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发展

2020-03-02 18:39张三庆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一带一路中心

张三庆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世界合作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医药海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医药海外传播的一个集服务、展示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与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战略载体。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医药海外中心取得了一定成绩和阶段性成果,为海外中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为推动中医药海外中心长远、稳定、良性、可持续发展,使之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思考和探索。

1 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蕴含中国几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古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信赖和守望健康幸福的基本医疗手段和方式。2016 年12 月出台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 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 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等。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底,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已支持4批近4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立项[1]。2018和2019年更是掀起了申报的高潮,分别有31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获准立项。

1.1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建设30 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发展规划在2018 年就已经达成目标,说明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中医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从政府部门到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企业等机构积极响应,搭建“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弘扬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使中医药成为中国与世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1.2中医药海外中心区域分布 随着世界“中医热潮”的兴起,中医药国际化逐渐发展,集合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等功能的中医药海外中心的位置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在各个国家地区的交流和发展。从已获批立项的海外中心来看,目前中心主要分布在欧洲,其中又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大多数,其次是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南美洲仍是布局的空白点。

1.3中医药海外中心合作内容和模式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和产业的“六位一体”职能。每个中心都可以按照“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心建设。合作内容主要体现在医疗,其次是教育和培训,中医药产业合作涉及较少。“一带一路”区域幅员广阔、沿线国家各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疗服务体系等,中医药可以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和发展,疗效是重要的原因。每个中心都紧紧抓住中医药是一种有效、简便和费用相对低廉的医疗健康手段,中医药的疗效得到各个国家的尊崇和信赖后,为以医到药,进而为发展到教育、文化、产业等方面打下坚实的民心基础。从中心的建设内容看,每个中心的建设内容都有侧重点,但并未推动“六位一体”功能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时,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应该作为一种集合了文化精髓的大成者树立主流品牌,以一种重要的产业化的形式整体推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4中医药海外中心特色 特色是每一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中方机构和海外共建单位通过资源整合,多层面探索,经过精心的筹备和建设,不断凸显中心的特色。比如,匈牙利中医药中心等已将中医药立法列入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医药在当地的立法进程,匈牙利成为欧洲第1 个实施中医立法的国家;捷克中医药中心探索兼有公益和商业模式优点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2];泰国中医药中心(庄甲盛大学)和俄罗斯中医药中心(莫斯科)等在推广中医药文化时,积极推动双语教材的编写;此外,多家海外中心利用“互联网+”、云智慧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医疗、数字健康等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部分中医药海外中心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特色不明显,建设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基础。如何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海外中心内涵,为海外中心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2.1加强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心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心应承担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功能。在中心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推动解决当前中医药国际化,中心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和瓶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广阔,应从国家层面,把中心纳入国家总体外交工作,充分密切与六大经济走廊的关系[3],与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同时整合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把中医药合作纳入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各项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大国家间医药卫生领域的磋商力度,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中心发展。

2.1.1完善和丰富海外中心区域合理布局 在国家和国际间合作协议的有力推动下,有计划和合理推动中心区域布局。中心的合理布局应遵循“点面结合、凸显特色、适当调整”的原则。其中,“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个别国家,面是指整个区域。点面结合就是根据中心的建设发展需要,既要发展个别重点国家,也要根据沿线国家的国情特点、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整体需求进行整个区域中医药发展统筹规划,有计划合理布局。“凸显特色”是指每个中心都有其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发挥其独特性,避免重复性、资源浪费性的建设。“适当调整”是指我们在快速推动中心建设发展的同时,要重点鼓励和推进中心布局空白点的建设,针对同一个区域多个中心或者同一个国家有2 个以上中心的现况适当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中心落地在世界各地,并生根发芽。

2.1.2培养国际复合型合格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教育是海外中心的主要合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六位一体”功能之一。教育是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中医药人才教育,是中医药国际化以及中心发展的关键,同时,培养的中医药人才也为中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当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医疗、研究机构等为培养中医药国际复合型人才进行多方努力和探索,为中医药“走出去”做出了贡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今对于中医药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具备中医药和外语知识,而是兼具有国际视野、计算机、营销、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顶层设计,政府间协作,有计划推进,借助包括海外中心、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培养亲华友华的中医药国际复合型人才。同时,海外中心的中医药教育职能更应把工作放在培养“本土人才”上,通过培育海外中心所在地的中医药人才,在保证海外中心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也让本土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走出去”工作的推动者、宣传者和传承者。

