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古茶树死亡原因及管养措施研究

2020-03-02 13:28张永坤谭光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2期
关键词:勐海勐海县鲜叶

张永坤,牛 毅,谭光荣

(1.勐海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勐海 666200;2.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0)

勐海种茶、制茶、用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清民。勐海茶资源丰富,现有茶园总面积5.4万 hm2,采摘总面积4.2万 hm2,其中树龄100 a以上的古茶树面积 3 081.1 hm2[1]。古茶树资源丰富,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近缘植物3种[2-4]。勐海县委县政府将古茶资源分为非生产性和生产性2种类型保护[1]。笔者于2019年5月参加了由勐海县委办牵头组织的勐海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文中就目前影响勐海古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利用型古茶树死亡原因和保护对策进行探讨。

1 古茶树死亡原因

1.1 古茶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

勐海县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水质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全县11个乡镇均有古茶树分布,大部分分布在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海拔 1 400~2 060 m的山区、半山区,近年来受“古茶树”品牌概念的炒作,古茶树茶叶备受追捧,价格不断攀升,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茶农围剥树皮、毁林、侵蚀侵占森林种植茶叶、在古茶园内违规建设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古茶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古茶树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1.2 古茶树管理不规范

为使古树茶业健康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对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管理方式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管理无标准,保护措施不够具体,缺乏完整细致实用的管养操作技术规程,也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及资金保障。

1.3 古茶树私下流转现象严重,造成林权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林权、农地流转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和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勐海县古茶树资源流转不同程度地存在流转不规范、侵害茶农利益、农地承包经营权益、擅自改变林地、农地用途,以及林权、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受利益驱动,茶农将其拥有的古茶树使用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古茶树所有权属于茶农,林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都是由农户自主决定,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

林权及农地流转是需要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但是有部分茶农,不遵守规定,私自流转林地或农地,造成林权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流转后,业主为了尽快收回本金并赚取更大的利润,在古茶园内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别墅、私人会所,对古茶树强取豪夺、过度采摘,又不对古茶树进行水肥管理,任其自由生长,造成古茶树缺乏养分,生境受到破坏,抵御自然灾害及抗病能力减弱,是古茶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没有规范操作规程,导致采摘过度

勐海古茶树在采摘和管理方面,没有规范操作规程,人为干预现象较重。1)茶叶收购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前提下,鼓吹古茶树保持原生态、不施肥、不施用杀虫剂是保证茶叶品质的唯一方法。2)为了获取更多价格较高的古茶树春茶鲜叶,秋茶采摘后,茶叶收购商让茶农将古茶树的叶片全部摘除,促使春季大量萌发新芽,获取更多新叶,同时不让茶农对古茶树进行养分补充,这种掠夺式的管理方式使古茶树树势越来越弱。同时对不施肥、不施用杀虫剂保持原生态的古茶树茶叶高价或侧重收购,茶农为了眼前利益,全力配合茶叶收购商的要求,对生态条件较差,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低的古茶园不采取施肥措施,不实行采养结合、合理采摘,造成古茶树养分不足,抵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能力减弱,加速了古茶树的死亡。

1.5 古茶园存在缺速效磷、速效钾现象

氮、磷、钾是农作物生产必需的三大营养要素,土壤中的速效磷能促进茶叶中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是茶树体内60多种酶的活化剂,能促进茶树光合作用,增强碳氮代谢,提高茶树抗逆和抗病虫性等[5]。郝连赤,浦绍柳等对勐海县主要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勐海古茶园普遍存在缺乏速效磷、速效钾的现象,这与近年来茶农在古茶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采摘、轻管理、轻投入”有关[6]。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勐海古茶树的树势衰弱,抗逆、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且茶农为了满足茶叶收购商的条件,不对古茶树进行肥力补充,导致古茶树濒临死亡或死亡。

2 建议及对策

2.1 修复古茶园生境

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古茶园,应遵循自然规律,对古茶园的生境进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使古茶园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1)植被地域规律:不能在古茶园内北树南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2)植物群落沿袭规律:对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古茶园,首先了解古茶园生态植被群落历史演变过程,根据演变过程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恢复植物群落。

3)适地适群落规律:古茶树和其它树木的搭配、阴坡阳坡树种的搭配等要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

2.2 加强古茶树科学研究

2.2.1开展古茶树鲜叶品质、农残含量监测对比

茶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水平的高低。其中,鲜叶是制茶的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叶鲜叶经过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约有500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种以上,构成这些化学物质的基本元素,已发现的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铁、铜、钙、镁等29种,其中氢和氧化合成水占鲜叶重量的四分之三。对相同区域的古茶园运用科学管理和不进行任何管理,对过度采摘的古茶树鲜叶的四项常规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茶叶农残进行检测,确定运用科学管理的古树园茶叶农残是否超标。

2.2.2建立“产、学、研”古茶园科技示范基地

在古茶树分布较多的乡镇建立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示范基地可供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试验活动,也可做为学校现场教学基地,单位、茶企组织、茶农参观学习基地等,茶叶收益及政府给予的资金补助归茶农所有。古茶园科学管理示范基地的建立对勐海县古茶树可持续保护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2.3 细化古茶园管养技术措施、制定管理技术规程

依托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加快制定勐海县古茶树资源管理技术规程,并将技术规程普及到茶区群众,用以指导古茶园的茶农规范化生产和管理。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加强古茶园的管理,对技术措施进行细化,加强古茶树病虫害防控措施管理,严禁使用国家已明确禁止施用的农药、化肥,帮助指导茶农科学管理、合理施肥用药,推广绿色防控综合措施,确保“绿色、生态”的品牌形象。

2.4 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充分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土壤中氮、钾的比例,合理利用古茶园及周边的资源,采取堆肥、种植绿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牲畜便、厩肥等,让古茶园保持良好的土壤养分结构,才能确保古茶园得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5]。

2.5 加大古茶树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知识宣传力度

近年来茶农和业主过度采摘茶叶,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死亡现象,笔者认为是茶叶收购企业、承租业主及收购商盲目追求原生态,对古树茶的宣传不科学、不实事求是、鼓吹炒作造成的。建议政府部门引导茶企、茶叶收购商做好勐海茶叶品质的科普宣传工作,科学管理古茶园,让茶农认可合理施肥、用药是保证古茶树可持续经营的唯一正确途径,用科学数据来说服茶企高层管理人员和茶叶收购商,同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网络宣传等方式,对各古茶园茶叶品质鉴定和农残含量情况进行公开公示,用事实说话,提升消费者对勐海茶“勐海味”品质的认知度,也让消费者喝上放心的、有质量保障的勐海茶。

3 结论

文中着重对勐海县生产利用型古茶树近年来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认为造成古茶树死亡或树势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茶叶收购企业及收购商盲目追求原生态、茶叶承租业主想快速收回投资本金而过度采摘、茶农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听从茶企老板等对古树茶的宣传造成的。为了确保勐海古树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1)对生境受到破坏的古茶园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适地适树、适生态群落原则恢复古茶园生境。2)建立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古茶园科学管理示范基地。3)开展茶叶品质和农残含量对比检测,用科学数据说服茶企、茶叶承租业主共同维护和保护古茶园。4)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地对古茶树进行养分补充。5)由茶叶科研部门制定古茶园管理技术规程或古茶树管理实用技术手册。

总之,只有科学的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才能保证勐海古树茶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勐海勐海县鲜叶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勐海“南国春城”与茶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