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法成德: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特征及路径探究

2020-03-02 11:36杨新晓陈殿兵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杨新晓 陈殿兵

[摘 要]在学术GDP导向和大学国内外排名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学术诚信已经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路径”为主要脉络,以实物分析及田野观察为收集、分析资料的技术手段,在美国4所大学学生学术诚信文本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美国高校培育大学生学术诚信的5大特征,即夯实制度建设,强调依法治理;加强教育宣传,做到广而告之;坚持证据导向,惩戒有理有据;注重程序正义,确保公平公正;倡导全员参与,秉承共同治理。同时,在学术培养及诚信培养的过程中,探索坚持价值导向的学生自律及规范化的他律相结合的基本培养路径。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依法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1-0150-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1027

一、研究背景

学术诚信是学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活动中应当坚持和遵循诚实、信任、公平、尊重、责任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学术实践中,学术诚信要求学术参与者通过规范地引用、注解等方式对其他作者的学术观点及其所有权表示尊重和感谢。学术诚信体系的建立是高等院校营造健康的学术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思维的重要基础,更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学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诚信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品质。美国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学术诚信的培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在分析、解读美国4所大学学生学术诚信文本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基本特征及路径。

二、研究设计

以“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及基本路径”为研究问题,以实物分析及田野观察为收集、分析资料的技术手段,旨在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在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的政策和规范文本、教学大纲等,探索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实物分析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分析并研究问题相关的文件、印刷品、物品等资料,将其作为研究证据加以分析,从而获得相关信息的一种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除了实物分析之外,笔者还利用自己在美国大学6年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对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观察,并结合自身大学教师的身份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观察日记与实物分析共同形成了本研究的定性数据,为后续定性数据一系列编码的形成和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证基础。

基于研究资料可获得性和样本代表性的原则,收集了4所美国大学的相关政策、规范文本及教学大纲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的大学选择体现了多元性和层次性。从大学的性质来看,既有私立大学,也有公立大学;从大学的地理位置来看,入选大学分别来自于美国的东部、中西部、北部和南部,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研究对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采用学者克雷斯韦尔(Creswell)和梅里亚姆(Merriam)提出的“原始资料命名—数据资料细化-原始编码呈现—编码提炼—编码整合”五步法[1][2]。在完成原始资料命名的基础上,采用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呈现出37个编码片段;而后在编码提炼的步骤中,按照语义关联性将编码的片段进行提炼,形成包括“规则制度建设”“证据导向”“公平、透明”“学术诚信文化建设”“全员参与”“道德自律”“群体效应”“学术诚信核心价值”等在内的12个大类别主轴编码;最后在对主轴编码进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国大学培养学生学术诚信的基本特征和有效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发现

通过对质性研究数据的编码分析,基于美国大学生诚信培养过程中的政策文本、教学大纲等实物分析和研究者实地观察的分析和反思,得出两大研究发现:一是夯实制度建设,强调依度治理;加强教育宣传,做到广而告之;坚持证据导向,惩戒有理有据;注重程序正义,确保公平公正;倡导全员参与,秉承共同治理的五大基本特征。二是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价值为导向的学生自律及规范化的他律相结合的基本路径。这些研究发现既是对美国长期以来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特征和路径模式的审视,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探究和深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五大特征

1.夯实制度建设,强调依度治理。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养离不开相关制度和规则的建立。从样本数据可以得出,美国大学从制度层面夯实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强调依法治理。一方面,美国大学从学生舞弊案中汲取教训,认为学生正处于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通过制度和规则去引导其做正确、正义的事情;另一方面,美国大学认识到学校治理应当是法治导向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学生手册、学术诚信条例、教学大纲等不同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知、认同和自觉遵守。同时,一旦出现违规现象,会立即启动相应的听审程序。相应的规则、制度的建立,从制度层面让学生了解个体在学术诚信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认识到规则的惩罚性和违反规则后的代价,能够使其形成心理上的敬畏,从而起到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作用。例如,康奈尔大学的学术诚信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术诚信涵盖学生所有与教育相关(考试、课程作业、实地调研等)的活动,并详细阐明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治理方式,以及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之后要承担的惩罚性后果[3]。怀俄明州大学的学生手册和课程大纲中明确阐述了学术诚信问题的原则和立场,不仅要求师生自身遵守学术诚信原则,还规定其有义务汇报自己所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即“怀俄明大学是建立在诚实、尊敬和信任等基本的学术原则基础之上的。怀俄明大学的学生及其所在社区的成员都应遵循该原则,并要求其他人员遵循该原则。学校对任何违反該原则的行为和个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向相关部门报告任何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4]。

