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0-03-02 18:39农志飞杨振亚冯智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儿科学生理

农志飞,韦 杏,杨振亚,冯智琼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3.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200)

中医院校课程较多,学生既学中医又学西医。就临床课程而言,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内科学又有多个病名相同的疾病,内容有重复之处,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儿科与成人内科的不同之处,那么,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将与内科相雷同,失去了儿科学教学的意义,使学生感到乏味。要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只有抓住中医儿科学的教学重点,并贯穿整个课程,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医儿科学与成人内科学的不同之处,即儿科的重点及特色,从而指导临床、运用于临床,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教学的重点

中医儿科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早已在隋唐时期即在太医署专设少小科进行教学活动,就是因为小儿与成人的区别在于小儿仍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之中,因而小儿就有了区别于成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历代医家在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了小儿这种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指导后人更易于掌握儿科临床实践。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的理论描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又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如何?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1]儿科专著《颅囟经》中就高度概括了小儿的体质为“纯阳之体”,认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正因为元气未散之纯阳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北宋时期,儿科之圣钱乙在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并以此理论为指导结合脏腑辨证创立了儿科新方,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地黄丸、白术散等成为儿科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明代名医万全在钱乙的儿科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丰富了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由此而在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强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儿科的生理病理特点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明确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及“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以此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则应注意避免“稍呆则滞,稍重则伤”[2]。通过历代医家的共同努力,总结出了“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以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中医儿科学理论亦更加丰富和完善。为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历代医家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阐述,可布置阅读古代中医儿科专著,如《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育婴家秘》《幼幼集成》等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学生由此获益良多,印象深刻,感叹古代医家智慧的结晶是传世的真理,是儿科学的珍宝。

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阐释应贯穿于儿科临床疾病的教学中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皆不足的生理特点,因此其病变也与此密切相关。小儿肺常不足,表现为腠理疏松、肌肤薄弱,加之寒暖不知自调,故每逢节气更替,六气失常,即易感触六淫邪气,侵犯肺卫,肺失宣肃发为“感冒、咳嗽”等常见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而这两种常见病又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子病及母,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司,聚湿生痰[3],而在感冒中易于挟痰,致感冒病程延长;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易于伴有呕吐、腹胀等饮食停滞的挟滞现象;而由于小儿心肝常有余,当卫郁阳遏,热邪入里,扰动心神,热盛致肝风内动又易于出现急惊风、惊惕不安的挟惊现象,这亦是小儿感冒、咳嗽这两种常见病与成人不同之处,只有理解了小儿的生理特点才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其病理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病症的理法方药。在临床疾病教学中,可各列举成人与小儿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印象,理解小儿疾病特点与成人的不同点。

小儿生长发育旺盛,所需营养物质相对多,但生理上脾常不足,不能进食过多食物及消化过于油腻、生冷之品,若不遵循这种生理规律,饮食过多、过于油腻或过食生冷之品,则易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见呕吐、积滞、泄泻等脾胃系病变,日久可致疳证,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甚至病变而亡。小儿生理上肺脾肾常虚,若加之先天禀赋薄弱,当外感六淫邪气,致肺失宣肃,水道通调功能失常,母病及子,脾失健运水湿,肾气不足,温化水液失司,导致水饮停聚体内,漫溢肌肤而为水肿,颜面先肿,病程短则为阳水,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则为阴水;若水饮上贮于肺则成为伏痰留饮,当外邪侵袭,即易引动伏痰留饮而频发为咳嗽、哮喘。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在其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由于其“不足”的生理特点,才导致了“易病”的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就是小儿病理特点的具体体现,如小儿泄泻,由伤食或感风寒、湿热所致,病初邪盛而表现为实证,泻下臭秽、急迫,因邪盛而正气易伤,易迁延不愈而见脾虚泄泻。小儿的这些常见病及其发展变化都与其生理特点密切关系。

在儿科临床疾病的教学中,可结合临床病例进一步分析。如患儿,男,10 个月,因发热2 天,呕吐、解水样便1 天入院。患儿于两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轻咳,予服板蓝根冲剂后,症状无缓解。入院前1 天开始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食入即吐,无咖啡样物,并解黄色水样便,日10 余次,量多,腥臭,无黏液脓血,口干、尿少,已半日无尿,精神渐差,遂来诊。患儿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8 ℃,P 152 次/分,R 36 次/分,BP 65/45 mmHg,体质量7.5 kg,精神差,神志淡漠,皮肤苍白干燥,弹性差,口唇、口腔黏膜干燥,目眶凹陷,咽红,心音稍弱,两肺未闻及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弱,四肢膝以下冰凉。舌质淡红,苔少、燥,指纹淡紫于气关。大便RT:无异常。在这个病例中,学生要结合小儿的生长发育来判断一个10 个月的婴儿,其生命征是否正常。患儿低热,呕吐,解水样便1天,尿极少,脉搏很快,血压偏低,体重显然已经较正常体重减少10%,精神差,神志淡漠,皮肤苍白干燥,弹性差,口唇、口腔黏膜干燥,目眶凹陷,咽红,心音稍弱,四肢膝以下冰凉,是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亦即中医的阴竭阳脱证。患儿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病情就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呕吐泻下不止,耗伤气阴,阴损及阳,导致阴竭阳脱的严重后果。该病例具体体现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而这种病理特点也是建立在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之上。理论教学中结合病例进行分析,可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临床打下良好基础。

3 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做好饮食调护、预防保健及正确选择儿科用药的基础

作为儿科临床医师,除了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还应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预防保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生理特点为肺脾肾常虚。肺常不足,腠理疏松、肌肤薄弱,不耐寒暑,并且寒暖不知自调,故可据此指导家长对小儿外感病的防治,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及时更换衣着,不可过热或过于寒冷;小儿脾常不足,而生长发育旺盛,需要的营养物质多,故需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但不可给予生冷寒凉及油腻之品,否则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不能消磨水谷精微,气血无以化生,五脏六腑无以充养而发为疳证,据此理论可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过早给予油腻肉类及生冷瓜果等等。而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作为儿科医师就应牢记这个特点,在诊治时细致、耐心并及时准确治疗,以防传变,导致严重后果。小儿脾常虚,且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因而在临床处方时应力求精简灵活,不可妄用攻伐,如过于苦寒、毒烈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耗伤元气,导致严重病变。如婴幼儿,处方稍用苦寒之品,则易致泄泻,泄泻迁延不愈,则有变生疳证的可能,而疳证则更易变生危候。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所言:“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2]可见儿科医师谨记及遵循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重要性。明代医家万全《育婴家秘》指出“父母常将幼子怜,儿因爱恤取愁颜。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并全面总结了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肺娇遭伤不易愈”。据此,为我们后人指出了“预养以陪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养育婴幼儿的育婴四法,至今仍是指导我们临床工作的好方法,这是一本全面总结了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中医育儿方法的儿科专著,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书写阅读感悟,加深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更好地学习前辈经验并验之于临床。

4 结 语

综上,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阐释,使学生深刻理解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这是理解儿科疾病的基础,是成就儿科理法方药的指路明灯,也是做好小儿养护调理、预防保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儿生理及病理特点应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可一带而过,让学生能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深刻理解儿童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并能指导、应用于临床实践,应是中医儿科学教师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儿科学生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打破生理“平衡”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哺乳仔猪的养育特点
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