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下分析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0-02-28 20:13劳少平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医疗财务管理人员

■劳少平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改革工作的开展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更加契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此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医院发展提出硬性要求,做好全面且深入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尤其是其中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方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内部运营趋于稳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但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同时包括许多重点工作,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情况与发展水平。其中包括每日医药以及手术现金的收支等等,加之设备购置环节的资金投入都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求其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绘制报表的方式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尤其要关注成本核算、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等各项内容,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并保障医院的整体收益,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细化,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投资行为不够理性

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医院运营全过程,确保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其中包括治疗费用的收取、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基础设施的夯实等多方面内容,这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确保资金的利用率,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要保证投资使用达到预期目标,但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职责意识,从而削弱了资金利用率,无法将成本及时回收,情况严重的甚至伴随着资源浪费、资金浪费等情况,间接提升了医院的发展风险,面临着高额负债的威胁[1]。

1.2 缺乏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在管理工作的落实环节结合医疗体制改革目标,结合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对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加以优化,确保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存在许多制约,限制了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错误的方向指导,从而产生投资错误等多种行为,致使医院面临破产威胁。对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未能根据医疗体制改革的硬性标准,以及医院的发展情况,培养较强的风险意识,从而使医院经营过程中受各类风险阻碍,无法高效运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2]。

1.3 成本预核算不合理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人员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不仅涉及复杂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成本核算与预算为医院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效指导,但是,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在成本预算与核算的过程中更多的将工作重点放置在现金收支等多个方面,未能意识到固定资产评价以及优化核算手段的作用,很多时候在核算过程中缺乏严谨性与严肃性,导致最终的核算结果无法契合现实情况,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3]。不仅如此,预算工作的开展同样存在问题,预算工作依旧涉及多个部门,因而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与监督,但事实上预算工作的落实多由财务管理人员完成,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监督意识,致使最终的预算编制方案不科学、不合理,不具备实用性,对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多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在成本支出的控制环节未能严格参照相关的制度规章,从而出现了成本预算控制的随意性行为,使得预算结果超出决算范围,无法体现两者的一致性[4]。

2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思路

基于医疗体制改革这一背景,有必要优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医院的发展需求,契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势,医院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硬性要求,要求其在工作中做好总结,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方案,并根据医院的发展形势,对管理方案加以优化,使之更加完善化、系统化。建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的落实财务管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质量[5]。

2.1 严控资金收入与支出行为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意识到控制支出范围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对收入渠道进行拓宽,从而保障医院的利润空间。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将重点放置在收入与支出的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从横纵两个方面入手确保收支效率,提高收支金额管理的准确性。可从两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支出工作的落实需要严格参照明文规定,使得各项支出细化,并确保支出行为符合相关标准,并自觉接受财务审核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体现支出行为的严肃性与严苛性。各部门若有支出需求,那么需要提供完善的手续,若手续不全面,那么应延期操作,规避暗箱操作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有重点对支出票据进行审核,体现审核的严谨性,若支出票据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票据不合乎规范,那么应拒绝兑现,以保证支出的合理性。最后,应认真核对药品消耗情况,理清其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的数额相匹配。另一方面,收入管理同样是重点内容,制定完善的、统一的收费标准,从而确保收入管理的公平性与公开性,将收入资金及时入账,避免出现私立小金库的行为,从而确保收入的全面性[6]。

2.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医院若想实现持续性发展,并在领域内占据一席之地、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实现稳步运营的目标,那么就要重视医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医院合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市场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自身的影响,为了长远立足,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避免使医院处于众多财务风险之中[7]。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采用现代化分析工具,对医院运营中的常见财务风险进行归纳,尤其是负债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减少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后重视审计核算,将债务有效控制,处于预期范围,若发现债务金额过高,那么医院管理人员应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基于医院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得财务管理方案更加满足现阶段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将负债比控制在合理范畴,使得医院运行更加高效、更为稳健。

2.3 重点落实预算审计工作

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审计工作是重中之重,影响着财务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因此一定要采取严苛的控制方式,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加以统筹,尤其重视预算工作与审计工作,确保两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落实。

预算工作的开展应按照既定程序,将预算方案上报给医院内部管理层或决策层,经过审核批准后分发给医院内部的多个部门,以供其参考、监督,体现预算的透明性。不仅如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要本着预算先行的原则,尤其是各项经营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拥有系统化的预算方案作为支撑,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方向指导,使活动开展进度按计划进行,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预算方案送审完毕后也对各部门提出硬性要求,不得超出预算限额,还要严格参照预算方案,对经营性支出进行控制,符合预算管理要求[8]。

审计工作包括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两方面。内部审计主要指的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受审计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从而避免出现方向上的偏颇,或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监督制度实践情况,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系统,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营造有利环境。外部审计则主要指的是聘用医院以外的专业审计人员,或与相关的审计机构联系提供对应的审计服务,同样对某个阶段医院所开展的经营活动实施审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减少负面影响。

3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提出的相应的建议,希望本文所作分析为有关的业内研究人士带来借鉴,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硬性要求,优化财务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管理水平,契合预期标准。

猜你喜欢
医疗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