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2020-03-03 11:19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冷秀丽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情境

■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 冷秀丽

立德树人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教师需要重视德育的开展,以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语文知识带有德育属性,同时,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渗透德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培养深度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挖掘语文教材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将其中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进行呈现,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学习中受到德育,提高思想品德认识。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中的环保思想教育,《宇宙生命之谜》的科学探究意识教育,《开国大典》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教师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学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接受德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做德育内容的挖掘,还需要在教学中将之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德育内容,提升个人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深度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接受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完成有效理解。

二、教师注重德育榜样树立

小学生处于感受世界、系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愿意去模仿教师,揣摩教师的行为和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认识。因此,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需要教师注重榜样的树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守时,可以实现时间观念的教育;注重衣着打扮,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文明用语、尊重学生,能够培养人与人的尊重意识。教师自身榜样能量的发挥,能够让小学阶段的德育落实为具体的内容,保证学生有效理解,提高个人行为素质。

三、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构建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其内容也较为自由。德育可以渗透其中,利用情境对学生情感激发的优势,让德育被学生所理解,提高德育的效果。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教师在情境的构建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做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有哪一件事印象最为深刻?并组织学生互相陈述,以实际的生活来构建情境。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就会建立关于亲情和母爱的情感,在阅读中也就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学习,同时也实现了亲情之爱的德育,有助于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建立。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多用实际生活的感受作为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情境对兴趣的激发,也能保证德育的效果,使学生从中获得认识,联系实际生活得到发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社会阅历较少,很多时候对于渗透的德育内容不够理解,甚至无法感受。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让学生既可以应用语文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需要与德育内容挖掘结合,让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文章主旨和人物思想,实现有效德育,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认识的提升。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做角色扮演,将课文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有效理解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民族气节,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德育渗透效果。另一方面是基于语文学习的开展,渗透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比如,教师让学生去找一些不规范的用字情况,并做出指正,既能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识字兴趣,也有效实现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德育。

五、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渗透的方式上需要与当前的教育形式相结合,应用信息技术,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在“缩写故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推送一些德育故事,比如苏武牧羊、民族英雄戚继光、抗金将领岳飞等,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开展德育。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让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而在渗透的方法上,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保证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德育榜样树立、情境德育呈现、实践活动体验、德育延伸开展五种方法,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实现全面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情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