2.加强教育宣传,做到广而告之。在相应的学术诚信制度建立之后,诚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成为美国大学管理者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大学认为,诚信制度的宣传是确保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在相应制度执行的起始环节注重宣传,更要将其贯穿于诚信制度执行的全过程。实施学术诚信制度,首先要得到执行者及受其影响的广大师生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激发师生对实施和监督诚信制度价值、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美国大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引导和要求广大师生进行诚信制度和规则的学习和宣传,做到广而告之。这大大增强了师生对诚信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同的过渡,为学术诚信制度及规则的深入人心创造了条件。

4所样本大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有关于学术诚信的规定。虽然相关的文件名称有所差异,但是都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遵循学术诚信原则(Academic Honesty/Academic

Integrity)。例如,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学术诚信的总体要求:明尼苏达大学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术工作中,学生应当发表原创性观点;在引用别人观点时,应当进行规范的引用。同时,学生手册中明确定义了抄袭和剽窃的含义。“欺骗”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在参加测验、考试或考试时使用任何未经授权的协助;二是在撰写论文、准备报告、解决问题或执行其他任务时,使用教员授权以外的资源;三是未经许可,取得MSUM教职工的考试成绩和其他学术资料的;四是从事教员在课程大纲或课堂讨论中特别禁止的任何行为。“抄袭”包括但不限于:一是转述或者直接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者未发表的作品,未经充分、明确引用并承认的;未经确认,使用他人或从事学期论文及其他学术材料销售机构准备的材料[5]。纽约雪城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大纲表明,学生不仅要了解学术诚信原则,还要以书面形式写下诚信书。纽约雪城大学的学术诚信包括诚实、诚信和尊重他人成果3个方面,这是其赖以生存的原则之一。纽约雪城大学管理学院要求所有进入该院学习的学生阅读、了解并遵守这一原则,签署诚信书,并在签署之后递交到本科生项目部[6],且指出该诚信书可以在管理学院办公室获取。除了教师在任课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大纲、了解学术诚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之外,学校还通过各种多元化的渠道,如学生手册、网站首页链接、学术道德委员会、定期公布学术诚信案例等方式向全体师生传递学术诚信的内容,确保每一位师生都明确自己在学校学术诚信体系建立和维护中的责任。例如,研究样本中的所有大学都将学术诚信作为学生手册的重要内容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同时,大学网站的主页中都有为师生提供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资料与培训的链接。另外,每所入选的大学都由自己的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为广大师生提供政策分析、解读,学术道德培训与资格证的获得等方面服务,并在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下,提供合理、合法地进行证据收集与呈现方面的服务。

3.坚持证据导向,惩戒有理有据。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坚持证据导向和惩戒有理有据的原则,只有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学生违反学术诚信规则。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原则主要通过两个层面的举措得以有效实施。首先,美国大学会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重软件等工具监测、取证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证据,做到惩戒有据。从样本大学来看,4所大学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搜索、查询和查重的对照文本;从实践操作过程来看,任课教师通过变换考试内容和作业形式、存档学生作业等形式来检测和取证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其次,美国大学对于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分别实施教育性、学术性、行政性惩戒措施,并将惩戒记录归案存档。从4所大学教学大纲的解读中可以了解到,教育性惩戒主要是强制学生重新参加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例如,从研究者自身在美国怀俄明州大学和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实地考察来看,学生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要参加网络培训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在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才能获得“研究资格证”,从而取得进行实地研究、收集研究资料的资格;如果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违背了诚信原则,就需要重新参加培训,再次获得相应的资质。学术性惩戒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通过证据认定、公开审理后做出的。从样本大学来看,任课教师可以做出包括成绩无效、强制退课和挂科重修等惩罚性措施。行政性惩戒主要是由学术委员会或者学校做出,包括训诫、警告、留校察看、开除、追回学位证书等。

