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在转移性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应用的控制效果及预后

2020-03-03 12:21焦移乐邵志勇马骏
海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卡培转移性直肠癌

焦移乐,邵志勇,马骏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陕西 咸阳 712000;

2.西安高新医院肛肠科,陕西 西安 710077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化道肿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中,直肠癌的发病概率以及病死率紧随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之后,且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1]。就诊时,处于晚期的转移性直肠癌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上多对转移性直肠癌患者采取一线化疗,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预后差,威胁其生命健康[2]。转移性直肠癌经一线化疗后,是观察等待,还是持续化疗,一直有较大的争议。近些年来,“维持治疗”被相关学者提出,是指在一线化疗后,对患者予以有效和低毒的药物进行巩固,减少药物累积毒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已将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用于一线化疗获益控制后的肺癌、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显著延长[4]。由此启发,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转移性直肠癌患者采取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控制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5 月接诊的60 例转移性直肠癌并接受一线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肠镜取活检及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性直肠癌[5];②患者一线化疗后,病情明显被控制;③心、肝及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颅内转移者;②内科疾病者;③肠梗阻者;④不能耐受化疗的毒性反应;⑤孕妇、哺乳期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具体为:第1天,静脉滴注130 mg/m2奥沙利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85,规格:50 mg)3 h,第1~14 天,口服1 000 mg/m2卡培他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61,规格:0.5 g),2 次/d,均饭前服用,服药2 周后,休息1 周即1 个化疗周期。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靶病灶最大程度缩小后,对照组停药,随访观察。观察组继续口服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服用方法同上,持续化疗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患者化疗前,均需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等,记录其不良反应,每3 个周期后CT 检查1 次胸腹部。①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比较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到发现病情进展的时间。②控制效果评价标准[6]:病情进展:靶病灶的半径增加>20%;病情稳定:靶病灶半径在病情进展部分缓解之中;部分缓解:靶病灶半径减少>30%;完全缓解:靶病灶消失,患者转移性病灶的直径<10 mm。疾病控制率=(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一线化疗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观察组分别在维持治疗时与一线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腹泻、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恶心、色素沉着、呕吐、肝功能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对生存期曲线(PF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表示为[例(%)],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PFS 比较 Kaplan-Meier 曲线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PFS 为(12.04±2.77)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11±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4,P<0.05),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的PFS曲线

2.2 两组患者的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控制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20<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控制效果(例)

2.3 两组患者一线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一线化疗时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线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2.4 观察组患者维持治疗时与一线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维持治疗时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一线化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患者维持治疗时与一线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转移性直肠癌的生物特性的不断探索,新型的化疗药物的不断研究,使化疗从以往的单药化疗演变为联合化疗,再到联合靶向治疗,使转移性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是,患者、医生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7-9]。对于转移性直肠癌在进行一线化疗且病情获益后,应继续化疗还是随访观察,或用有效的低毒性药物进行维持化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由于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患者体内容易累积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容易出现神经、消化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最终降低其生活质量,使其谈“化”色变、望而止步[10-11]。所以,维持治疗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处于探索和讨论阶段。

本研究对一线化疗且获益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患者采取停药随访、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类的新型药物,具有比5-Fu更好的药代动力学,肿瘤局部药物的浓度更高,减少血液系统、肠道组织毒性[12]。卡培他滨的药理机制如下:通过口服在患者肠道内进行吸收,在肝脏进行氧化还原,转化成脱氧氟尿苷,然后在肿瘤细胞产生浓度较高的5-Fu,其毒性对肿瘤细胞较高,对正常细胞较低。临床多项试验表明,卡培他滨对转移性直肠癌的控制效果,且卡培他滨的服用更加方便,患者不用住院治疗,相对减少了医疗费用[13]。所以,作为维持化疗药物,卡培他滨比较方便、可行,可以用于转移性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的维持化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患者的PFS明显长于停药随访患者,说明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能够控制转移性直肠癌的进展时间,患者有PFS获益,与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14-15]结果相符。然而,维持化疗是否能够将PFS 延长演变成总生存期的获益,仍需进一步观察。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患者控制率明显高于停药随访患者,这与卡培他滨能够在肿瘤细胞产生浓度较高的5-Fu,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较高有关,说明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控制效果显著。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和随访观察患者在一线化疗时的各种不良反应差别不大,但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患者在维持治疗时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线化疗时,说明卡培他滨的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在用药前实施血液检查,用药期间要定期的复查患者肝功能。

综上所述,转移性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其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安全可行。但是,本研究的样本数不多,需要积累病例进行进一步的证实。

猜你喜欢
卡培转移性直肠癌
服用卡培他滨你需要了解这些细节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研究进展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