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民营医院如何开源节流提高效益

2020-02-28 20:13何伶俐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监督医疗疫情

■何伶俐

(中山源田骨科医院有限公司)

1 民营医院及其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民营医院的概念

民营医院是我国对于非公立医院的统称,是我国的特有词汇。民营医院是指具有私人性质的,非政府公办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的资本主要是以社会资本居多,以营利为运营宗旨,但是也不排除存在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而这里民营医院通常是由政府财政出资,以补助的形式维持其运营。

1.2 民营医院运营管理的概念

民营医院运营管理是指民营医院基于医学科学与现代经济规律的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货币价值方式与经济措施,开展医院各类运营活动。而医院运营活动内容具有复杂化趋势,不仅包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及消费等,而且还包括计划、组织、协调、领导、监督等,是对医院“人”、“财”、“物”的统筹规划,通过实现各类资源的最优配置来获取尽量大的医疗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民营医院经济管理不仅需要节流,而且还需要开源,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认识到了主动“开源”的重要性,已经开始采取多元化措施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其更好地实现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

2 疫情期间民营医院运营管理上存在的几点问题

虽然我国各地区民营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运营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在“开源节流”上相关管理工作做得不全面,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

在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区民营医院都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疫情防控精神,积极将各项医疗和防疫工作做好、做细,但是却忽略了对于医院发展的宣传工作。一些民营医院在某些专业上存在着优势和权威性,但是却没有在疫情防控阶段开展实际医疗工作过程中,将这些专业上的优势展现出来,全面用于疫情防控和医疗。同时,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不能够让民众去深入了解和掌握医院所擅长的专业和所能够提供的优质服务,难以获取民众的认可进而到医院中来就诊,不利于医疗品牌的树立,难以实现“开源”。

2.2 内部运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形式性较强

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我国民营医院由于资本多来源于社会,所以在内部运营管理上股东和医院实际控制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医院各类资源配置以及人员调度就缺乏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形式性。同时,还有一些民营医院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内部运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制度体系仅仅是一个大框架,缺乏具体的内容细节作为支撑,面对疫情这种重大突发事件,一些运营管理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既不利于“开源”也不利于“节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及管理岗位责任不明确。医疗服务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着患者的切实利益,但是现阶段一些民营医院没有实现岗位责任制,存在着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情况,没有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这样不仅出现问题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的情况,而且医院本身还需要承担医疗和资源管理风险;第二,财务管理细节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业务处理标准作为支撑,但是现阶段部分民营医院由于缺乏具体业务核算细则,一些诸如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处理存在着无章可循的情况,例如管理成本,除医院各科室的管理成本之外,还涉及药费、借款利息等其他成本,而各类成本由于性质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如果不进行分类那么就会出现核算不准确的情况。再如固定资产管理,一些民营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式方法选择不当,没有根据固定资产内容合理选择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等不利于成本核算准确性的提升,难以为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保障。

2.3 内部运营管理风险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

疫情期间民营医院运营管理风险反馈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馈流程存在冗余。疫情期间涉及到一些突发事件,但是部分民营医院对于突发事件信息需要进行层层传递,反馈工作在时限上存在着“踩点”现象,反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风险反馈的方式也是通过纸质版资料,没有实现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但是对于突发事件这种运营管理风险反馈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监督反馈程序链上过长的情况,层层反馈的情况并不利于问题应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可能地医院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第二,监督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明确和优化。疫情期间一些民营医院在开展运营管理情况监督过程中仍然采用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的方式,由于人员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对各类业务的监督方式方法进行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使得一些风险不能够被及时发掘,这样不仅不能够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实现“节流”,而且低效率的服务也不利于获得民众的认可,也难以实现“开源”。

3 对于疫情期间民营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提升的几点建议

此次疫情给民营医院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效率的必要性敲响了警钟,要想确保医院持续稳健发展,从容应对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实现“开源节流”必须采取多元化措施来对医院运营管理情况进行改善,本节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3.1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民营医院在诸如疫情的特殊时期不仅要深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疫情防控精神,积极将各项医疗和防疫工作做好、做细,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搞好医院发展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在专业医疗服务以及防疫等方面的权威性和优势,在宣传时不仅可以采取各类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而且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展示医院的医疗优势让民众去深入了解和掌握医院所擅长的专业和所能够提供的优质服务。同时,民营医院还应当积极开展跟踪医疗服务,对于一些曾经前来就诊的患者,可以采取定期回访的方式为患者解答疑问,获取民众的认可进而再次到医院中来就诊,促进医疗品牌的树立,全面实现“开源”。

3.2 完善内部运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上文中提到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由于在内部运营管理上股东和医院实际控制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医院各类资源配置以及人员调度就缺乏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形式性。鉴于此,民营医院的领导层应当重视对内部运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求各部门和业务科室必须履行运营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制度的顺利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民营医院还应当基于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内容的细化,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实现“节流”。首先明确医疗服务及管理岗位责任。民营医院应当全面实现岗位责任制,尽可能地做到一人一岗,避免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情况,进而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这样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各科室和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够间接实现

医疗和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运营管理风险;第二,明确财务管理细节。财务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业务处理标准作为支撑,所以民营医院应当完善规章制度细则,重点在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处理上进行完善。在成本费用方面,由于医疗机构涉及到的成本内容较为繁杂,不仅包括人工、设备、药品,而且还包括借款利息等其他成本,所以在对其成本费用核算模式上可以设置一级、二级或三级成本核算模式,在成本归集上要明确各类成本类别,在成本分摊上要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问题,尽量采用一些方法使它变成直接成本,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以及核算的可操作性。同时,民营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式方法也应当根据资产类别进行分类,要求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合理选择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等,为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保障。

3.3 完善内部运营管理风险监督反馈机制

优化运营管理风险反馈流程。疫情期间涉及到一些突发事件,所以不能够马马虎虎“踩点”反馈。民营医院应当明确内部运营管理风险等级,对于一级风险要制定专门的反馈方式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确保医院可以及时对应急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第二,明确和优化监督方式方法。对于一些诸如疫情的特殊时期,民营医院应当采取下实地走访以及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并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监督检查发现运营管理问题及整改台账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可以为动态整改提供一定保证。同时,医院应当对监督部门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其对于所发现运营管理问题,应当根据问题的持续性,分类设置动态跟踪整改监督期限,在期限内进行监督,在到最后期限内如果没有再发生此类问题在进行销号,有利于切实解决运营管理问题,实现良性监督闭环,促进医院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流”,促进民营医院持续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医疗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