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渴病概述

2020-03-02 18:39黄健华温海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滋阴阴虚有效率

黄健华,温海成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消渴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以多饮、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西医的糖尿病属于本病的范畴[1]。中医认为消渴病以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为主,其根本是以阴虚为本,燥热、瘀血为标;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即所谓“三消”,以肾脏病变最为关键。治法上医者多遵循张景岳的“八法”,即补、和、攻、散、热、寒、固、因,其中根据病变在不同脏腑辨证施治,以清热养阴、健脾益胃、补肝肾、调和气血为基本治疗大法。曹玉山教授认为,治疗消渴病应从“虚、瘀入手”,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的消渴病病治疗大法”;曹教授在临床善于组新方,结合古方根据不同病程及临床表现进行治疗[2]。南征教授提出消渴病病位在散膏新说及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新理论,临证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散膏,重视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擅用对药、虫类药治疗本病[3]。而袁占盈教授主张以八纲辨证替代三消辨证,论治应发挥中医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综合治疗等优势,证型分阴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四型[4]。治疗消渴病因人而异,总治法以清热养阴、益气生津、益阴扶阳、活血化瘀为主。由此可见,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纷繁复杂,缺乏系统性概括。现本文就中医治疗消渴病作以下综述。

1 内治方

1.1经方治疗

猪苓汤是治疗消渴病的常用经方。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到猪苓汤:“上渴而下淋者,土湿木郁而生风燥。猪、茯、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解渴通淋之良法也。”[5]此方对于消渴病上消下淋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郭银雪等[6]报道加味猪苓汤(猪苓,赤茯苓,泽泻,麦门冬,黄连,大黄,炙甘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缓解率为62.0%,总有效率为88.0%,与西药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加味猪苓汤组尿蛋白量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

1.2时方治疗 消渴方首载于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主要用于治疗“上消”,朱丹溪认为消渴病机中阴虚与火旺是密切联系的,阴虚易致火旺,而火旺又使阴伤,故用药特点在于滋阴与泻火相配伍,但需根据消渴证候表现的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7]。方中天花粉生津解渴、清热润燥,为君药;佐以黄连清热泻火;生地汁、人乳、藕汁生津增液,滋阴润燥。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润燥、清热生津之功。

明代张景岳认为虚火是指真阴不足,如“水亏于下,火炎于上”的阴虚火旺证,若阴津亏损于下,则阴虚无以制约阳气,致使虚火炎于上者,宜使用滋阴清热的玉女煎或加减一阴煎等方治疗,使火热得清,阴液得复,消渴自止[8]。《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对于胃热炽盛所引起的“中消”有显著疗效,该方具有清胃泻火、滋阴增液之功。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又名六味丸、地黄丸[9]。方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辅以山茱萸肉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以助运化,共为臣药;三药相伍,滋养肝肾脾,为“三补”,其中,重用熟地黄以补肾阴为主,是以补其不足而固其本之故。泽泻淡泄肾浊,茯苓渗利脾湿,二药合用引浊邪下行,起“推陈致新”之用;牡丹皮凉泄肝火,以利山茱萸养肝。纵观全方补泄结合,开合相济,以补为主,以泄为辅,共奏滋阴补肾之功。六味地黄丸为后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要剂。此方是治疗“下消”的基础方。

玉液汤出自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其立意精巧,组方严谨,效验确凿,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张锡纯在治疗消渴时注重调理气的不足[10]。玉液汤重用黄芪,以黄芪为君,得葛根能升提元气;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鸡内金能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五味子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现代研究表明此方可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引起的2 型糖尿病。韩云平[11]将358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179 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玉液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12],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黄芪可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缓解通透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2 经验方治疗

现代学者根据临床经验自拟验方治疗本病亦取得良效。郑彦秀[13]运用三参降糖汤(枸杞子,人参,天冬,生地黄,山药,玄参,柴胡,丹参,泽泻)为基础方通过分型加味治疗肝郁型、脾虚型、肾阴虚型、阴虚肺燥型等消渴病患者共47 例,患者服药时间最短40天,最长150天,治疗效果良好,其中痰湿型、胃热型效果最佳。罗立群[14]运用消渴2号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生地,苍术,玄参,丹参,葛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35例,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但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5)。闫恒等[15]认为津液亏损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自拟润燥生津汤(绞股蓝、麦冬、知母、石斛、刺梨、昆仑雪菊)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消渴病标本兼治,取得良效。曹亮等[16]自拟参地丹杞汤(人参,生地黄,丹参,枸杞,金银花,玉竹,甘草)加减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证)30 例,对照组30 例应用格列齐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TG(总胆固醇)水平和气阴两虚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3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的2 型糖尿病,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选择,应强调辨证论治原则[17]。周美华[18]将眼底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三七,黄芪,丹参,玄参)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1);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陈斌[19]观察参芪降糖颗粒(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对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发现参芪降糖颗粒作为传统中药方剂,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具有益气养阴功效。张华春[20]将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0 例。参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津力达颗粒(人参、黄精、葛根、制何首乌)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TC与TG水平显著降低,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外治法

4.1针灸治疗 针灸是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足三里、合谷、内关、三阴交、曲池、太冲、气海、关元、太溪、肝俞、脾俞、肾俞等穴治疗消渴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董秋芬[21]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持续采用药物控制血糖,使用同样的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昆仑、三阴交、关元、太冲、绝骨、气海),结果在改善患者四肢麻木、感觉减退以及自发性疼痛等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周超[22]将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 例使用弥可保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53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穴取曲池、外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脾俞、胰俞)。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7%,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突出优势。

4.2中药熏洗 曾豆云等[23]将6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透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白芥子)熏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李宏俊[24]将糖尿病足溃疡湿热毒盛证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0 例采用中药(土茯苓、黄柏、蒲公英、大黄、紫花地丁、赤芍、炒苍术、川牛膝、苦参、红花、透骨草)熏洗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72.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结 语

近年来,中医治疗消渴病的疗效已经越来越为患者所认可,中医治疗在提高人体脏腑功能和祛除体内毒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中医治疗消渴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消渴病中医防治知晓率低、应用率低,导致这种现状可能与患者对中医理念的认知不足、中医标准化起步晚以及与普及程度不够有一定关系;②关于消渴病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停留在临床观察阶段,缺乏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难以找到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故可信度不高;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剂型更加多样化,但多以汤剂为主,过于单一,推广难度大;④传统的药物熏洗法虽简、便、廉、验,但起效缓和,且药物透过皮肤到达体内需要一个过程,怎样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积极宣传中医防治消渴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传统汤剂向现代剂型转型的研究,促进中药剂型多样化,并深入挖掘传统医学的宝库,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滋阴阴虚有效率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