活动,鼓励公民参与到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来,在实践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效果。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围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不断提高行政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取1—2 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查找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时整改。

四是强化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公正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肩负着对司法机关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要进一步强化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人民法院商事案件委托调解工作情况、执行工作情况,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深化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等工作对司法工作开展了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注重监督方式的探索,如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的庭审活动、参加 “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全程观摩司法活动和司法机关各项机制在促进公正司法中的具体运行效果,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大会选民人大常委会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一号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本刊2017年稿件刊用情况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