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研究述评

2020-03-03 17:52
林区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态学术论文体裁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引言

摘要是了解一篇论文的关键。读者通过阅读简练、明晰的摘要就可以了解论文的主要思想,并对论文内容作出简单的判断。Bhatia认为,一般来说,摘要是一个较长语篇的描述和总结,以此来为读者提供准确且简洁的关于全文的信息[1]。随着中国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术论文期刊的发表都要求作者提供相应的英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学术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其英文摘要更是不可缺少的。现今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借助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法来分析结构,如语步;分析语言特征,如模糊限制语策略;分析母语写作者以及非母语写作者的英语论文摘要写作;动词语态、时态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等。但是关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培养以解决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分别从学科视角、写作者身份和摘要的写作方法三个方面综述现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研究情况,以期为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学科视角

不同学科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不同并受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同样,不同学科对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如医学类论文综述就要求绝对的严谨性,对于复杂的药品名称、成分等有着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

Salvage-Meyer将医药类论文摘要作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语言学特征分析,研究证实,此类摘要所使用的时态以及所实现的交际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其语料库中,经常出现的过去时体现出了语篇的“历史”类型;而现在时态通常用在结论、建议以及数据分析中,用来强调特殊的研究发现;除此之外,现在完成时被用来揭示作者与前人研究不一致的发现[2]。

Hyland和Tse认为,一个领域或一个学科有确切的学术词汇表是必要的,这为实现不同的学术目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

张凯认为,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目的英语研究,不论是特殊目的英语还是学术目的英语都要对学术和专业背景下的书面和口语文本进行基于体裁的分析[4],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这种分析方式,较其它分析方式而言,对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功能变体有一个更加详细的描述。特殊目的英语体裁分析对于更好地理解某种特定体裁的组成结构以及语言特征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这种分析方式也详细地考虑了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写作者的语言使用环境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体裁分析和主位推进的视角对摘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王立阳结合特殊目的英语理论,以自建数据库的形式,对三个不同学科的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进行了量化研究[5]。何凤华基于从句关系以及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社会科学论文的摘要写作,发现了几种社会科学论文常用的英文摘要修辞关系[6]。

胡翔指出,目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在医学,经济学和农业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其中最突出的应属医学,因为药物的临床试验涉及一大批药品,实验工具等专业术语,一旦表达不清楚,会严重影响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由于其中的问题很多,因而该学科所进行的研究也较为丰富[7]。

唐翠柳以湖南省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将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体育学位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意见[8]。

蔡玲玲将关注点放在非英文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上,使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英文摘要写作训练来提高其论文在国际上的学术竞争力。同时她结合科技学术论文写作的语言要求,考察中国大学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词汇衔接手段使用率最高,而替代衔接出现最少;词汇衔接错误出现最多,但省略衔接错误率最高,这表明这两项衔接是理工类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弱项[9]。

综上所述,关于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研究者多从体裁分析以及特殊目的英语领域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从论述不同学科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特点到学术英文摘要中词汇使用的要求,体现了体裁分析研究逐步走向细化。此外,体裁研究及特殊目的英语研究都结合了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者还通过对其语言特点分析总结了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普遍特点及具体的语言使用特点。

二、写作者身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注意到母语写作者和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秦永丽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以Hyland(1988)对科技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为理论基础,讨论在学术写作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以及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于研究结果呈现的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母语写作者与非母语写作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在模糊限制语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远远少于母语写作者。同时,非母语写作者在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不如母语写作者使用的合理。研究者尝试提高非母语写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使他们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撰写出更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英文摘要[10]。

李雪认为,英文摘要中可以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被动语态,但是,就英语母语写作者来说,主动语态在摘要写作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11]。另外,薛欢研究了学术论文摘要的语言学特征,指出主动语态的使用比被动语态更为频繁,非母语写作者倾向于表达准确性,而母语写作者更倾向于表达可能性[12]。

除了关于语态的使用差别外,学术论文摘要使用的动词也存在着区别。黄娟娟研究了经济及管理学相关论文的英文摘要,结果表明,主动语态以及一般现在时态在非母语写作者的英文摘要写作中出现得较多,而在母语写作者的英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出现得更为频繁[13]。

张筱在其论文中指出,合理地运用学术词汇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能够显著地提升摘要的地道性以及连贯性。通过比较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的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摘要写作情况并对硕士论文中的学术词汇进行分析研究,作者发现,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学术词汇的使用比率上没有较大差异。除此之外,在遵循语步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非母语学习者在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在介绍语步的阶段通常使用了过多的学术词汇,而在背景语步以及讨论语步的阶段,使用了较少的学术词汇[14]。

