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杂性科学思维构建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路径
——从海恩法则谈起

2020-02-28 20:13李秀铎邵红梅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突发性复杂性预警

■李秀铎 邵红梅

(1.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行政办公室)

“‘海恩法则’即是国际安全领域著名的一条准则,它认为: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约 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约有1000个事故隐患。如果将三个数连乘所得的积是 870 万。也就是说近870 万个微小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只要任其发展都有可能酿成一起重大事故。许多大事故都是因小事而引发的,因小患而造成的。海恩法则提示,每起事故都经历从隐患到苗头到征兆,最后到事故突发的变化过程,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暴发。”面对复杂系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结构,只有把握基于复杂性科学“协同”原则,才能从战略的、系统的和全面的高度重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思维路径。

1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思维 “路径依赖”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就是为相关主体在思维任务负荷作用下在主体间进行信息、知识和思想交流、碰撞和复合功能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调适过程。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是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与乃至决定的,相应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易产生“路径依赖”现象。

1.1 思维的观念依赖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主体思维的惰性和固化

观念依赖是指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相关者对实施理念、传统框架程式和相应方法的依赖,表现对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整体性、思辨性和复杂性认知不够,未能从观念形态上意识到复杂性科学思维方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新型的、全景式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元素复合衍生、全面透视的复杂巨系统,而是将其简约为一种新的分析方式来看待。其中,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操的具体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参与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中多元的、碰撞的、交互交锋的,并与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效果具有关键性、利害性的相关群体、组织机构或者有关个人。这些利益相关者对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认知状况、认知水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思维路径和实施路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主要是通过和依靠民主、说服教育等柔性策略引导和整合社会观念、社会思想和社会舆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观念依赖现象是主体思维惰性和固化的结果,是对复杂性科学认知方式忽略的结果,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

1.2 思维的制度依赖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操中的变通走样

从制度依赖维度上看,当前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滞后于在具体的相应实践探索,同时对现有的有关制度精神的尊重和落实也不够到位, 致使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对现有的制度和“潜在”惯例产生依赖。“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的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当前,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制度供给和落实方面的情形和惯例使得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思维及其实施中产生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依赖。从供给层面来说,有关制度供给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如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配套机制不健全、指导笼统、队伍相对薄弱、沟通机制不畅,面向社会转型制度变迁和重构不够等。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巨型复杂系统,需要从整体上、系统上构建一个统摄全局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制度适应系统,使得相应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操 “自组织”运行得到机制上的支撑。

1.3 线性思维模式依赖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复杂性、系统性被忽视溶解

所谓线性思维模式是指主体将复杂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活动整体割裂、简化和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和元素,简约为各种元素复合及映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被简化的元素、被简约的联系来诠释和反映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自身的一种思维模式。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对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操的隔离、分割和还原,寻找各种类型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本质的同一性、普遍性和不变性的基石。鉴此,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在运行中被遮蔽起来的相关功能和意蕴,经过还原释放可以梳理分析相应功能,挖掘其内在意义。当然,这种直线单维的、缺乏变化的线性思维模式对于简约化、条理化呈现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结构,分析和认识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元素的功能和价值具有特殊的意义。

2 基于复杂性科学思维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路径构建

2.1 破解观念依赖思维,协同灌输型思维与回声型思维逻辑的嬗变

在复杂系统中,回声模型是对主体自身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刻画和表征,是对复杂巨系统内部微观主体相互作用发生机理和运作机制的诠释和应答。回声模型的相互交互的活动都是微观主体对能够交换资源的其他主体的确认和寻找,与其他微观主体进行资源交换、加工和储存。照此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复杂系统内的微观主体都会主动与其他主体接触,同时对其他主体的接触进行相应的回答,如果匹配则执行相应的敏感资源交换,在自己内部储存于加工敏感信息资源,如果信息资源足够,则繁殖新的敏感预警主体。

基于此,当两个或多个预警主体在某个位置相遇时,他们通过条件交换与复制、资源的变换和黏着,以及选择性的组合和交融使得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复杂系统产生合适的内外部环境,保障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实施运行。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回声型思维逻辑,将微观结构的运行深入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深层机理中,这是对传统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话的超越和扩充。后者更加强调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能动作用,更加强调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施的主体运作,但往往忽视其微观结构的内在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破解观念依赖思维,就既要充分重视主体论的运用,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也要统筹考虑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施过程中的回声型模型中的思维构建和观念生成,协同统筹好灌输型预警思维与回声型预警思维逻辑的嬗变。

2.2 破解制度依赖思维,协同内部生成思维与外部供给思维的嬗变

复杂性科学认为,任何组织的生存和位置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各种外在条件的支撑和给养。这些外在条件虽然多样,但大致可归类为:资源和位置。所谓资源,是组织适应维生所需要的输入条件,是一个广义的资源的概念。譬如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投入和物质性保障等。类似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在具体机构的研发投入、经费投入、精力投入、条件保障等,能够提供其正常运转的物质载体。另一概念是位置(site),它是组织适应维生所需要的空间场所。它是一个可以容纳若干个体活动的“容器”,具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例如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设施和“文化水准”等。个体还可在位置之间发生位移和选择,各个位置之间还有“距离”等概念。这就好比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实施过程中主体对话、中介元素、环境要素等多种质料复合碰撞映射,可以看做是相应资源互相组合、重构、吸取、吐纳的进程,从而使得主体的思想观点和境界不断发生变化。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外部供给思维嬗变,就是要从传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过程自身跳出来,将其复杂系统各层次各元素共同作用的互动效果予以呈现。

2.3 破解线性思维模式依赖,协同整体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的嬗变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系统整体具有涌现性的构架,线性思维在审视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时就将其整体相应地分为若干部分。正因为如此,线性思维简单地将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看做“灌输”“转变”“对话”等使得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被忽视和遮蔽,看不到其相应的整体性思维和动态化的观念生成和思维创新。

概括地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活动运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是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构建的结构效应、组织效应和功能效应的释放和表征。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是依靠理论预测、情感感知的以及典型案例的回顾暗示,是对群体性诉求的关注和对争取人心实践的指导。基于此,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相关主体是平等的、平行的、是系统中各自“相互作用”“互相缠绕”的复杂生成认同。这种情况下,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诸因素诸环节的线性的、简单的因果链已经不复存在,实际情况各种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和互构互馈的复杂关系。正因为如此,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效果才会如此难以预测,才会不断增强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也正因为如此,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才需要彻底打破传统对线性思维模式依赖,协同统筹好整体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的嬗变,倡导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思维的嬗变。

3 结 语

从“海恩法则”视角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通过借鉴和融合科学的思维方法,举要驭繁,强化“隐患征兆” “苗头趋势”识别和发现的及时、有效预警,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工作方能取得良效实绩。文章基于复杂性科学“协同”的原则讨论相应“路径依赖”的破解之道, 探讨对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思维嬗变的些许思考,以利于不断增强突发性群体事件预警的针对性、精准性。

猜你喜欢
突发性复杂性预警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