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分析

2020-02-28 15:45吴访非
建筑与预算 2020年2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现浇装配式

张 琦,吴访非

(沈阳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模式早在20世纪国外就已经开始实施,尤其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无论是预制构件生产的规模、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结合、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还是法律法规的制定都相对要完善。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人们对建筑产业的节能、绿色、循环科学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但前期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落实,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占比过低,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装配式技术体系不完整、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2 装配式建筑概念及特征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工厂预制构件为主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的建筑。换句话说,就是把建造房屋所需要的部分或者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先生产加工完毕,后运至指定的施工现场,按照设计在现场把各构件链接装配。所以装配式建筑物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小便于冬季施工,工程质量较高,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环境指标,降低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以及降低现场人工成本等优点。

1.3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特征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结构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并对照传统建筑成本进行分析,争取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从装配式建筑整个工期来看,其成本可以分成前期策划、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阶段,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大部分材料及人工费转移到了前期生产运输阶段,在装配施工现场,人工成本大幅缩减,砌筑工程和保温工程的成本也低于传统建筑工程,但同时装配式建筑在现场增加了吊装、注浆等成本,综合下来装配式建筑现场成本要低于传统建筑现场成本,所以如果想要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那么其生产运输阶段的成本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高于传统建筑成本,主要问题在于行业发展较慢、技术体系不完善影响了生产阶段构件的成本,专业人员的缺乏也使得装配式建筑工期短的优点发挥受限,间接导致成本增加。

2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

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起步较晚,即使现在国家政策在积极推广,但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仍然未形成完善的规范标准,在建筑施工中存在质量标准不统一,建筑随意等问题,使得一些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质疑。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点在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在前期就能集多种建筑程序于一体做到统筹规划的企业太少,而如果各个阶段均是不同企业,会因不同企业各自的局限性,加大相互协同施工的难度,进而导致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使得大家不敢轻易尝试,轻易转型,进而使得装配式建筑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速度较慢。

2.2 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不完整

装配式建筑虽然在国外出现较早,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装配式建筑仍然是新模式,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对建筑构件、工艺、技术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建筑构件连接节点的设计、各构件之间拼装结构技术、预制构件如何满足产业化和多样化的平衡、承重构件的设计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等。目前,我国对这些关键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尚不成熟。并且我国大多数企业配备的设备和施工人员的技术,还是围绕着传统现浇建筑展开,面对装配式建筑构件更高质量和技术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满足,它们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序,包括后续的质量检测等环节,均存在难以产业化的问题。同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也比以往传统现浇建筑设计要求更加复杂、细致、融合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的多个专业问题,现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还没有明确的技术体系,建筑技术体系的不完整给成本控制加大了难度。

2.3 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在成本构成上有明显不同,装配式建筑在前期生产构件和后期构件运输上的成本是明显有别于传统现浇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投入均在前期,我国现阶段的PC技术满足不了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要求,预制构件的高质量要求,使得预制工厂在生产设备、材料、专业人员聘用及培训、后期的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都有所增加。由于预制构件差异化以及预制工厂现行难以规模化生产等原因也进一步增加了构件的前期生产成本。后期在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到抵达施工场地之间的运输费,短期的仓储费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二次运输等费用,也无形中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虽然在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模式节约了很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但目前因为上述构件成本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节约成本的优势体现不明显。

2.4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

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我国不止在基础研究阶段缺少相应的研究人员,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整个工程周期各个阶段均缺少专业人员。在前期策划阶段,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做好各阶段协同工作,尽量减少资源浪费,这个阶段就需要一个对装配式建筑整体工程周期均有所了解的统筹人员,现阶段国内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企业相对较少,经验不足,培养一个有全局观的统筹人员还很困难。在设计阶段,模数化设计中对设计的精细度和信息化的要求以及一体化的要求很高,需要设计人员对多专业不同相关领域均有所了解,同时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掌握三维设计和模拟技术的相关知识,这样综合型技术人才是目前所欠缺的。由于在生产阶段对构件的高质量高工艺的要求,使得新型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都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包括在最后的施工阶段,对于构件拼装结构技术的要求也与传统现浇建筑不同,这需要现场的施工人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施工经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导致装配式建筑高效率的优势大打折扣,无形中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

3 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3.1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还是基于传统现浇建筑制定的,政府可以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相关法规和产业标准,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完善相关法规。由于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及产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缺乏统一性,使得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生产预制构件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规模,导致构件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建立符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统一规范构件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助于规范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出台一些对从传统现浇建筑转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3.2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负责装配式建筑全周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均为独立机构,相关技术的联合难以形成体系,我国有必要从基础阶段,研究培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符合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建筑总包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

3.3 合理统筹预制构件的设计安装及运输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核心是项目工程的总造价,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也是其工程的总造价,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不难发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最后安装成本是其总造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前期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由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该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位置,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和人员物资消耗,进而减少成本的增加。

3.4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综合管理型人才培养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其设计人员、造价人员、生产人员甚至是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需要多专业知识,多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造价人员需要拥有全局观,需要合理统筹各阶段影响成本因素,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初期,我们就需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经验等。

4 结语

从长远来看,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构件成本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技术体系、相关人员稀缺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的形成,预制构件产业化的推进,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最终会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现浇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X形桩低应变瞬态动测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