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发展策略研究
——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

2020-02-28 06:30
关键词:东山港区漳州

柯 菁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福建 漳州 363000)

2013年,习总书记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重建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活动以及打造当今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方案,尤其是赋予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简称“三区建设”)等重大使命和任务,漳州市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量[1]。

一、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现状

福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越的港口,从古至今,福建人民的海上活动十分活跃。十五世纪末期,随着私人海上贸易集团的出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漳州月港(今龙海市海澄)逐渐崛起,并一度成为重要的外贸通商港口。至明朝中期,月港便成为海上贸易中心地区之一,已然成为“闽南一大都会”,甚至有了“小苏州之称”,是16世纪至17世纪我国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与此同时,月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漳州石码、浦头、东山等周边港口的发展,九龙江口海湾地区和诏安湾地区两大经济繁荣带逐渐形成,也带动了其外港厦门港的兴起[2]。

2009年11月,福建省通过了《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从2010年8月31日起,厦门港和漳州港所有港区整合,漳州港并入厦门港,实现厦门港港口一体化管理。厦门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核心组成部分。此后漳州港区称为厦门港漳州辖区。

厦门港漳州辖区的港区包括环东山湾和环厦门湾南岸,包括六个港区:东山港区、古雷港区、诏安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石码港区。环东山湾(古雷港区、东山港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最南端,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因早期区域经济尚不发达,缺乏中心城市依托和大型临港工业项目支撑,港口开发尚属于起步阶段,自然岸线利用率低(港口开发已利用自然岸线仅5.75km,占规划港口岸线的9.7%),未形成规模效应[3]。

近几年来,依托天然掩护、深水航道和可围滩造地面积大等优势,古雷作业区吸引了腾龙芳烃、海顺德、炼化一体化等一批大型石化落地和签约。大型临港产业布局发展有空间、潜力大,需要港口大进大出的运输需求正在形成。而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依托有利的国际旅游海岛、对台及城镇产业优势,港口效应也得到进一步显现。“十二五”期间,漳州辖区港口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新增生产经营性泊位16个,现已建生产性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6个),航道深水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成的项目有古雷港区的一个容量超过三十万吨的石油化工港口,还有招银港区七至十号四个港湾已经建成了十万吨体量的泊位,此外还有后石港区马上建成的一个容量可达二十万吨的货物码头。经过“十二五”期建设,港口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为漳州市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漳州港口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漳州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同时港口经济也是当今城市竞相发展的首选型经济。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实施依港立市战略,建设新兴港口城市,是港口城市实现腾飞的必然选择。

(一)港口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基地,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漳州海洋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海洋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离不开大港口的有效保障[4]。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和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港口发展满足了腹地经济发展对各种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需求,对促进腹地经济由以农业、轻工业为主向以机械、电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工业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港口是腹地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依托,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

随着集装箱运输量不断增加,远洋干线班轮持续增多,港口有效保障了外贸物资可靠、高效的运输,同时也有效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三)港口是产业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港口与城市的联动发展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招银港区与漳州开发区以及古雷港区与古雷开发区之间的互动发展,恰恰印证了港城之间的密切关系。港口发展对漳州地区重点产业布局、开发区规划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大促进了国土有效开发、临海工业发展、城市大框架的形成。

把握港口发展机遇和节奏,发挥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步伐,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巩固漳州市在全省港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福建拥有“海丝”核心区的优势条件,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不仅是连接闽粤、闽港海陆交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邻近内陆地区进行贸易流通的重要渠道,其坐拥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东山湾湾内水域宽阔、岸线曲折,天然掩护条件良好,泥沙淤积轻微,是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优良深水港湾。招银、后石、古雷等港区具备成片开发大型深水港区的条件,是厦门港漳州辖区发展的自然优势。

(二)劣势

1、港区深水岸线资源供给已趋紧。招银港区已成为厦门港漳州辖区开发的主要区域,但岸线资源较为有限,为开发岸线资源,全国各个沿海地区都逐渐开始兴起填海工程,导致了现如今港口的发展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怎样进行合理的工程安排,科学化的布局,如何合理的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湾周边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成为了现阶段厦门港漳州辖区发展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2、环东山湾各港区开发起步晚,规模布局“小散弱”,功能单一。由于各种原因,环东山湾港口开发起步晚,除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外,2004年起步开发的古雷港区,2010年才拥有第一个深水泊位,云霄、诏安等港口基本处于规划阶段,港口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远未形成规模,而且基本为单一的装卸储运功能,在引导产业布局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不充分。

(三)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之日起,已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并支持,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对“一带一路”的投资逐年增加,持续不断地开展与沿海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原有的点状或块状区域发展模式,强调广阔范围内的顺畅衔接。如何加强港区基础设施、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建成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石油化工和大型散杂货物枢纽港,构建海上经济大通道,提升漳州市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前沿阵地的区域战略枢纽地位,成为我们应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同时,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把握机遇,刻不容缓。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成“机制灵活、规模突出、优势明显”的港区集群