4.注重程序正义,确保公平公正。坚持严肃和公正的原则,从程序上保护学生的权益是美国大学培养学生学术诚信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其最终的裁定将决定学生是否要为其行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美国大学在认定过程中通过公开、透明的听审程序来实现审理的正义性,从而保障学生权益。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大学都建立了学术诚信委员会,采取初次听审(primary hearing)和申诉听审(appealing hearing)二级听审制度来处理学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康奈尔大学学术不端监管体系中明确规定,教师主导的学术诚信听审委员会(Academic Integrity Hearing

Board)负责处理初次听审学术不端行为。首先,在初次审理之前,教师要至少提前7天告知相关学生。初次听审包括教师指出其认定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证据、被投诉学生回应或提供相应的证据反驳教师的指控、见证人公正地监督听审会开展的全过程等3个层面内容。其次,初次听审结束后,如果双方存在对听审结果不服的情况,可以将案件再次诉诸于学术诚信听审委员会。出席申诉听审会的人员除了初次听审的三方人员外,还包括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在广泛听取各方陈述并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听审委员会将以投票的形式做出最终裁决[7]。

5.倡导全员参与,秉承共同治理。在建立规则、广泛宣传、注重公正的基础上,美国大学意识到学术诚信文化的建立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师生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实现共同治理,从而形成人人参与的学术诚信意识和观念。因此,学校层面的行政规章、院级层面的监督检查、课程实施层面的严格要求,以及学生群体层面的自我约束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多元共同治理的模式,从而保证学术诚信原则的有效建构。例如,从笔者在怀俄明州大学和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读书和工作的实地观察来看,这gmww所大学通过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院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大纲、学生手册等对学生进行基于诚信、诚实、公平、尊重和负责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的同时,还通过宣传和发动师生积极揭发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及剽窃行为,一经发现,学术委员会就会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让违纪学生承担由学校到学院不同层面的(取消课业成绩、停学、取消学位、开除)惩罚性后果。近几年来,怀俄明州大学还将导师纳入到學术诚信体系中来,要求学生所有研究的开题报告必须由导师阅读签字后,才能提交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审议,以加强学术行为的严肃性和程序性。

(二)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路径

通过对4所样本大学执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在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过程中,坚持道德价值导向的学生自律及规范化的他律相结合的基本培养路径。

1.美国大学强调通过道德价值引导,强调学术诚信文化氛围及价值取向构建的重要性。在道德价值引导的过程中,学校更多地引导和注重学生基于诚信的道德自律及群体诚信氛围所产生的道德他律来形成高尚学术道德,从而形成和认同自尊、责任与尊重的学术诚信价值观,自觉、自律地进行学术活动。例如,样本中相关大学的学生荣誉制度(Honor

Code)就是美国高校学生诚信培养和治理中的自律路径。学生荣誉制度以信任和赋权为基础,强调学生参与权、自治权和责任制度,通过签署书面誓言、免监考、听审过程由学生团体主导,以及向相关部门报告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等方式,營造学术诚信氛围和构建学术诚信文化。

2.规范化、法治化的“他律”治理路径是美国大学培养学生学术诚信的有效尝试。从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路径来看,虽然荣誉制度随形成的学术诚信文化和氛围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是其有效性也备受学界质疑。因此,美国大学开始探究学术诚信制度的“他律”化,通过出台相应的学术诚信政策,实现其治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并强调由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惩。例如,康奈尔大学在其学术诚信条例中首先提出了4个总体要求,然后详细地说明了课程中学术不端行为3个具体层面的表现形式,以及违反相应规定应当承担的惩罚性后果(见表2)[8]。

