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自主性

2020-02-28 20:13康伟立黄秀艳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力国民经济自主性

■康伟立 黄秀艳

(1.中共唐山市委党校;2.唐山学院)

引 言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而发展的,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自主性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间经济交流日渐密集,而怎样确保国家经济稳步且飞速增长,国家间经济活动中经济更加稳定安全与发展,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的一个重点问题。

1 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自主性概念

1.1 国家经济安全组成了国家安全主体要素

国家经济安全是为保护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不受外部威胁、国家经济体系安全稳定运行而确立的概念,它有能力预防和应对对国内经济造成被动局面。其一,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涵盖了国家的主要经济领域和国家实施经济的指导政策,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此类维护主要以国家主权利益为核心,以充分确保经济发展,预防其经济体系内部和国际经济活动外部威胁为目的,使整个经济体系处在一个均衡且稳定发展的一个模式状态中。此外,基于良性竞争环境与自身经济能力发展,以免受到国内外经济剧动震荡。所以,排除经济利益,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文化与利益,每个利益间都有间接与直接的紧密联系,进而国家利益的整体概念就此构成。

1.2 国家经济自主性

国际间经济活动交流的基础是确保国家经济自主,且能自由参加国家经济,并可以确保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同世界经济发展接轨。对于国家经济自主性的概念,世界各地经济学者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西方学者为主体的国家主义者认为,近代以来所建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各国经济自主性存在两个影响极端,即可增强性与减弱性。若国家制度和国家目标之间进行协调统一,则会发挥出协调作用,而且国家也会积极提倡对国际制度模式的引进,进而实现对国内经济发展结构的改变,然而,若国家自身经济结构同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不统一,则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

1.3 二者既相互促进,也相互矛盾

对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自主性而言,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发展不受外力损害而提出的。国家经济自主性是一个国家在不受外国势力干扰和威胁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一种状态。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需以国家经济稳定与健康发展为基本前提,而国家自主性则要求国民经济处于安全运行、发展的状态。

对于国家经济安全而言,其主要是为了对国家农业安全与能源保障安全等不同细分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完善的国家保障机制,可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统筹保障和地方保障中发挥充分发挥出实质性作用。国家自主性是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框架中确定的,它对经济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均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想要确保国家经济始终处在良性的发展状态,则需要对国家有关政策与对策进行完善制定。

2 基于经济安全、自主性的四类

2.1 主导型

这种的经济安全与经济自主性状况均十分良好,整体经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弹性和凝聚力,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通常,主导型为非危机时期的发达国家。特点为,对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既得利益进行更好的维护,且较为主动的方法,对未来格局中的亮点进行寻找。

2.2 依附型

这种通常经济发展自主性不强,经济处在危机状态。现如今,通常指的是出现经济困难的国家,经济体制不完善,处在国际分工体系底层,主要是对主导国的技术、资金和市场进行依赖,然后陷入经济债务危机,亦或是依赖性缓慢发展。极易陷进被动局面。

2.3 危时主导型

这种有较强的经济自主性,通常指的是陷入经济危机的状态,尽管经济危机是暂时的,然而,因其具有较高的现代化产业结构,拥有比较健全且完善的金融制度与市场体系,很强的科技创新力,所以,有很强的经济发展自主性,在经济危机来临时自己可以解决危机。所以,短期看来,缺乏安全性,长时间看,有很高的安全系数,主要是在对危机的克服中,利用技术的革新,来取得既可迈出危机,且又能对未来空间进行抢占,以实现国际体系中对地位更好的维持。

2.4 潜在依附型

经济处在安全状态,且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自主性,通常指的是工业化早、中期的发展中国家。从表面上看,经济位于安全状态,然而因产业结构是低层次状态,缺乏一定的科技创新力,加之市场经济体制缺乏健全性、金融监管能力缺乏等,使得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表面上的经济安全往往是保护或市场开放不足的结果,其应对和抵御危机的实际能力非常弱。这些应着眼于加强归家经济自主性,从而充分保证国民经济长时间处在持续安全中。

3 以经济自主性为核心的国家经济安全

3.1 基于全球视野的安全

主要立足于国有经济安全,以提升国民经济独立性为核心,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能力的有效提升。

3.2 立足高新技术,积极拓展空间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使相关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经济效益,实现正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为促进和转让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管理方法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带来了可观的间接效益。促进产业创新力与产业结构的有效提高。

3.3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国家经济发展自主性的根本是科技创新力,用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将科技创新力进行提升,其一,要依靠人才,其基础是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改革。其二,依靠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其三,依靠管理,建立健全创新评价机制,将全社会的智慧、力量带到创新发展上来。

3.4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克服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过度外向性,防范因失去自主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产生的依附型风险。适当控制对外贸易、外资、外产、外源、外技等的依存度和外汇储备水平,通过自主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构建高效益、低损耗、双互动和自主创新的精益型对外开放模式。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充分确保核心产业中国民经济的控股权与市场份额。协调统一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关系,在经济开放中更加重视自主发展、经济安全。

3.5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加强自身经济体系建设

经济参加国际间经济活动,要确保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确保其运行在独立与严谨完善的经济体系中,在发展经济体系时,均要依靠本国经济各领域行业经济体系的建立。只有将各领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才能保证经济体系实力愈加强大,从而使其参加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依靠与保障作用。

3.6 加强物资

第一,充足的能源与粮食是经济安全的关键保障,同时也为经济自主性的基础,是面对国际风险的重要力量,要严格保障,立足自给自足。

第二,债务问题将会使经济安全与经济自主性受到影响,很多不良债务关系会导致潜在的债务下,货币受到影响。而且因为国际大环境特殊情况下,从而使投资金融与汇率等等风险增加,必须密切关注国际金融环境。

4 结 语

总体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在市场发展和市场约束中寻找平衡点,更好的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核心竞争力,确保各领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只有研究符合的科学发展观对策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国际经济活动中,才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创新力国民经济自主性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国家创新力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