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2020-03-03 17:52
林区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人本主义理论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口 57115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1],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重视人的直接经验,认为人类的自我实现是人本能的发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有意义学习,通过发展自身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较少,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很难内化于心,反而更加喜欢体验学习。体验学习不仅使小学生自己感兴趣,还能帮助他们通过获得直接经验实现知识的内化。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教学观点内涵

1.教学目标:尊重人格需要,发展自身潜能最终实现自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罗杰斯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那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以小学生的自然个性为基础发展他们自身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彰显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2]。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帮助小学生,使自我实现成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学观念的唯一目标,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小学生的潜能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内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少,心智发展还未成熟,对于教师课堂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不能完全消化,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直接经验[3]。教师传授的间接经验应该让步给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自由决定自己学习的时间、动机和内容,而并不只是接受教师的支配,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主动权交予小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小学生当前心理发展的兴趣和特点,更要符合小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学习探究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促使其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积累自身直接的经验。

3.教学过程:重视意义学习,提倡自由探索

罗杰斯认为,学习应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能够使个人的行为态度和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思多想多问,同时教师也要有意义教学。虽然我国目前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更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目前很多小学都实施了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课堂既是教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探索和自我发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5]。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观对小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当前我国的小学课堂正处于教学改革的关键期,课堂教学不再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再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正逐渐上升。

1.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整个课堂的教学围绕教师而展开,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逐渐地在发生改变,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再是死板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再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教育机器[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和产生好奇心,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重视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有意义学习,为培养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不仅重视结果,更加重视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做中学”,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学习和主动学习。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我国重视最后考试的结果,但近几年研究者也注意到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也提倡把教学的过程放在首位,改变以往只重视教学结果的观点,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小学课堂不同于初高中课堂,课堂教学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学生思维灵活,对于新认识的事物异想天开,这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对学习新事物产生乐趣。教学的过程是教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把握好教学的过程对小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有巨大帮助。

3.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特点选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推崇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小学生知情统一的有意义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依据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凸显了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价值,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将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实现有意义教学,学生学会有意义学习,小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地习得知识,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比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效果要好很多。

4.教师积极主动地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良好的教学环境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认知能力弱但是学习兴趣很高,小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被老师理解和关爱,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条件尊重。教师在充分尊重小学生当前个人经验和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以小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9],小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理论存在的不足分析与建议

1.课堂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理论存在的不足

(1)过分强调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小学生的学,却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作用。而教师既然是知识的传递者,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方式的应用上就都应该先考虑教师的意见。小学生由于心智的发展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对学习的内容也是局限于自己的观点,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等的选择还有很多的不成熟,严重影响了教育与教学质量,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发展。教师在课堂的权威作用并不应该完全否决,教师如果没有权威,课堂就会成为一片散沙,教师没有威严对于小学生来讲就谈不上教育。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树立威严,对小学生的有效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小学生的紧张害怕心理也会促进小学生自觉学习。

(2)片面强调小学生的天赋潜能作用,忽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性,片面地重视小学生的天赋潜能,而忽视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决定作用,这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小学生发展的客观现实。小学生的培养要根据社会需求环境来培养,无目的性的培养只会造成培养的学生社会性不强,不利于其在未来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校也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既受学校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小学生的天赋潜能,就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式的“自由学习”,不利于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3)过于突出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小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片面地认为小学生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就一定能学有所获,实现有意义学习。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及国际竞争的激烈,使我国十分重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质量,小学生的生活圈还仅限于学校和家庭,未正式进入社会,认识上还存在狭隘问题,小学生还不能理解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和家长。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是顺其原有的水平,而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实现其有意义的学习,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

2.课堂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理论的建议

(1)正确客观地看待小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人经验作用,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过分地放大,导致学生课堂地位的居高临下,轻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教师除了要平衡与小学生的地位,还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小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既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又要合理分析学生意向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崇尚学生意见在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不能正确分辨该有的学习内容,这也导致学生学习会进入死胡同,学而无用。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应客观分析小学生的个人需求,结合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教会学生适应其发展的教学内容。

(2)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人需求,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地位,不能因为人本主义主张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小学生最本质的定位。所以小学生既要遵循自身的角色规范,又要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既自由又受纪律制约,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也要善于创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的兴趣,也要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与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人本主义理论
化学“有意义学习”的模型建构及教学建议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坚持理论创新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比较