四、讨论与小结

学术诚信是包括广大师生在内的研究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更是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实现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基石。近年来,在全球大学间竞争以及学术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国内外学术不端现象层出不穷,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术界出现了违背学术诚信原则和学术道德、徇私舞弊甚至是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了大学在社会中的声誉,更打击了学术群体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路径,为我国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的建立和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注重学术诚信治理的法治化

美国受其历史传统、治国文化理念、政治体制、教育传统和学生管理实践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内推行法治主义,在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过程中倡导依法治理。在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坚持治理的法治化。通过法治,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文化,让学生在遇到学术不端问题时,自觉地以法律和规则去判断应如何做出选择,并形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实现大学生学术诚信治理的法治化,要从学术诚信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可操作性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1.注重学术诚信治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性。从本质上讲,完善学术诚信治理层面的规章制度是要确立相应的规则,让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学术诚信产生敬畏。首先,学术诚信只有规章化、制度化之后,才能有机地嵌入现代大学治理的法制框架,融入高校治理的价值体系中,形成师生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守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诚信制度的预期效果。其次,规章制度的原则性和惩戒性特点会产生普遍意义上权威与正义的特性,从而使师生具有敬畏感,在学术活动中留有底线。这个底线会为学生划定学术活动中不可触碰的红线,生成学生自觉维护学术诚信制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学术诚信体系的有效实施。因此,我国高校要从中国的具体实践出发,全面审视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学术诚信政策和治理制度,建立一整套涵盖学科作业到考试再到毕业论文的诚信规范制度,为学术诚信的有效开展创造制度条件。同时,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体系的有效性离不开制度化的学术诚信规章。只有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将其嵌入大学生综合治理体系中,成为大学日常运行的理念和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价值追求,学术共同体成员才能对学术诚信从熟悉走向认知、认同,并利用学术诚信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学校应当组建由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参与的学术委员会,探讨学术诚信体系的基本内涵、价值追求,违背学术诚信体系的表现形式、处理程序、责任划分、惩戒内容及方式,并将相应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广而告之,为师生更有效地践行学术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2.注重学术诚信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美国著名学者艾利森曾经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执行。因此,学术诚信制度制定和完善之后,如何确保其所确定的内容和功能在现实中得以有效实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而要确保其有效实施,就必须坚持学术诚信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而避免相应制度在执行中出现偏离、缺损、表面化、泛化甚至替换的情况[9]。学术诚信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要求从规则的导向性出发,明确说明在学术诚信层面各利益群体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违反相应的规则制度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这就要求相关制度从内容、步骤到程序都要清楚、具体,便于执行。美国各大学的学术诚信规章制度虽然名称不同,但是都从内容、基本要求、程序等层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学生从发现、报告学术不端行为到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听证、申述的每个过程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这在保证其可操作性的同时,维护了学术诚信制度本身的透明性、权威性、公平性和开放性,在执行层面更好地维护了其有效性。

(二)孕育自律和他律双轨运行的学术诚信培养体系

学术诚信培养体系中的自律和他律,从本质上处理的是该体系治理过程中德性和法性的关系,也就是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依德治理还是依法治理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特色文化并借鉴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的基本特征,德法兼治的双规体系是适应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的有效治理路径。首先,要坚持德治,即要通过将规范的学术诚信行为上升到学术精神和高校学术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学术诚信价值、学术信任感、学术公平正义感、责任感教育培训,通过其内心的德性认知和认同,形成对学术活动的尊敬和敬畏,形成良好的学术伦理道德和诚信品质。德治的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学术诚信问题的本质,做到坚守内心价值,是学术道德能否内化成个人内心自觉的重要的心理成长过程。因此,这种学术伦理道德感和诚信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遇到学术不端行为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就会形成“慎独”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监督的行为,从而有效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然而,法者,治之端也。学术诚信道德自律缺乏法治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往往因其让学术不端者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过低,客观上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因此,学术诚信的培养离不开相应法律准绳的确立与遵守,应用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和惩罚性来治理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道德作为一种自律的工具,总是面临着人贪婪本性的挑战。美国学术诚信体系中的“荣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人性的趋利性说明,单一的道德治理并不能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为了有效地减少和惩戒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必须引入法度,依法实施治理。近些年,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多发的态势,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惩戒的法度不健全,违法成本过低,让很多人知法违法,甚至是逍遥法外[10]。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术诚信体系,首先,要在高校立法、民事、劳动法中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让违法者承担其不良后果;其次,高校要严格执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不能为了维护学校声誉或片面地追求论文发表而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

