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题引起的审题错误分析及改进策略

2020-02-28 11:52叶婷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读题策略

叶婷婷

[摘要]解题必先审题,参悟题意才好动手。学生解题时的错误,有时并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与思考技能的欠缺,也不是决策的失当引起的,而是由于不会读题,在提取识别信息、分析问题时产生了严重误差。

[关键词]审题错因;问题信息;读题;认知储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45-02

读题能力是指什么?应该是能从题干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思考相应的解题方案的能力。读题不深,学生就容易解题错误。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揪出错因,及早干预,避免错误。

一、问题信息感知障碍

1.信息整理缺漏

讀题时,如果学生没有逐字逐句审读,或者忽视读插图,就会漏掉重要信息,导致解题决策失误。

[例题1]金沙河河道全长80米,两端都修建了供游人休息的凉亭。现要在金沙河两岸栽杨树,要求从头开始栽,每隔4米栽1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杨树?

[错例及分析]

解:80÷4=20(段),20+1=21(棵),21x2=42(棵)。

插图显示河道两端都有凉亭占据,因此无法栽种。从学生的错例中可以看出,他并未读出插图中的重要信息,或者说他忽视了读插图,导致在解题时默认两端都能栽,引起错误。

2.信息加工重组错误

有的学生读题后,在加工信息时被自己的思维习惯重新编辑,导致曲解题意。

[例题2]a是b的几倍?

很明显,题目问的是“a是b的几倍?”,正确列式应为a÷b,但是许多学生写成了ab。问其原因,学生解释说错将题目看成了“a的b倍是几?”。同样的文字,颠倒了词序,意思就会完全不同,必然是要出错的。

二、由经验取代读题

原始经验是解题基础,但学生如果在审题不清的情况下凭经验做题,就会适得其反,落入经验陷阱。

1.相似情境混淆视听

学生在读到情境类似的题目时,会先入为主地采用原套路解题,自动启动原有策略。经验带来的熟悉感会让学生一时麻痹,按经验解答,而忽略了题目中可能出现的新条件。

[例题3]右图是一间屋子的一面外墙(单位:m),按每平方米使用泥子0.6kg计算,涂刷这面墙(除去窗)需要多少泥子?

[错例及分析]

解:4x12÷2=24(m2),12x5-(2x1x2)=56(m2),24+56=80(m2)。

学生前面的解答完全正确,但最终功败垂成!只算出了需要涂刷的墙体面积,却没有算出泥子的质量,这与学生以前做题的经验有关。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解决过大量类似的只求房屋侧墙面积的问题,现在加入了新条件,学生一时半会儿无法适应。于是,思维受经验和视觉上的熟悉感主导,学生就会本能地计算面积,并以为求出面积后便大功告成了。

2.结构的相似性阻碍读题

有些题目结构极为相似,学生往往不易察觉其中的细微差别。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同样会自动检索解题模型,然后按图索骥。但细微差别的存在,导致结果天差地别。

[例题4]木材厂运来12棵松树和15棵樟树,共可生产375立方米木材。如果平均每棵樟树可生产15立方米木材,那么平均每棵松树可生产多少立方米木材?

[错例及分析]

解:设平均每棵松树可生产x立方米木材。

12x-15x15=75

12x-225+225=75+225

学生为什么会对375立方米这一条件视而不见,却能列出方程12x-15x15=75?这很可能是受到两个平行量求差的经验干扰,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在遇到结构类似的题型时,条件反射地采用旧模型,导致错误。

三、认知储备欠缺

在读题过程中,不少学生出错是因为题目情境远离生活,或者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理解。

1.词义理解障碍

有些题目采用了专业术语,这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颇有困难。

[例题5]有一种海鲜,每千克的批发价是7.62元,零售价是8.92元。如果从海鲜市场购进这种海鲜250千克,可赚取多少利润?

[错例及分析]

解:7.62+8.92=16.54(元),250xl6.54=4135(元)。

学生对批发价、零售价、利润这些商贸术语很陌生,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思维受阻,造成答题错误。

2.生活经验缺失影响读题

有些题目的内容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理解困难。

[例题6]一台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20()。

一些农村学生由于没有见过微波炉,对其基本尺寸的认识缺乏表象支撑,解题出错在所难免。类似的题目还有“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4()”,学生往往错填为“L”,原因同样是因为集装箱这个物品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四、减少审题错误的策略

1.重视读题习惯塑造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从通读到精读进行有序训练,通读弄清题目大意,精读抓住关键信息,理解问题含义,理顺数量关系。其次,要调动各种官能,积极配合读题,手、眼、脑并用,读、看、想同步推进,全方位锁定题意。第三,要善作标记,通过圈画、打点等方式划出题目重点,放大细节,引起警觉,避免提取信息时出现错漏。

2.对比凸显差异

学生的解题经验一般是存在缺陷的,因而存在出错隐患。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相似题型进行对比练习,凸显差异,完善学生的解题经验,减少经验陷阱带来的危害。如针对例题4,为了防止学生以经验认知代替审题,教师可安排对比练习:

①木材厂运来12棵樟树和15棵杨树,共可生产375立方米木材。如果平均每棵杨树可生产15立方米木材,那么平均每棵樟树可生产多少立方米木材?

②木材厂运来12棵樟树和15棵杨树,每棵杨树比每棵樟树可多生产75立方米木材。如果平均每棵杨树可生产15立方米木材,那么平均每棵樟树可生产多少立方米木材?

通过精准对比,学生会发现,虽然两道练习题基本一致,但本质有差异:第①题是两个数量的求和关系,第②题是两个数量的作差关系。通过对比辨析,促使学生养成仔细审题、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

3.改进呈现方式,激活学生信息关注点

恰当的问题呈现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眼球,从而减少失误。教师可以选择接地气的情境编写题目。情境越高端,学生越难理解;越是接地气,越契合学生的经验,学生理解起来越轻松,读题障碍自然扫清,解题错误率自然降低。这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生活。

[例题7]儿童节当天,8个孩子相约一起去划船,每条船限乘1人。由于儿童节有优惠活动,每租2条船的价格是5元,另多租船每条只收5角。这8个孩子每人该交多少元?

解题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特别是对“每租2条船的价格是5元,另多租船每条只收5角”这个条件难以理解。如果学生生活中多一些购票经验,这道题就会很简单:只要算出船票的总价,再除以人数即可,事实上就是求平均数。

有的学生不善阅读,也不求甚解,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仓促答题,或对题目中某些条件认知有偏差,就会解答错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读错题目的原因必然错综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读题策略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