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制度下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2020-02-28 10:45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许可环境保护工业

杨 风

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 引言

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在排污许可制度下实施相应的生产与排放,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控制排放,最大程度上实现科学生产。由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相对特殊,其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较大的污染排放,要彻底改变这一情况,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在排污许可标准下开展相应的环境管理,最大程度上实现污染控制,达到工业企业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走更为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 工业企业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的意义

2.1 激励企业承担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工业企业在承担了各种工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伴随着严重地环境污染,如果依旧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多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工业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标。排污许可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此制度下,要求各个工业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据实申报、按证排污,如果在企业的生产中出现了各种的违法违规排污行为,企业将会面临严重地行政处罚,甚至一些情况下会追究企业的责任[1]。因此,排污许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使得各个工业企业都可以在这一制度的约束下,自觉承担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2.2 促进构建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

对工业企业而言,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往往是难以避免地,往往只能够通过相应的手段来降低污染排放。在排污许可制度下,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严格遵守这一制度的要求,加强污染控制,促进工业企业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排污许可制度对各个工业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制度约束作用,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来降低排放,满足排放标准[2]。当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存在冲突、甚至排污行为不符合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时,工业企业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整改。其次,排污许可制度下,实现了企业生产的变革,使得企业的污染排放由末端处理向全过程防治转变,对各种的排污行为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最后,工业企业通过制定排污许可制度,有利于环保责任的有效落实,使得各个工业企业都能够做好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污染控制,促进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3 排污许可制度下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制约因素

3.1 资金投入少的制约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各个工业企业都在此过程中迎来了新的发展,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一些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规模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其即使想在排污许可制度下进行相应的环境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资金量的限制,无法在环境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环保工作存在资金限制。首先,当企业的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实施升级改造,单位排污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其次,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缺乏对各种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难以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排污控制,企业的污染排放难以满足排污标准。

3.2 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的制约

在工业企业长期的发展与探索实践中,很多工业企业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积极加大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与技术投入。但是,还有部分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经济利益的实现放在首位,缺乏生产经营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意识的匮乏同样导致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违法违规排污现象频繁发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3 排污许可法律规范体系的制约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是需要有环境执法部门的介入,通过外部相关部门的介入来给工业企业施加一定的压力。国务院颁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开始执行以后,标志着我国的排污许可制度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实施阶段,随后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各个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的排污标准与规范极多[3]。但是,即使如此,我国的排污许可法律规范体系依旧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排污许可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因此,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同样会受到排污许可法律规范体系的制约。

4 排污许可制度下企业发展思路及环境管理策略

4.1 提高认识,转变发展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严格遵守这一建设任务的要求,积极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建设、环境管理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范围,工业企业传统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必须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现阶段,随着生态环境监管、环保督查的日益严格,各个工业企业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排污标准,遵守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将各项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4]。无论是何种类型、规模的工业企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提升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4.2 围绕排污许可证,加强制度建设

4.2.1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制度建设

对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要实现排污目标,就需要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各个生产流程、生产要素的管理,削减这些环节的污染物排放,将排放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相对特殊,抛开其他因素的干扰,管理制度、管理策略将是影响排污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在排污许可制度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通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制度的建设,来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加以有效地处理,发挥专业设施在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对各类设施加以有效地管理,并细分相应的管理责任。

4.2.2 自行监测制度建设

排污许可制度下,工业企业要实现环境管理的相应目标,就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本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开展相应的自行监测工作。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需借助于在线监测仪器来完成,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监测环节往往还包含了现场取样检测。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投入相应的人力、设备等资源来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将自行监测工作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总之,无论企业在自行监测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何种方式,其责任主体都是企业本身,这就要求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自行监测制度,用制度来规范自行监测工作,科学进行自行监测任务的细分,使得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履行其职责。

4.2.3 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而言,报告与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同样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企业证后管理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证后监管、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都需要在报告与信息公开下进行。工业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定期提交报告、信息公开,当有关部门接收到相应的报告、信息以后,需对企业的排污情况、环境管理工作加以综合品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会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如果其评估不达标,有关部门甚至会对企业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因此,这就要求各个工业企业需结合其当下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报告与信息公开制度,发挥此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能够顺利完成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工作。

4.3 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

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其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不仅仅是要在特定的环节进行相应的污染治理,还需要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实现污染治理,达到全过程环境管理的要求。各个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严格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对生产设施、原材料、产污与排污环节、污染治理设置等加以精细化、全过程管理,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与设备,通过对控制节点的数据采集,来反映企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而将此排放量与排污许可标准加以对比,如果不符合要求,要立即进行相应的整改。全过程、精细化的环境保护是源头上的环境与污染治理手段,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生产改革,使得企业能够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推进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总之,只有实施了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污染控制,才能够从源头上对企业的排放量加以控制,减小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实现。

5 结束语

近年来,工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各个工业企业在此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切实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在排污许可制度下开展全过程、精细化的环境保护工作,将企业的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许可环境保护工业
环境保护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工业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