关于不包含具体意义但通过囊括上下文语境中的具体信息来发挥概念外壳作用的抽象名词这一特殊词汇范畴,许多研究者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外壳名词不仅在语义上具有概括性功能,同时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对打包前文名词以及预接后文信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娄宝翠发现,非母语写作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较母语写作者而言,使用了较少的外壳名词,造成这一显著性区别的原因在于外壳名词的词汇—语法模式数量在两种语言研究中的数量大大不同[15]。

通过对两个语料库中外壳名词使用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母语与非母语写作者在语域界定词与名词单复数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同倾向,但从外壳名词使用数量的角度来看,两个语料库中的频数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差距,这表明中国非英语母语写作者在学术写作中在有意识地使用外壳名词,使其学术论文写作更加接近母语者,更为地道[16]。

综上所述,母语写作者与非母语写作者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从按照语步模式进行的篇章写作到具体的词汇的使用,如模糊词、外壳名词等,目的是指导非母语写作者更好地进行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

三、摘要的写作方法

对于如何开展学术论文摘要写作,许多语言学家围绕篇章完整性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方法。

有些学者对摘要写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Graetz声称摘要应该通过使用过去时、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来进行写作表达,不要使用否定句,同时应当避免使用从句,尽量使用词而不使用短语,并且注意不要使用缩略词,行话,标志词以及其他会引起误解的省略语。摘要应该使用严谨且有意义的语句,避免重复、无意义的表达。简言之,摘要应当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以帮助读者阅读以及理解[17]。

许多国外学者已经把衔接理论应用于提高英文写作质量的研究当中。衔接作为连贯的基础,是形成语篇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语篇的连贯,必须要前后衔接,并在它所属语域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各种衔接手段[18]。

关于构建体裁的修辞写作方法,Miller称之为新型修辞学。新型修辞研究是一种源于北美的新型体裁分析方法,主要关注母语教学,如修辞、写作研究以及专业写作。这种方法不太关注语篇的构建,而是要尝试去建立体裁与不同情境之间的联系。Miller被视为新型修辞学的主要人物,他将体裁视为一种动态的、演化的社会行为,并将情境也考虑在内[19]。

基于Swales提出的move-step模型[20],Bhatia提出IMRD模式,即介绍—方法—结果—讨论。他认为体裁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某些特定的专业和学术群体中的可识别的交际事件。体裁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交际目的,通常可以被专业的学术团体所认同[21]。除了IMRD模型,许多学者还提出了规约模型。Graetz提出了PMRC模型,坚称一个标准的摘要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语步:问题、方法、结果、结论。Lester声称,作者应该在文章中使用第三人称,使文章更为客观,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表达式如“我认为”“我相信”“依我来看”[22]。Santos构建了一个模型来指导摘要写作,包括研究定位、研究表述、描述方法、总结结果以及讨论结果。研究定位通常出现在摘要的开头,使读者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大致了解[23]。

田军从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随机选取200篇论文摘要。使用Swales的语步分析方法来检验文章摘要的宏观结构,并从微观角度研究动词时态、动词语态、第一人称代词的语言学特征。研究表明,摘要中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的动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关于摘要中动词语态的使用,主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多于被动语态,而在人称代词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复数[24]。

同时,许多研究者试图构建助写知识库来帮助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内学者更为规范地撰写计算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孙梦婷基于中外计算机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标注语料库,结合语料库软件、人工筛选、汉语翻译等方法构建了一些英文摘要写作的常用术语、动词、常用句型知识库。通过观察摘要写作中是否包含了足够多的与计算语言学相关的主题词来评判计算语言学方向论文的内容质量[25]。

结束语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在指导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采取篇章构建这一更为宏观的角度,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体裁、学科对摘要写作产生的影响。基于Swales的语步模型,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论文摘要写作的见解及要求,从写作结构到写作词汇,亦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随着量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也有研究者借助语料库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特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建立知识库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内学者提供写作上的帮助。

但是,与学术论文相比,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研究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研究重点更多局限于词汇等微观层面,对摘要结构的研究仍以国外理论成果为主导,未见我国学者的创新性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深入关注英文摘要的语篇特征,通过使用软件对文本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语态学术论文体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动词的时态、语态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