灵活制定促进港口发展的投资、盈利等政策,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台商贸旅游”先行区特殊优势,大力建成具一定规模的港区集群,为漳州“依港立市”奠定坚实支撑。在“十二五”港区建设硕果基础上,继续用好与厦门港“同港同策”优势,全面把握漳州“十三五”经济新常态对于港口发展的特殊要求,从政策机制、发展定位方面实现破局,以“海上丝绸之路”“对台商贸”等优势为抓手,着力完善港区公共设施配套,推动建立在东南沿海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规模化港区集群。

1、多措并举拓展货源。积极制定促进航运业发展政策措施,对集装箱进出口企业集装箱费率进行优惠、补贴,进一步促进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全面拓展港口货源。大力推动在福建、粤东、湘南、赣南、成渝地区建设腹地无水港,分流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海港服务功能,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为漳州港争取货源提供条件。积极推进与台湾港口的合作,力争成为ECFA协议实施后台湾货物进出大陆的承接地,努力吸收台湾支线港口的国际集装箱货源在此中转。

2、推进核心港区港口整体连片开发,加快港区港口转型升级,合理配置港区资源,推动港区规模发展。厦门港漳州辖区大宗干散货运输主要为临港电力和其他耗能企业服务,兼顾为省内、江西等腹地提供煤炭、矿石中转运输服务。建议临港电力和其它耗能企业煤炭运输服务的自建煤炭码头,主要布局在后石和古雷港区;以转运服务的公用干散货码头逐步集中布局于后石,主要通过港尾铁路支线实现海铁联运。原油运输集中于古雷,主要服务于古雷石化产业园区大型石化企业发展。

着力推进古雷建成核心,积极推动东山港建成对台客货码头,实现漳州市至澎湖和台湾客货运直航,构筑海西经济区重要的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

3、完善大型深水航道及配套锚地等公用基础设施。

4、加快推进深水泊位建设和升级改造,增强服务配套能力。

(二)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

进一步的推动沿线的铁路工程的建设和布局。提高沿海地区的货运路线的铁路设施的搭建,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和建设;推进漳州港尾铁路和古雷铁路支线的开发建设,争取建成“能力充分、便捷快速、通达深入”的客货运输铁路网络,力争成为省内第三大铁路中心(仅次福州、厦门),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部重要铁路枢纽[5]。

(三)发展壮大临港产业

1、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港务龙头企业,促进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优势,利用东山湾的产业发展条件,承接厦门重化转移,如船舶修造、石化产业、浅海区的资源等。切实做到整体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建设准则,从整体上把握资源的利用,对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使用,降低浪费率,强化临港产业规划与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优化和完善临港产业布局。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大宗散货储运基地和标准交割仓库,以吸引国内知名外贸易商、生产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性的中转基地、贸易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

(四)培育龙头港航企业

1、做大做强港务企业。给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充分的资金支持,使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进一步推动泉州、莆田等一些较为重要的的经营和建设工作,强化地方以资源投入的无形资产评估,在收益分配时按投资者股份占比的原则返利于地方投资者。

2、做大做强航运企业。以全省组建海运集团为契机,支持航运企业兼并重组。建立一支针对大型货物运输的专业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运输队伍。积极配合相关政策的指引,提高运输能力,增加运输船的数量,招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输公司来漳州发展。

3、培育壮大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参与物流产业链建设,扶持从简单贸易商、传统生产商提升到具有国际视野的贸易商和运营商。吸引和引进国内外经营“资源性”业务的知名央企来漳设立全国或区域的专业商品交易平台和营运总部,开展面向集聚临港商品交易市场要素建设。

(五)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

1、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加快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体制改革,全面的推动该地区的电子口岸工程的建设步伐,将不同类型的联网运营。完善货运的法制化进程。降低通关手续办理的复杂度,推动口岸管理部门集中办公[6]。

2、提升现代化建设。以福建现有的物流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国领先的物流平台,进一步推动货运向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的方向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的发展速度,将口岸的运营同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的融合,强化管理效率,有利于口岸的多部门联合管理工作模式的实现。打造“智慧”,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公共信息平台、临港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集成化系统管理平台、电子口岸同物流系统进行融合、货运费用统一划扣平台等项目建设[7]。

3、推进绿色港航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防御系统,提升防污染的能力,维护周边的环境质量。对以往的货运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力争完成邮轮母港岸电改造,建设成为绿色港区[7]。

4、提升旅游客运品质。东山岛与台湾一水之隔,在开展对台直航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首发优势,《海运协议》的签署,更为东山开展对台客货直航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东山旅游资源丰富。依托东山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对台首发优势,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全力打造东山魅力,为东山县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做好支撑。

(六)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枢纽

1、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港航合作。鼓励、物流企业与东盟国家共同参与开发及管理工作,积极建成于东盟各个间的货运连线,推动合作[8]。

2、建成与东盟国的贸易联系。推动与该地区各个国家的货运专线建立工作,合理充分的运用古雷石化基地,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动与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合作关系建立,使得更多的货物能够通过漳州发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其建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的重要口岸[9]。

厦门港漳州辖区港口是福建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福建省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资源,是漳州、厦门两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推动海峡两岸“三通”,持续扩大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口岸。为了实现二十一世纪“一带一路”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港口建设,发挥临港产业优势,进而全面开发海岸带,是今后漳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东山港区漳州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