(三)构建学校、社会、学术界三位一体的“大学术生态体系”

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的综合治理过程。因此,要构建学校、社会和学术界三位一体的“大学术生态体系”。从生态学视角来看,“系统”“整体”“联系”“共生”等生态学哲学思维可以借鉴到大学生学术诚信培养体系中来,不依赖于某一类教育参与者的单打独斗,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合力来建构,形成维护学术诚信的思维和文化理念。例如,大学的主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网络,将学术诚信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全过程。同时,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学校要对教职工的学术道德进行考核,遏制教职工的学术不端行为。当前,大量教师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不端事件是高校重科研、轻实效,重效益、轻道德的恶果。故此,学校要改革唯论文、唯科研的教师评价模式,探究多元化的考评考核方式;学术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黑名单,视其程度,对进入黑名单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应的惩戒,如取消学术资格或推优资格;社会可以将已经建立的社会诚信体系与学校、学术界的举措接轨,进入学术失信黑名单的师生也会在其社会诚信体系中出现负分,从而限制其某些社会权利。

总之,大学生作为当下和未来学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诚信品行不仅决定着其个体学术生涯的发展和成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文化大环境。只有通过明确的学术法律规则,才能使大学生在学术生涯的初期就形成规范的学术行为,从而提升其学术道德水平,激发其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也只有通过自律和他律的共同培养路径,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进入学术行业所需的基本学术规范行为和对科研精神的敬畏感,从而追求有意义、有质量的学术人生。

参考文献:

[1]Creswell, J W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M].California: Sage, 2009:173-200

[2]Merriam, S B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San Francisco: John Wiley & Sons, 2009:99-112

[3][7][8]Code of Academic Integrity [EB/OL].http://cuinfocornelledu/aiccfm,2018-05

[4]University regulations[EB/OL].http://uwadmnweb uwyoedu/legal/universityregulationshtm, 2018-05

[5]Minnesota Sate University Student Handbook (2018-2019)[EB/OL].https://wwwmnstateedu/uploadedFiles/Orlando/Content/Student_Life/Student_Conduct_and_Resolution/Student_Handbook/student-handbookpdf,2018-07

[6]Academic integrity[EB/OL].http://academicintegritysyredu,2018-06

[9]張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7-80

[10]周祝瑛,马冀学术不端治理的国际经验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9):87-94

(责任编辑:申寅子)

The Approaches and Features of Academic Integrit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YANG Xinxiao, CHEN Dianbing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GDP orientation and fierce competition in university rankings at home and abroad academic integrity has become a highly concerned issue in many countries. This study in order to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 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path” as the main context, based on physical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technical means, text and academic integr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field observ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integrity in university, namely,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degree of emphasis 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propaganda, achieve the publicity; Adhere to the evidence orientation, punishment is justified; Focus on procedural justice to ensure fairness and justice; Advocate full participation, uphold common governanc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academic training and integrity training,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students to adhere to the discipline and

standardized discipline of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training path.

Key words: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integrity; governing by law

[收稿日期]2019-09-20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重大自主课题“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模式与发展理路”(项目编号:19YSXK05ZD)。

[作者简介]杨新晓(1981-),女,山东烟台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陈殿兵(1979-),男,山东烟台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治理与领导力、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