2.1.3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中医药立法和市场准入 当前,中医药“走出去”方兴未艾,其独特的防病治病保健等诊疗技术和手段得到很多国家民众的认可。然而也应注意到,虽然中医药在海外已存在多时,但仍然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替代和补充。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中医药诊疗没有被纳入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险政策范围,中医从业人员没有获得相关法规或规定认可,行医没有合法的身份,同时中医药相关产业、服务等的市场准入也受到颇多的限制。在国家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国家间相关医疗卫生协议或协作的签署和开展,海外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全方位推广宣传和实践中医药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因此对推动制定中医药标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中医药因“简、廉、便”的特点和有效的临床疗效而容易贴近广大民众,形成群体效应和强大的群众基础,“倒逼”或直接推动当地中医药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制定。

2.2探索建立健全中医药海外中心管理体系

2.2.1探索定位明晰的中医药海外中心 海外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这是很多海外中心参与者和建设者一直想得到解答的问题。本着“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海外中心得以建设和发展,但是海外中心是公益性质的?还是私人性质的?盈利了归谁?负债了谁承担?双方分配比例如何?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解答。海外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清晰的定位是中心发展的根本问题,建议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来建设和发展海外中心,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机制是今后考虑的方向。

2.2.2健全中医药海外中心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 健全良好、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是确保中医药海外中心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外中心建设的定位、所在区域、内容、特色、功能等决定了中心管理、考评机制的复杂性和非统一性。健全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首先应全面梳理海外中心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模式,为国家分类别、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估标准提供有益的政策支持。其次,海外中心建设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的制度和规定需要一定时间逐步完善,在我们亟需建设而制度又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建议先以国内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支撑海外中心发展,同时探索建立一套国内外统筹协调、相辅相成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设计维护中心的稳定运行。再次,管理机制要体现在人员评聘和分配、项目立项、招标和运营以及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同时,考核和评价机制要贯穿始终,包含建设过程、结果的考评,推动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第三方海外认证,对海外中心进行客观评价。

2.3灵活资金使用,多元投资融资 海外中心虽然在建设初期有政府的资金资助,但基本上是自负盈亏,发展举步维艰[4]。不管是国家资助还是中方单位配套资金,按照相关财务规定,中心的国有资金只能在国内使用,而海外中心建设是在海外,这样就造成海外中心建设和发展急需的资金得不到,国内的资金也得不到合理使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探索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放民间和个人资本共同参加中心建设,以股份式“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2.4推动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标准的制定 海外中心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海外中心的发展需要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标准,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对海外中心的发展有推动性的作用。行业标准是对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等加大了中医药的标准制定力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按照一种固定的行业标准来推广传播中医药,但现实是,现有的很多标准,因标准不统一,或者缺乏影响力而响应者寥寥,或者执行不力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推广和海外中心的发展。中医药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在凝聚国内中医药界人士共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国内外均已成熟的中医药特色技术手段为突破口,以统一的中医药标准实践于教育、培训、临床、产业等,行稳致远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海外中心发展。

2.5树立主流品牌,探索共建医疗共同体 中医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但不可否认,传统中医药受到与中华文明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传统医学的挑战[5],比如韩医和日本汉方等。海外中心应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密切联系,全面推进构建涵盖医疗、康复、培训、科研和养生的中医药服务产业链,为当地民众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务,树立中医药的主流品牌。同时,以海外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历史和现状的解读,分析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方式及对所在国文化、医疗保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中医药的实际疗效和文化功能,真正构建起符合各国民众身心健康的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 结 语

2019 年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和海外中医药中心加快步伐发展的舞台已经搭起,趁势而为是中医药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毫无疑问,海外中医药中心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有重要的意义。在海外中心发展过程中,以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和高度来解决面临的困难以及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一行之有效的发展综合模式和机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一带一路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